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开昌都,又上214,今天以后的路对于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可能也就是这个原因,我心里充满了新鲜感,始终处在极度亢奋的精神状态下。其实吧,还是一样的蓝天白云,永远不变的经幡白塔和寺庙。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就是完全的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山,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机。藏区全年无夏,每年的7,8月份正是春季。到了9月就开始直接进入秋季。</p> <p class="ql-block">越往山里走,越是满目青山,郁郁葱葱,很是舒服。期间还遇到两只岩羊跑到路上,一个骑摩托的藏族大哥在对面示意我停车,然后下去挥舞着他的大袖筒把岩羊赶上了山。</p> <p class="ql-block">时不时遇到一些藏族民居,正冒着袅袅炊烟,满满的烟火气。许是吃过了早饭,又将开始一天的放牧了吧!</p> <p class="ql-block">一直想拍一下萌萌的小牦牛,但是它们非常胆小,老远就跑开了,要是离得近了,藏民的獒狗又不答应了。今天碰到个胆大的,估计是它知道有铁丝网挡着,对于它来说是安全的。看它的眼神,又是好奇又是挑衅。</p> <p class="ql-block">这是今天这一路唯一经过的一座雪山,珠角拉雪山。(太拗口,当时反复记了好几次,结果还是忘记了,没有办法,还好能在网上查到,要不只能忽悠大家是无名山了)</p> <p class="ql-block">抵达类乌齐县以后,214和317就分道扬镳了。317从这里到丁青,那曲,当雄,最终到拉萨。而我依然沿214往玉树方向前进。</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个村庄时,我被路边的白塔和玛尼石堆吸引。有几个老人在转经,我试着想接近她们,希望从她们那里知道点这玛尼石堆的故事,结果我弄出一头大汗,可是她们还是听不懂。没有办法,只有留照纪念了。</p> <p class="ql-block">紫曲河与类乌齐镇(因正午阳光太强,拍了好几张都不满意,挑了半天只有这张还行吧)</p> <p class="ql-block">来到类乌齐镇就必须要看齐乌寺,而齐乌寺里面的最著名的景观那就是查杰玛大殿了。查杰玛大殿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过去,当地群众流传着“先去朝拜拉萨的大昭寺,而后再去查杰玛大殿”的说法。查杰玛大殿是类乌齐寺的主殿。大殿为三层,分别由三种颜色绘饰。第一层为“条花殿”,墙高13.5米,外墙用红、白、黑三种颜料涂添竖形纹饰,每道竖条有1米多宽。殿内有巨型大柱64根,每根笔直粗大的木柱高达15米。第二层为 “红殿”,外墙涂抹红色,楼高9米。第三层称之为“白殿”,墙体涂白色,楼高5米。殿顶有金顶直指苍穹。大殿第三层的“白殿”则珍藏着寺庙的镇寺之宝:有相传为桑吉温在建寺时从上部达垅带来的释迎牟尼紫金佛像,据说佛像内有佛陀的舍利和一节指骨。还有元、明、清时期的唐卡精品数十幅。有金汁和金银汁写成的经书。此外,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有雍正皇帝赐赠的缎子座后屏、象牙碗、象牙狮、象牙桌面,五世大赖喇嘛所赠的金银镶花茶壶、大象牙,有格萨尔王及其大将的马鞍和宝剑等。</p> <p class="ql-block">大殿底层绕寺墙一周设有无数个转经筒,供善男信女们转经朝圣。</p> <p class="ql-block">进大门右侧一个约5米高的转经筒</p> <p class="ql-block">大殿一层中堂。刚进来遇到一个小师傅,看我拿着手机,告诉我说,可以拍照可以摄像。我当时还懵了一下,又再问了一遍。早知道,在我去过的几乎所有藏区的寺庙,都是不允许拍照的。这突然被允许了,还有点不适应呢。</p> <p class="ql-block">一层一面墙体上装满了经书,密密麻麻数不胜数。</p> <p class="ql-block">镶金嵌宝的灵骨塔</p> <p class="ql-block">至于这些菩萨,我就不认识了,藏传佛教对菩萨的称谓和我们所知的完全不同。比如他们的强巴佛也就是弥勒佛,和我们那个笑眯眯挺个大肚子的弥勒佛根本不是一回事。为了避免出错,大家就看看行了。</p> <p class="ql-block">雍正皇帝御赐的牌匾,但是不是他本人书写的</p> <p class="ql-block">这尊就是桑吉温在建寺时从上部达垅带来的释迎牟尼紫金佛像。那个小师傅也说这个就是他们的镇殿之宝了。</p> <p class="ql-block">从佛像上用五色哈达编成一根绸带,这一家如此膜拜,应该等同于摸顶吧。</p> <p class="ql-block">大殿背后有个硕大的玛尼石堆</p> <p class="ql-block">和雪山相辉映的大殿金顶</p> <p class="ql-block">今天算是真的一路行一路景,这也让我走走停停,两百多公里我跑了八个小时。看到了雪山,草地,走过了峡谷和垭口,美不美自己看。</p> <p class="ql-block">走过的路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风景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翻过的三个垭口</p> <p class="ql-block">谢尕拉垭口,4496米</p> <p class="ql-block">俄亚拉垭口,4499米</p> <p class="ql-block">燃代拉垭口,4322米</p> <p class="ql-block">燃代拉垭口过来没多远,就遇到一辆对头来的微型车冲到路边的排水沟,右前轮卡在沟里出不来了。两边已经停了有十辆车,我刚刚停车,就有个人在向我们招手,应该是需要帮忙吧。等我到面前才发现居然还是云D拍照的,车上两大一小三个人,都没有受伤。我就看到不管是青海拍照还是西藏拍照的车上乘客都下来了,有的找工具,有的出点子。这时候也算是运气好,一辆小型推土机路过。那藏族哥们下来看看,然后和其它人说了些啥(听不懂),就有人喊大家转到卡住的右边,推土机用前面的卡口勾住车子底盘往后拉。在大家的全力帮忙下没用几下车子就抬出来了。车子一出来,车主上去试了试,看到没事了,那帮漆黑的藏族汉子们笑得那么开心,随后就各上各车都离开了。我问了问一脸发白的车主,原来是马龙的,也是一家子出来,谁知道会开到沟里去了。我告诉他应该是有些高反了,开车最怕这种情况了,自己感觉没事,其实是已经高反只是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但是大脑反应迟钝了。他说他们是要走昌都回去(也就是我来的路线),我拿了些水给他们就分开了。我走到车边,在我前面那个车位,留了一地的垃圾。那是辆豫L拍照的车,类乌齐镇出来遇到修路,就是他从左边超上来强塞。,帮忙的时候没看到人。我就想着,人的素质其实根本在于你有一颗善良的心,然后才能用学识来论,不然的话你就是能读懂天书也白搭。就像这个豫L的车主以及车上乘客,帮忙可以随你心意,但是不乱丢垃圾却是你们必须遵守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