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内蒙行(六)--巴丹吉林沙漠第二天

欣欣

10月18日,进入沙漠第二天。<div> 晨曦已照亮四周沙山,太阳还未越过沙丘,起床。</div><div> 沙漠里的人家,都是设在湖边。车队长的家,是在赛罕艾勒湖畔,被称为“沙漠里的最后人家”。因为此处位于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的北面,再北上约10公里,就没了湖泊,也没了牧民点。</div> 这也是车队长的不动产,明显是开客栈之前的老房。 这处用牲畜粪便和着泥沙建成的围子,显然是关牲畜用的,现里面空空如也,牛羊驼都散在了野外,自己求生存,它们的主人现忙于带领我们玩穿越。 趁开早饭前,去湖边看看。 到湖边,又被惊艳到。赛罕艾勒湖静静地躺在沙山的怀抱中,静谧,湖面平如镜面,四周倒影成对称图,若把照片上下一裁二,难分哪是实哪是影。 常年迎风的沙丘,被西北风玩弄得起了皱纹。 在湖泊四周及沙漠里,沙山沙丘表面顺滑平坦的一面,必是面向东南的,因为这里常刮西北风。 侧着光线,能看出湖水也是如昨天见到的巴润尚根吉仁湖一样,呈现出红颜色。 湖边缘,有不明动物留下的脚印。 这些脚印很密集,三个爪,大多是飞禽。<div> 想起在南美玻利维亚,见过大批的火烈鸟,也是在沙漠中的湖泊,那里的湖泊也是呈红色。</div> 很明显,这处湖泊是咸水,四周都是盐碱结晶。 还有沼泽。 这辆皮卡在沙漠里很拉风,总是冲在车队前面,车手是车队长的弟弟,年轻气盛,驰骋沙海。今天早上,这辆车被团友当作道具,纷纷与它合影。 我们一行相识的同伴,从南疆转场过来有8人,今天有4人将与沙漠穿越团队分道扬镳。团队的线路是斜穿沙漠,到达额济纳,再一路回张掖。而他们去过额济纳,所以选择穿行沙漠一角,今天掉头出沙漠。<div> 分手前,来一张合影。中间就是我们的领队,旅行社的创始人。很棒的一位80后小伙,亲力亲为勘探全国各地,策划出独创性的旅游线路。</div> 车队出发,今天我坐副驾驶。可能是经历了昨天,也可能是坐前排,今天胃舒服多了,如同去高原,一开始有高原反应,适应了就过了这道坎。 人生第一次有此体验,广袤无际的沙丘,连绵起伏,壮观、震撼。 前行不久,停一沙丘半腰,爬上沙丘顶,又是一抹红湖呈现。<div> 原来就是赛罕艾勒湖。早饭前走近湖畔,只是窥见其一角。现居高临下,得见全貌。像只海豚的头部。</div> 太美了。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色彩,最为惊艳的莫过于各种红色。 我们昨晚住的老铁家,就是图中央一丛树那里。<div> 如没兴起的旅游业,传统的牧民就是守着一汪湖水,在沙漠中放牧营生。如今有头脑、有能力的就多种经营,财富也就聚沙成塔了。</div> 沙丘被我们踩的一片模糊,等待一场风暴来抚平。这串清晰密集的痕迹,是一只昆虫留下的。沙漠中也有万物,适者生存。 欣赏完赛罕艾勒湖,继续向下一个湖泊进发。 车行途中。 看,那辆皮卡又在表演。大于45度飞车。车斗里东西是用大网固定住,否则定会天女散花。 行走沙脊线。 今天看到的第二个湖,巴彦诺尔湖。我们车的师傅说,这叫“日”字湖,很形象。泛着青红色。湖水应该是深红色的,光线角度关系,既显深红,又泛深蓝。 才下巴彦诺尔湖,又见乌尔塔布拉格湖。今天上午所经过的三个湖,之间的直线距离,分别不超过5公里,很近。<div> 沙漠中的湖泊,四周都是被沙山环抱,中央静静一汪清澈湖水,由于含有一些矿物质及耐盐碱的微生物,因此会呈现不同颜色,比如红色。</div> 走进,浅红,咸湖。远观近看颜色又不一,俯瞰色彩一定更美。 平如镜面。 走近湖泊,就能沿湖边走边看边拍,因此放上的图也就多了。 沙漠中的咸水湖,基本上湖畔都有淡水泉眼。有湖就有牧民居住点,他们的饮用水就来自泉水。<div> 这就是一处泉眼,涌出的淡水,漫漫流向咸水湖。奇特,这一咸一淡的水源,在地底下居然没有融合。</div> 地下涌出的泉水,微微冲刷、或携带出细沙,在阳光照射下,像是金沙在上下翻滚。 捧一掬尝尝,清冽甘口。 湖边生物。 不远处还有一片林子。 走进林子,有些树干很粗壮,有些年头。 林下,有绿植,司机说,是野生甘草。一味祛痰止咳的中草药,骆驼吃了不咳嗽。 沙地上有树上掉落的小果,沙枣,骆驼的喜爱,尝了,没味,人类表示不好吃。 在湖边,又列队拍集体照,这次少了一辆,是上午先行离开的4位同伴。 树荫下,就地午餐。 今天的午餐是自热饭,第一次吃,味道不错。 还有西瓜。这里的西瓜日照强,温差大,口感果然好。 司机们支起小锅,煮方便面吃。 餐毕,把能融化的垃圾烧了,融化不了的,随车带走。保护环境,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为此,每次焚烧前,我们都去捡枯枝。 最后,一大堆废物化为一滩灰烬。 瓜足饭饱之后继续往沙漠中心而去。离此一去,便不再有湖泊可欣赏。巴丹吉林沙漠湖泊都集中在距南缘60公里内的区域,午餐后,我们向沙漠腹地而去。 给国产坦克300一个特写。 在浩瀚无垠的沙漠中,我们的车犹如一叶扁舟。 这个沙窝很像一个人脸,微笑着询问:你们都从哪里来? 翻越沙脊线很考验司机的驾车技巧。顶部的沙质松软,一个不当,就会骑在沙脊上动弹不得。我们车的司机很机敏,虽说因为我们的加入他是临时被叫来的,这条线他也是第一次走,但一次都没陷车。他会先观望前方车的行进路线,判断是否有陷阱,若一辆辆都正常越过,则我们的车也会正面一冲,一跃而过。若前方车辆翻越时有卡顿,他则会避开另选方向,或斜向上坡,车身侧向翻越沙脊。侧向翻越,可避免轮胎腾空,底盘不易坐在沙脊线上。 等待救援,要靠其他车牵引。<div> 单车走沙漠,司机会在车上备把长铁揪,遇到骑跨在沙脊上,只能把底盘下的沙子挖出,让车轮着地,师傅说,起码要挖沙2小时才能脱困境。</div> 大自然的杰作。如沧海破浪。 表层的沙,被风镌刻成一幅幅现代画作。 沙漠中本没有路,我们的车行过就有了路。<div> 茫茫沙漠中,后车跟着前车之辙,头车前面没辙,司机头脑中的定位就是方向。在大漠中时常冒出念头,这些司机天生头带GPS啊?!</div> 跌宕起伏。 又有一辆车架在梁上动弹不得。 如果说前面一辆是差一截气没过,那这辆是仅缺一口气。大半个车身都过了,只差后轮这么点高度。现再加油门也没用,车轮抓地力不够,只能等队友救援。 这辆车虽然翻越了过去,看后轮溅起的沙子,很侥幸,当时若欠缺一点动力,很可能就悬空坐上面了。看车身的倾斜度就知,翻越过去是个大俯冲。所以开头车的司机很勇敢,不过车队的司机们个个都有一手驾驭车辆的好技能。 临近傍晚天色有点阴沉,今天看不了沙漠落日了。 下午5时许,选了一处沙坡脚下作为今晚的露营地。<div> 前一晚是住在车队长的家,虽简陋,但至少上有屋顶下有床。今晚自己扎帐篷,两人一顶。</div> 别看这薄薄尼龙布的帐篷,竟能抵挡夜晚零下的气温。何以知晓?因为放枕边的矿泉水,第二天起来发现里面有冰坨子。 晚餐吃火锅,有羊肉,师傅们在肢解羊架。这些羊肉很可能是我们的车带进来的,因为后背箱带着车载冰箱。 我与同伴也没闲着,帮忙串羊肉。今天胃口开了,可惜肉少了。 大帐篷内,每个人的嘴都没闲,吃、唱、说、笑…… <br><div> 饭后,燃起篝火,在沙漠深处尽情起舞。<br></div> 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4.92万平方公里,东西长约270公里,南北宽约220公里。<div> 今晚扎营在南进约100公里处,我们在沙漠深处睡一晚,无人区。</div><div> </div><div> 没信号,全然不知外面疫情形势越发紧张了。</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