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姐溜猴

宝玉(16279579)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值盛夏时节,沂南县城以西的汶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新增添了一道风景。每当夜幕降临,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灯光闪闪。岸畔的树林子里,人们用手电筒、充电灯等,上下左右巡视,不辞辛劳,不惧黑暗,只为找到它——那刚刚破土而出的小小姐溜(蠽蟟)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目睹此番景象,虽然自己早已没有兴致参与,不再成为其中的一员,但是,不由地想起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摸姐溜猴的经历与感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首童年,恍如隔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家居住在沂蒙山区的马牧池公社里。每到天气炎热时,西面那条清澈的王家河,是我们这些半大孩子们,时常去玩耍的好地方。白天搭伙结伴,去游泳洗澡挖河沙、逮鱼捞虾玩蝌蚪。河畔的李家林里,是沂蒙红嫂明德英的家,我们偶尔也去与这位哑巴大娘比划着玩一会儿,想不到,以后她成了闻名遐迩的大人物。黄昏时分,我们则又三五成群,去干一件更为有趣的事情。此时,在树林子中,有一种动物的幼虫陆续从土里拱岀来,俗称姐溜猴或知了龟。也许因为它黑不溜秋,头脸有点乌龟或猴子的模样故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它要在地下蛰伏三年,历经从卵成虫变蝉三个阶段。在地下时靠树根的液汁来生活,等到成熟后,用它凌厉的前爪和坚硬的外壳破土而出,爬树蜕变成蝉。其寿命很短,只有六十天左右。更为悲催地是,当它掐准了时辰,在某个夜晚好不容易从漆黑的地下爬岀来,却往往躲不掉人类捕捉,刚露头便被等侯已久的人们伸手擒来,并很快成为盘中滋补美味。别看它其貌不扬,经过火烤油炸或剁碎了煎鸡蛋饼后,香气袭人,口感很好。那年头,当地的贫穷百姓们,只有借其尝尝肉味,打打牙祭。所以,每到夏季,人们争相前往,摸姐溜猴成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个贫穷年代,人们舍不得多用电池,一般趁天黑前那个时辰,在树上努力寻找姐溜猴,或者已经蜕变后的嫩姐溜。我天生笨拙,眼不尖手不快,往往找不到几个。在高人的指点下,却慢慢学会了抠姐溜猴:仔细观察树下的土地,有小孔就用手指戳一下,如果是个松软的小洞穴,把食指伸下去,十有八九,马上会有战利品被提溜上来。那种惊喜的感觉,令人兴奋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季有序,时光匆匆。长大成人后,我无论是到沂河岸边上山下乡,还是在汶河上游的岸堤派出所上班,都曾经随着他人摸过姐溜猴,当然,这主要是为了消遣时间和获得乐趣。因为,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即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里面有许多巧妙之处。同是一片树林子,有人每天晚上可以摸到上百,而我能收获十个八个的就不错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想起来,在这方面最令人佩服的高手是一位惠老兄。九十年代,我曾在偏远的双堠镇挂职包村三年多,晚饭后闲来无事,便与镇里一伙人,到前面蒙河岸边的树林里摸姐溜猴。五大三粗的民政主任老惠,在队伍中最为引人注目,光看那一身行头就很拉风:长袖上衣紧扎着袖口,裤子塞在长水靴子里,左边挎着盛战利品的小篓子,右边挎着备用充电灯,一手拿着长竹杆,一手提着照明灯。进入状态后,心无旁骛,腿勤眼疾手快,见别人所未见,往往甩得我们老远。其他人一般玩会儿就回去了,他却乐此不疲,往往半夜才收兵回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到他家中去一打听:肯定是硕果累累。他乐哈哈地忙着炒菜,最拿手的是姐溜猴与葱姜青椒及鮮花椒等,剁碎了搅上鸡蛋煎饼,可谓是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忍不住会一起喝上一杯。每年夏天,能斩获多少姐溜猴?他卖关子说:总数保密!吃不完的,都被他分别装到矿泉水瓶子里,灌上水冷冻起来。一年到头,每次到他家去聚餐,拿岀来融化后新鲜如初,我们照样会大快朵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地柔情,岁月静好。 年纪渐长后,随着体力下降,热情减褪,我不再去参加摸姐溜猴等。但是,作为一道美味,每年吃得倒是不少。尤其是油炸金蝉,已经成为时髦的美味佳肴,上好的下酒菜,是我们沂蒙山区的招牌菜之一,远近闻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食材需求量增长,价格一路攀升。前些年五毛一个,感觉就很贵了,今年一问又翻了一番。现在一盘金蝉的成本,大概需要五六十块吧。而摸姐溜猴的人,由以前纯粹为了岀去玩耍和自家解馋;如今,许多人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攒多了就送到饭店里去。一是美味二是有经济效益,经不住人们的围追堵截,姐溜猴已经是一年比一年稀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介绍,我们所熟知的姐溜猴,风味独特,性寒味好,的确营养丰富,其主要成分含甲壳素及蛋白质。干基蛋白含量在70%以上,脂肪约7%,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可称其为当今食品中的蛋白王。在传统中医里,它还是一味中药,具有散风宣肺、解热定惊等功能,有清热去火的功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首前尘旧时梦,那些逝去的过往,淡墨留痕。看多少飞花事,尽付笑谈中。年逾花甲,退休赋闲,对许多事情已经热情减褪,包括这摸姐溜猴,如今只当一道风景欣赏,或做一个安静的食客。而当年全副武装笑眯眯的惠大哥,听说也早已远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蝉声起,夏正浓。此时此刻,行笔至此,听窗外的大树上面,姐溜儿叫得正欢,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声声唱着夏天。它们生生不息,不惧风吹日晒雨淋,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尽情歌唱。在这个炎热的夏季里,为人们送来了一份快乐,丰富了这片天地,也勾起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