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趣谈之三(中国香港货币篇)

伏虎

<p class="ql-block">  中国香港货币历经殖民统治时期、回归祖国,经历了170年左右的时间。本篇作为“硬币趣谈”之三,鉴于香港第一枚纸币的产生早于硬币8年,为了全面反映香港货币的历史,本篇按照时间顺序一并展示香港的纸币和硬币。</p><p class="ql-block"> 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历史上流通用的货币主要是中国的银两、铜钱(圆形方孔)、外国银元。</p><p class="ql-block"><b> 1841年,</b>英国侵占香港岛后,试图以英镑为法定货币,以英国的英磅金本位来取代当时香港岛的银本位制度。因为香港居民素有使用白银、铜钱的习惯,这一图谋遭到了失败。</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百度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1842年,</b>首任港督宣布中国的白银、铜钱,西班牙和墨西哥银元、印度卢比等均为合法货币,可参与流通。</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百度网</p> <p class="ql-block"><b>  1845年</b>香港第一枚纸币由东藩汇理银行发行,从1845年到1895年,先后有东藩汇理银行、有利银行、渣打银行、呵加剌汇理银行、利华银行、利生银行、汇丰银行、中华汇理银行等8家私营商业银行发行过纸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1863年,</b>香港铸造了第一枚“一文”、“一仙”铜币(正面为维多利亚女王像),标志着港币的问世。</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百度网</p> <p class="ql-block"><b> 1866年</b>,香港铸造了“一毫”、“贰毫”、“壹圆”银币,这是首批香港造币厂铸造的硬币。</p><p class="ql-block"> 1圆=10毫=100仙=1000文。</p><p class="ql-block"> 香港本地的货币单位正式形成。</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百度网</p> <p class="ql-block">  东藩汇理银行(英资)是香港历史上的第一家银行,也是首家在香港发行纸钞的银行。这是1866年,香港东藩汇理银行发行的“Five Dollars"(圆,“员”通“圆”)港钞,持有者可向东藩汇理银行等值兑换五圆香港银元。</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百度网。</p> <p class="ql-block"><b>  1872年,</b>香港上海汇理银行(即汇丰银行)经总督特别授权,发行了面值为“One Dollar”(壹圆,“员”通“圆”)的港钞,此后至1935年,汇丰银行一直在发行“壹圆”港钞。</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百度网。</p> <p class="ql-block"><b>  1895年,</b>香港政府颁布“发行银行钞票条例”,香港有权发钞的银行为汇丰、渣打两行。</p><p class="ql-block"> 这是印度新金山中国渣打银行(即渣打银行)于1911年发行的"Ten Dollars"(拾圆)港钞。</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百度网。</p> <p class="ql-block"><b>  1911年,</b>香港政府颁布“有利银行发行钞票条例”,将香港的发钞银行变为汇丰、渣打、有利三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1921年,</b>香港汇丰银行发行的"Ten Dollars"(拾圆) 港钞。</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百度网。</p> <p class="ql-block"><b>  1924年</b>香港有利银行发行的“Fifty Dollars” (伍拾圆) 港钞。</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百度网。</p> <p class="ql-block"><b>  1935年,</b>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港府也随之公布“货币条例”,同样实施纸币本位制(即法币纸钞),放弃银本位制。宣布收回授予汇丰银行发行1圆纸币的权力,由港府自行发行1圆纸钞,规定汇丰、渣打、有利三家银行为合法的发钞银行,其发行的纸钞为法定货币,确定以英镑作为汇兑本位。</p><p class="ql-block"> 1935年,港英政府库务司发行的面值“壹圆”纸钞,是港英政府最早发行的一批纸钞,此前的各种香港纸钞都是由私家商业银行发行的。</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百度网。</p> <p class="ql-block">   硬币仍由港英政府发行。</p><p class="ql-block"> 1935年的“一毫”硬币,背面为乔治五世头像。</p> <p class="ql-block">  1938年的“一毫”硬币,背面为乔治六世头像。</p> <p class="ql-block"><b>  1941年12月,</b>日军封锁航道,从英国印制的1元港币无法运抵香港,港英政府紧急借用中国银行在港印制尚未运回内地的5元纸钞,套红加印改造成港币1元上市流通,以解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香港“中苑”杂志。</p> <p class="ql-block"><b>  1941年12月</b>香港沦陷,日本占领香港3年8个月。在此期间日军以日本“军用手票”作为流通货币,强迫香港居民以2元港币兑换1元军票,后又提升至4元港币兑换1元军票。原来的三家香港发钞银行被禁止发钞,并被强制停业清理。这一时期香港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普通百姓也沦为日军残酷掠夺財富的对象。</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港英政府废除日本“军用手票”。</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百度网。</p> <p class="ql-block"><b>  1945年</b>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战前的港币为法定货币,汇丰和渣打两家银行继续发行纸币。</p><p class="ql-block"> 这是汇丰银行1970、1975、1978、1980年发行的港元纸币,背面均为原汇丰银行大厦。</p> <p class="ql-block">  这是渣打银行发行的纸币。</p> <p class="ql-block">  香港在二战时期和战后几年停止了造币,形成了1942—1947年无铸币的空档。之后香港发行有五仙、一毫、贰毫、五毫、壹圆、贰圆、五圆七种硬币。</p><p class="ql-block"> 头像为乔治六世的硬币。</p> <p class="ql-block"><b>  1952年,</b>伊丽莎白二世即位后,香港开始发行铸有其头像的流通硬币,直至1992年谢幕。</p><p class="ql-block"> 硬币上的英王头像由乔治六世左侧头像变成伊丽莎白二世右侧头像;</p><p class="ql-block"> 硬币上的英王称号书写顺序由从左到右变成从右到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硬币上的女王头像有尖冠女王(第一排)、青年女王(第二排)、高冠女王(第三排)。</p> <p class="ql-block">  五仙硬币面值为0.05港元,1989年停止流通。</p> <p class="ql-block"><b>  1984年</b>新1毫硬币,背面中央铸有“10”字,原来中间的“香港一毫”的中英文字样移到硬币的边缘。</p> <p class="ql-block"><b>  1975年,</b>在阔别了70年后,香港政府重新发行贰毫硬币,外形由原来的圆形变成了12波形。</p> <p class="ql-block"><b>  1960年,</b>香港政府开始发行壹圆硬币,币的背面中间是手持珍珠的英国皇室狮子图像。</p> <p class="ql-block"><b>  1975年,</b>香港政府发行二元硬币,为12波形,背面铸有面值“香港贰圆”。</p> <p class="ql-block"><b>  1976年,</b>香港政府第一次发行伍圆硬币,为十边形,形状特别,发行量较小。</p> <p class="ql-block"><b>  1980年,</b>开始发行圆形5圆硬币。</p> <p class="ql-block"><b>  1993年版硬币</b></p><p class="ql-block"> 1993年,鉴于当时流通硬币的背面铸有英国女王头像,香港回归祖国已进入倒计时,考虑到香港回归后硬币的继续流通问题,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一套新款硬币,其最大特色是去掉了硬币的殖民色彩,硬币正面用香港市花紫荆花图案取代了英女王像,背面取消了象征英国统治香港的狮徽。硬币的面值由原来的6种增加到7种,即增发了10元面值硬币。</p><p class="ql-block"> 这套硬币至今仍然在香港流通。</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新增加的10元硬币,为双金属镶嵌复合硬币,十分美观。</p> <p class="ql-block"><b>  1997年纪念硬币</b></p><p class="ql-block"> 为庆祝香港回归,香港金融管理局1997年发行了一套七款的纪念硬币。</p> <p class="ql-block">  壹毫:传统中国帆船,船尾和三支桅杆高耸突出,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中顺风航行,寓意一帆风顺。</p> <p class="ql-block">  贰毫:两只尾部互相缠绕的蝴蝶风筝,象征欢乐和美满姻缘。</p> <p class="ql-block">  伍毫:牛,1997年所属生肖。牛是神圣和健壮的动物,寓意春耕时节生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壹圆:麒麟,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祥瑞和杰出人才。</p> <p class="ql-block">  贰圆:和合二圣,一持荷花,一捧锦盒,取其和谐好合之意,代表和衷共济,一片升平。</p> <p class="ql-block">  伍圆:五只蝙蝠图案围绕中央圆形“寿”字,寓意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及考终命)</p> <p class="ql-block">  拾圆:桥梁,象征平稳过渡,比喻主权回归顺利衔接。</p> <p class="ql-block"><b>  硬币130年</b></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从1863年到1997年这130年时间里,香港先后发行了64个版别、近350个品种(包括不同年代的币种)流通硬币。香港流通硬币因其铸造精湛,造形多变,布局合理,文字流畅而著称于世,深受广大集币爱好者的青睐。</p> <p class="ql-block"><b>  中国银行成为发钞行</b></p><p class="ql-block"> 中国银行早在1917年就在香港开设分号,1919年升格为分行,但并没有发行钞票。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以后,为了体现香港主权的回归,中国银行就与港府就发钞事宜进行磋商。1993年1月12日,港府批准中国银行参与发钞的申请,中国银行成为除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之外的第三家发钞行。</p><p class="ql-block"> 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有汇丰、渣打、中国银行三家银行各自发行的6款面额的纸币、香港政府发行的10元纸币和香港政府发行的7款硬币,组成了香港纸币、硬币体系,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堪称奇葩!</p> <p class="ql-block"><b>  1994年5月1日</b></p><p class="ql-block"> 中国银行第一次成功发行了港元纸币。中国银行正式加入香港发钞行列,不仅对中国恢复在香港行使主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利于保持港币的稳定和实现香港经济、金融的持续稳定和繁荣。</p><p class="ql-block"> 中国银行1994年第一次发行的纸币,在构图设计、画面布局上彰显了浓郁的“中国特色”,同时也符合香港本地特色。纸币正面为香港的地标建筑—香港中银大厦,各种花卉为辅助元素。设计中规中矩,简单大方。背面图案为香港具有代表性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中国银行自1994年首次发行港钞,时至今日共发行过四种版式、多种年份版别的纸币。</p> <p class="ql-block">  中国银行1994年第一次发行的纸币彰显浓郁的“中国特色”,同时也符合香港本地特色。正面为香港的地标建筑—香港中银大厦,各种花卉为辅助元素。设计中规中矩,简单大方。背面图案为香港具有代表性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港币1000元正面为中银大厦、紫荆花,背面为中区金融中心图。</p> <p class="ql-block">  港币500元正面为中银大厦、牡丹花,背面为葵涌货柜码头图。</p> <p class="ql-block">  港币100元正面为中银大厦、荷花,背面为九龙半岛景色图。</p> <p class="ql-block">  港币50元正面为中银大厦、菊花,背面为香港海底隧道图。</p> <p class="ql-block">  港币20元正面为中银大厦、水仙花,背面为中区及湾仔商业楼群图。</p> <p class="ql-block"><b>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日,</b></p><p class="ql-block"> 中国银行发行的纸币。</p> <p class="ql-block">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日,中国银行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发行的20港元同号纸币。</p> <p class="ql-block"><b>  1999年份</b>发行的中国银行港元纸币。</p> <p class="ql-block"><b>  2003年版</b>的中国银行(香港)港元纸币,是香港中银集团在2001年10月1日完成重组合并和更名后,首次以新的行名,即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发行。</p><p class="ql-block"> 纸币正面均以中国银行(香港)行标、中银大厦及紫荆花为主题,区域增加了阿拉伯数字面值。背面主景分别为香港的著名建筑物,以具代表性的景点,聚焦香港的繁荣稳定。设计构图简洁、雅致。</p> <p class="ql-block">  1000港元背面为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它如展翅鲲鹏雄峙维多利亚港湾,充满动感和时代特征。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庆典在此举行,开启香港历史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500港元的背面为香港国际机场,以建筑宏伟、设施优良、服务周到著称于世,屡获殊荣,位居全球最繁忙和最具效率机场前列,巩固了香港作为重要国际运输区域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100港元的背面为青马大桥,它横跨大屿山与九龙半岛,气势恢宏,是全球最长的公路与铁路悬索桥。路桥交汇,车水马龙,展示了香港的蓬勃生机与美好前景。</p> <p class="ql-block">  50港元的背面为钟楼、香港文化中心及海滨长廊,它们均为九龙半岛代表性景观,洋溢着国际大都会的风采。古朴的钟楼与外观独特的文化中心互相辉映,见证香港百年变迁。</p> <p class="ql-block">  20港元的背面为凌霄阁,造形别致,飞临港岛太平山巅,尽览香江美景,是万千中外游客观光必游之地,呈现出香港旅游事业日益发达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b>  2010年版</b>的中国银行港元纸币,正面为香港中银大厦、紫荆花。此版具有先进的防伪特征,并加入了无障碍特征,包括点字盲文和凹凸手感线,便于视障人士识别钞票的面额。</p><p class="ql-block"> 1000元的背面为维多利亚港。</p> <p class="ql-block"> 500元的背面为万宜水库。</p> <p class="ql-block">  100元的背面为狮子山。</p> <p class="ql-block">  50元的背面为东平洲。</p> <p class="ql-block">  20元的背面为浅水湾。</p> <p class="ql-block"><b>  2017年份</b>发行的中国银行(香港)港元纸币。</p> <p class="ql-block"><b>  2018年版</b>的中国银行(香港)港元纸币,与另两家发钞行(汇丰、渣打银行)同时发行。三家发钞银行首次统一了纸币的设计思路,注重将“情感影响力”融入公众互动及集体共鸣,以体现“香港精神”。</p><p class="ql-block"> 2018年三家发钞银行发行的纸币采用了正面横向设计、背面垂直的设计,这在世界流通货币中并不多见,在港币家族中更是少见。因此,这版港币一经公布便给人们带来了新鲜和意外感。 这版纸币 以直幅方式将五彩缤纷的香港生活风貌微缩在方寸之间,呈现了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的生活节奏、余暇消遣以及拥有丰富的大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多元面貌。</p> <p class="ql-block">  中国银行(香港)1000港元的主色调为金黄色,正面以钻石图案衬托紫荆花及中银大厦,右边留白人脸侧影体现智慧都会的主题。</p><p class="ql-block"> 背面以代表人类智慧的两个头部侧影为主景,并透视大脑精密的结构,由数字0、1及地球组成,寓意香港人才济济,持续创新金融科技,以及具备全球视野,也充分展现了香港金融市场运作不息的特点,一同成就了香港成为世界级智慧都会。</p> <p class="ql-block">  500港元的主色调为棕色,正面以六角形条衬托紫荆花及中银大厦,右边留白飞鸟侧影配合自然风貌的设计主题。</p><p class="ql-block"> 背面以西贡万宜水库东坝外海域的六角形岩柱为主景。岩柱群巍峨错落,气势磅礴,从远古时代演变至今,成为世界级的地质奇景,展现了大自然坚韧的生命力,同时象征香港人坚毅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100港元的主色调为红色,正面以扇形图案衬托紫荆花及中银大厦,配合右上方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粤剧人物剪影,体现中国传统粤剧艺术文化的设计主题。</p><p class="ql-block"> 背面以粤剧花旦为主景,展示了中国传统戏剧人物清丽脱俗、明眸善睐的传神瞬间。花旦柔美娇俏、妆容高雅,头饰、服饰和牡丹纸扇均极具特色,并衬以窗格和祥云图案交织而成的背景,体现了香港对中国传统粤剧艺术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50港元的主色调为绿色,正面以蝴蝶幼虫图案衬托紫荆花及中银大厦,寓意化茧成蝶,辅以蝴蝶型留白线条,展现了蝴蝶的设计主题。</p><p class="ql-block"> 背面主景选用香港稀有、颜色耀目的宽带青凤蝶。凤蝶于其最爱的花卉—马缨丹上展示优雅形态,衬以蝴蝶翅膀的剪影图案为背景,构成蝴蝶于花间自由自在飞舞的精彩画面,展现了宁静和谐的自然之美。</p> <p class="ql-block">  20港元的主色调为蓝色,正面以细致的茶叶图案衬托紫荆花及中银大厦,体现茶艺文化的设计主题。</p><p class="ql-block"> 背面以一片茶叶的镂空剪影,配以茶壶、茶具及精美点心为主景,充满浓厚的香港本地茶文化,生动展现了品茗茶、尝点心的香港人生活场景,亦唤起与挚爱亲朋共聚的快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  中国银行(香港)先后发行的四版20元纸币上的中银大厦图案。</p> <p class="ql-block"><b>  2002年</b>应公众要求,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行了10元纸币。这张纸币在文字上印有“香港法定货币”,而三家发钞行印的都是“凭票即付”。</p> <p class="ql-block"><b>  2007年</b>香港政府发行10元纸币,这是第一张塑料钞票。</p> <p class="ql-block"><b> 2009年</b>渣打银行为成立150周年发行的150港元纸币。这种面额的纸币全世界都很罕见。</p> <p class="ql-block">  渣打银行发行的2010年版港元纸币,正面是瑞兽的形象,背面别具创意,为传统的发明与现代科技。</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百度网。</p> <p class="ql-block">  渣打银行20港元的主色调为海蓝色,正面图案为“鲤鱼”,实际这只神兽为龙的儿子螭吻(chi wen)。螭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与鱼产下的古代神兽,也称鱼龙。螭吻在外观形象上是龙和鱼的结合体,其头部具有龙的形象,下身却是鱼的形象。螭吻在佛家为护法,有驱凶避邪的功用。背面图案为算盘,作为起源于中国的手动计算辅助工具,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算盘的背景为蓝色的“0”与“1”的数字串,代表了计算机广泛采用的二进制算法。</p><p class="ql-block"> 50港元的主色调为绿色。正面神兽为龙之九子之首:赑屃(bi xi)。它形似龟,好负重,可驮三山五岳。在传统文化中,赑屃象征着长寿吉祥,財富与福气。背面的图案为中国传统的密码锁,也称中文密码锁,常见的中文密码为三到五位,通过拨动转轮,使每个转轴的汉语文字组合出特定的词或短语,转轮内部的凸兴槽向上对齐形成一个通道,此时滑动锁栓便可与锁体分离,锁即被打开。图中密码锁的背景为金库。</p><p class="ql-block"> 100港元的主色调为大众所喜爱的红色,神兽选用的是麒麟。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瑞兽,麒麟性格温和,集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于一体,被古人奉为神宠、仁宠,至今深受大众喜爱。背面图案比较特殊,根据下方的英文表述:Sung Script Seal,应为“宋篆书”的含义。图中为流行于宋代的九叠篆,主要用于印章镌刻,笔划折叠均匀,布局呈正方形。票面中九叠篆的背景为现代的电路板,且带有荧光效果,两种古今发明虽有千年之隔,但其外形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500港元正面为凤凰,是百鸟中最尊贵者,是天下太平的象征。背面为传统面相图,面相学是中国五术中的一种学问,主要从人的面上或身上的特征、行为举止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和健康,从而推测一个人的命运。背景是现在比较成熟的人脸识别技术。</p><p class="ql-block"> 1000港元正面是金色的龙,它被视为智慧和尊贵的象征,有飞黄腾达的含意。背面为唐朝的硬币“开元通宝”,是唐朝流行时间最长的流通硬币。背景有智能卡、身份证、银行卡等,展示中国货币的发展与防伪技术的日新月异。</p> <p class="ql-block"><b> 2010版</b>汇丰银行发行的港元纸币。这版纸币被俗称为节日钞,钞票主题是以众多坊间喜闻乐见的节日元素为主,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展现于钞票之上,人文气息浓厚,展示了香港的独特文化色彩。纸币将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重要节日展现在钞票上,这种节日主题的流通钞票在世界上是独一份,对宣传中华文化有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 纸币正面的设计以汇丰狮子“施迪”为主体,背景为亚太区汇丰银行总行大厦。“施迪”是汇丰银行总行大厦门前两头雄狮中的一个,闭嘴静卧,是以1921年上海分行经理施迪的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百度网。</p> <p class="ql-block">  汇丰银行20港元主题是中秋节,主图为中秋节嬉戏玩耍的儿童,背衬鲤鱼灯笼,寓意年年有余,印有“中秋”英文字样。</p><p class="ql-block"> 50港元主题是元宵节,主图是一对情侣在观花灯、猜灯谜。</p><p class="ql-block"> 100港元主题是香港回归纪念日。警察乐队在国旗和区旗下演奏,印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日”英文字样。每年7月1日在湾仔金紫荆广场都会举行升旗仪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500港元主题是新春的舞狮图,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狮来祈祷狮子的保佑。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p><p class="ql-block"> 1000港元主题是端午节,是中国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的习俗。香港有渔村背景的港湾,都有在端午划龙舟的传统。每年端午节前后,龙舟竞渡的锣鼓声就会在香港多地响起。</p> <p class="ql-block"><b>  2015年</b>汇丰银行为纪念成立150周年发行的150港元纸币。</p> <p class="ql-block"><b>  中国银行(香港)发行的港元纪念钞</b></p><p class="ql-block"><b> 2008年</b>发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港币纪念钞,正面为香港中银大厦、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的遗址建筑柱、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图案。背面为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紫荆花。</p> <p class="ql-block"><b>  2012年</b>发行的纪念中国银行成立100周年港币纪念钞,其主色调为代表吉祥、喜庆和热情的庆典红,体现盛世华诞、百年庆典的祥和氛围。纪念钞正面以绵延不断的万里长城和宏伟的北京中国银行大厦为主景,彰显中国银行的稳健卓越与实力雄厚。</p> <p class="ql-block">  纪念钞背面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风貌和著名地标中银大厦,展现中国银行的国际化品牌形象,并寓意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做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b>  2017年</b>中国银行(香港)发行中国银行在香港服务100周年纪念钞。</p><p class="ql-block"> 纪念钞面值港币100元,以代表吉祥、喜庆的红色为主色调。钞票正面以香港中银大厦为主景,以楼中楼手法,映襯中国银行大厦,辅以早期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楼和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以建筑诉说历史,展现中国银行在港服务百年的辉煌历程。钞票设计还以背靠绵延不断的万里长城、坚实稳固的古建筑栋梁结构为侧写,体现中国银行雄厚的实力,以及为维护香港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繁荣所作出的贡献。钞票右上角金色古钱币图案镶嵌“纪念”篆字,辅以“中国银行在港服务壹百周年”字样,别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纪念钞背面以1919年中国银行香港分号升格为分行的开业报章广告剪影、1983年成立的中银集团在港12家成员行的标识,以及1994年中国银行首次发行港元钞票的背面主景—“从太平山远眺维港两岸景色”为中心,以票中票手法,展现中国银行100年来根植香港、服务香港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以现时繁华的维港景色、现代的货柜码头为侧写,新旧映照,生动刻划了中国银行与香港同发展、共繁荣的历史印记,彰显了中国银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作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  2022年</b>中国银行(香港)发行的的北京冬奥会港元纪念钞。</p> <p class="ql-block">  纵观中国香港货币(纸币、硬币),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制作精美、故事丰富,在世界货币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广为世人欣赏,也是钱币收藏者的一大宝库。</p><p class="ql-block"> (美篇得到香港众友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