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岁月(1)——考试记

战地黄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全国文凭热的时代。各类函授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自学考试也是方兴未艾。我们是矿区学校,教师大都是各单位选派,经考试合格进入学校的,基本都没文凭。那时的学校,对文凭没有过高要求,每个教师都能在自己岗位上工作下去。但从长远看,没文凭没学历肯定是不行的,这是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的。恰逢其时,教育局开了函授站。一星期集中学习两天,其余时间自学,三年毕业。校长要求每个教师都参加,报名填表交学费,就算正式学员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我们几个年轻老师商量,三年拿个中师文凭太划不来了。学费还那么高,不如直接参加高教自考,毕业后还有五百元奖励,而且,拿到的可是大专文凭啊。那时我们工资才几十块钱,五百元是一个不小的诱惑,是我们几年的工资总和。更重要的,自考文凭全国都承认。而那个函授,只是本单位承认,出了学校没人承认。商量的结果,是不参加函授,一步到位,直接参加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那个年代,大学专科已经是高学历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首先是选择专业, 党政干部专业14门课,必须是党员才能报考,其他人员没有资格。我们没有选择余地,最后报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只有10门课,但绝不是十本书那么简单。有几门课难度很大,比如古代汉语,分上中下三册。使用的是六十年代老教本,全部繁体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分一二三四册四本,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分上下册两本,外国文学作品选也是四本,书后都列有大量阅读书目。仅从这几门课就可以看出学习量有多大?但我们那时才二十七八岁,精力充沛,加上报考人员多,光是小学部老师就有16人。上自习课时,报名的老师们坐在教室外走廊上,手捧教材认真学习,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学考试时间分为春季和秋季,一年两次。春季一般安排在四月二十五号左右,秋季安排在十月二十五号左右。考试时间两天,一次可报考一到四门课。报名费一门课二元,及格一门发一张合格证,全部及格发毕业证书。主考院校为西北大学,毕业证书上有西北大学和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印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考可以说是中国最严格的一种考试形式,时间三个小时。就算全部都会,不停地写,也得三个来小时。而且改卷也非常严,比如10分题,是根据要点给分的。如果是四个要点,分5分,2分,2分,1分。答对一个要点给多少分就是按上面标准给的,不是随意给的。有些科目还有特别要求,比如哲学,必须要用哲学语言回答问题,变成自己的话就没有分了。全部试卷阅完后,对55分和65分试卷还得复查一遍,看有没有差错。这些情况,也都是后来才知道的。自考文凭含金量很高,与它的严不无关系,而且一直能够延续三十多年,足见其生命力是多么强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次考试我一下报了三门课,哲学,文学概论,中共党史。时间只有一个多月,教材自己购买。买不到的只有借别人的,每门课都有考试大纲。大纲很难借到,只有在教材上下功夫。每天晚上都要学到十二点,这些课程都需要大量记忆,所以清早起来还要背一些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终于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们提前一天坐班车来到市区,找好住处接着看书。毕竟时间太短,有些内容还不是太熟悉,一直到后半夜才睡觉。第二天一大早坐车来到考试地点,市五中。人真多啊,满操场都是人。大伙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却没人说话,都在默默地翻书看,等待着考试铃声响起。八点半开考,提前十分钟进考场。对照着准考证找到考场,考号,座位号,静静等待着监考老师发卷子。一个考场两个监考老师,一前一后紧盯着每个考生。其实考场上都是成年人,而且都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没人去偷看。但监考老师不放心,一刻也不离开岗位。中间还有巡视老师各个考场来回检查,整个考区可谓壁垒森严,严阵以待。考生们埋头答题,似乎忘记了监考老师的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门课全部考完后,我们一下轻松好多。见面后询问各自情况,感觉都还不错。回到学校别的老师问考的怎样?我的回答就三个字,还可以。其实从一出考场我就有感觉,及格没问题,就看是多少分了。一个月过后,我们都收到了成绩单。打开信封一看,我一下惊呆了,三门课全部光头。哲学51分,另外两门才30多分。这与我的预测大相径庭,差的也太多了吧。其他老师情况也差不多,除个别人及格一门课外,其余都是不及格。有一个语文老师现代汉语才考了18分,被一些人颠倒念成了81分,讽刺性很强。第一次自学考试打垮了一部分人的自信心,就连哲学基础比较好的清玉,本来想在哲学课上一试身手,结果以49分惨败。从此退出自考队伍,连书也不要了,直接卖给了我。我们当初报考自学考试是不是有点过于自信了?要知道,我们上学的时候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虽然都是高中毕业,但有几个实际水平能达到高中的?这个自学考试,不同于一般考试,实质是大学毕业考试。所以不下点苦功夫,不掌握点学习方法,想轻轻松松拿到一门合格证或毕业证,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不过还好,清玉后来一直坚持写作,前几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无声的呐喊》,还有三部长篇小说正在写作中。我去年以《一生一“事”》为题写文章对他加以赞颂,此文获得美篇“加精”,读者量大增,也算是对奋斗者的一种肯定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考试不及格,表面看是一件坏事,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它使我学会了谨慎,结果没出来之前,千万不要随意乱说。而且也深刻认识到,自考文凭不是随意就能拿到的。必须改变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法。第一次考试虽然已经尘埃落定,但还有人问我成绩怎么样?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急什么呢?自考没有时间限制,什么时候拿到文凭什么时候为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半年继续报名参加秋季考试,还是报三门课程。结果三门课全部及格,这大大鼓舞了我的斗志。第二年春季考试,我还是报考三门课,其结果又是全部及格。十门课及格了六门,胜利在望了,加起来也才一年时间。有些课程出乎意料的顺利,比如写作课 ,我既没有教材也没有考试大纲,纯粹是捎带的一门课,也就是看看试卷。基础知识题40分,作文60分。我记得作文题目是《良越苦口利于病》,要求八百到一千五百字。基础知识我根据印象很快答完了,接下来作文,由于时间原因,根本来不及打草稿,直接在卷子上写开了。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写满了一千五百字的方格里,时间也就一个小时。这个锻炼很重要,从此以后我写文章很少打草稿。现在美篇里上百篇文章都是我在手机上直接打出来的,感觉打草稿是一件多此一举的事情。还有,我感觉中共党史是一门特别好的课程,教材编写非常细致,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艰难困苦的历程和光辉前景。我读了好几遍,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感觉比一般党员党史知识要多很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顺利只是暂时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古代汉语,试卷看起来很简单,才两页半,稀稀拉拉的,不像哲学试卷展开十二页。但细看每个试题都不简单,似有无从下手之嫌。尤其古文翻译,25分,首先要求断句,也就是加标点符号。它可不是中小学生语文试卷,加标点符号的段落每一句后面都有空格。这个试卷古文翻译中间是没有空格的,整篇文章连成一体。如果对文章理解不够,标点符号就肯定加不对,翻译也就谈不上准确。而且,翻译必须是直译,也就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意译则不得分,也就是根据大概意思翻译是没有分的。所以我第一次古代汉语课考试不及格,虽然下了一定功夫,也才得了40多分。古代文学作品选也是一个拦路虎,第一次考试随意翻了翻书,就得了56分。感觉第二次应该顺利过关,结果是58分,直到第三次以65分成绩拿到合格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奋力拼搏四年有余,终于拿到陕西省高教自考文凭。下的功夫不亚于现在学生考大学的功夫,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真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既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又增强了自信心。还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像中学部的仝老师,数学老师张树涛等等。最后都拿到了自考文凭,尤其仝老师,考最后一门写作课时,体重只有一百零一斤了。他每天学到晚上十二点,临考前学到夜里三四点,要求自己背诵一百篇文章。他说,党考验我的时候到了,我要无愧于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坚决拿下最后一门课。仝老师的这些话,直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学考试无疑是我们青春岁月里一道亮丽风景线,是生命长河中涌出的璀璨浪花,是最长情的生命印记,也是最美好的青春之歌,至今余音缭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