<p class="ql-block"> 外孙女想做树叶画,于是我俩下楼在小区采集树叶,看见有人捕了好多知了猴。我好惊喜,对我这个东北人来说,真是新鲜事。</p><p class="ql-block"> 知了猴学名金蝉,是金蝉的幼虫。金蝉之计,金蝉脱壳,我对其了解仅限于于此。对他的认知仅限于书本。</p><p class="ql-block"> 小区绿树成荫,像公园一样,走在小区里,蝉鸣声声,不绝于耳。就像有人指挥似的,知,知,知,叫,一起叫,停,一起停,叫叫,停停,特别吵人。真不知这些树上藏着多少知了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又看到一对母女捕知了猴,我俩一下被吸引过去,自主加入捕知了猴。</p> <p class="ql-block"> 这是捕知了猴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竿子足有七,八米,跟钓鱼竿似的,可以自由伸缩,不同的是在细的那头有个小手,有个粘球。这么个小玩意就能把知了猴粘下来。神奇吧!</p> <p class="ql-block"> 捕知了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捕时,哪哪都能听到叫声,真要捕时,只听到叫声看不见知了猴影,树高,树叶密,知了猴颜色又与枝杆大相径庭,所以很难看见知了猴,大人,孩子四个人仰头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只,稍不注意就飞了,就得重新寻找下一个目标。别说找知了猴挺治颈椎病啊。</p><p class="ql-block"> 外孙女说,这些知了猴就像幼儿园小朋友,趴在桌子上总是嗡嗡有声,但看不见谁在嗡嗡,联想比喻太贴切了,一样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捕知了猴更像打苍蝇,蚊子,你不拿苍蝇拍时,它们在你周围飞来飞去,哼哼地挑衅,等你想削它时,你便寻不见它,贼的很。这知了猴也像知道事似的,你伸长竿仰着脖子在树下找它,它眯在那,一个也不出声,万物皆有灵气!</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呢,干啥都急不得,耐心,细心还是有收获的,不一会儿,捕了两三只。</p> <p class="ql-block"> 这个家伙被粘住后使劲煽动翅膀,试图逃命,怎奈立刻被拔掉双翅,放入瓶中,再无回天之力,只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知了猴的吃法简单,洗净,用盐腌上,吃时再洗一洗,然后放到油锅里炸至焦黄,便可以盛上餐桌,非常美味!</p><p class="ql-block"> 素有唐僧肉的美誉。人们把营养丰富的“金蝉”摆上餐桌,并称之为“唐僧肉”,显然这是对金蝉营养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再高不过的赞誉了。尽管它营养丰富,但我不敢吃,也不敢拿。看着它浑身都不自在。我真不知那些人是怎么把它咽下肚的。</p> <p class="ql-block"> 无意跟着人家捕知了猴,也算长了见识。雄的知了猴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p><p class="ql-block"> 知了猴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没长成时是在地上的,长了翅膀飞到树上就变成了知了,就是蝉。所以我的文题应是捕蝉。只是当地人习惯叫捕知了猴,我也入乡随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