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河西走廊---2022.6

林红

<p class="ql-block">劳累了一年带孙,今天终于可以去享受大自然了。6月17号从广州回到西安20号就迫不及待向西出发了。第一站河西走廊:对河西走廊的了解还是在5年前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甘肃河西走廊在历史上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这里是几大文化板块交界处,是西北地区的大十字路口。河西走廊两边都是游牧文化,可以说河西走廊农耕文明的出现,是从游牧文化分布区中穿过与外面的世界相连。若画一张藏传佛教的分布图,会发现整个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都是藏传佛教占优势的宗教。若没有河西走廊这一长条状的儒家文化区的出现,藏传佛教将连成一个整体,呈半圆形围绕着大半个中国,因此河西走廊是儒家文化的出气孔。同样画一张伊斯兰教的分布图,也会看到,若没有河西走廊,新疆与宁夏的伊斯兰教也将相连。中国有许多民族通道,但若论重要性没有一处比得上河西走廊,这里的主人如走马灯一样变化,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够长期霸占这“舞台”,在这里横刀跃马的游牧部落,不是西迁便是融合于其他民族,风流云散。而留存至今的一些民族,彼此之间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像了。民族与宗教密不可分,多民族交汇的河西走廊(这里居住着汉、蒙古、裕固、藏等民族),同时也是多种宗教融合与冲突的场所。自汉武帝开辟河西以来就是内地连接新疆的重要信道,汉唐时的“丝绸之路”经这里通向中亚、西亚,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这里不仅是昔日的古战场,还是甘肃著名的粮仓,过乌鞘岭,再过古浪峡到西凉(武威郡)是一马平川(地势平坦幅员辽阔的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西至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西长约1,000公里,河西指的是黄河以西的地方 ,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故称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兰州和“河西四郡”: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和敦煌(瓜州)。河西走廊让我魂牵梦绕多年,这次梦想成真让我们兴奋不已,第一天我们就日行千里从西安过兰州赶到甘肃永昌。</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到了张掖七彩丹霞:张掖:取“张国臂掖 以通西域”之意。意思是河西走廊是中国伸出去的臂膀,这只臂膀可以连通西方,走向世界。这里的七彩丹霞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融合区,色彩斑斓、绚丽多姿,让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将这山脉,渲染成了色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一时间甚至让我感到似乎是那么的不真实。</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嘉峪关:嘉峪关雄踞万里长城最西端,从地理位置上看,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15公里,嘉峪关就牢牢守在这最狭窄的地方,显得如此巍峨宏伟,险峻天成。(我国的四大雄关,是指山海关、嘉峪关、潼关、友谊关)</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来到敦煌莫高窟: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莫高窟经历代兴建,形成了巨大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是目前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p><p class="ql-block">正是因为这些石窟的存在,虽然顶礼膜拜的时代早已远去,但不朽的岩石赋予了佛像们一种接近永恒的气质。让千年后到来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超然物外的沉静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莫高窟我们继续向西过玉门关、星星峡进入大美新疆。匆匆走过河西走廊,虽因时间关系没深入探究,但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横扫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经,历史的浓墨重彩一次次在这重叠。可见这条通道的重要性,现如今重走仍可感受到汉帝国曾经的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