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现在的我是否是您当年期望的模样,但您一直都是我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校园时光,似乎就在一转身的那个拐角,同学的欢笑,老师的身影,都还在墙的那边。回忆一帧一帧,就像电影里的镜头,连成我成长的纪录片。其中有一帧,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底色——那就是有杨老师的那一段小学生活。</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教我,一直教到我小学毕业。那时候,村里的小学,还只有几间土坯房的教室,低矮阴暗,其中一间在我上二年级时,因为一场大雨突然倒塌了。</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三十来岁,黑黑瘦瘦,夏天总是穿一件有些发黄的白衬衣,脚上是一双草绿色的军用布鞋,袖子总挽得高高的。那时,他还是个代课老师。据说他很有才华,可是因为家庭原因,没能上大学,后来就在村小学教书了。他家在隔壁村,早上,总见他骑着他那辆吱吱呀呀响的二八自行车,匆匆忙忙的往学校赶。也许是刚在家忙完农活。</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教我们语文,一教就是三年。杨老师上课很有特色——其实他讲过什么课文,我早已我忘了,留在记忆中的就是他喜欢给我们读书。</p><p class="ql-block"> 上课的时候,他带着我们朗读课文,他总是满怀激情,读到动情处,会把本已挽着的袖子再往上撸撸,仿佛那垂下的袖子会遮住他感情的发挥。除了课文,他还给我们读他找来的书。刚开始的时候,读诗歌,读童话,后来也读一些革命故事,名人传记。二三十年前,那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孩子们根本没有见过课外书,我们就是从他那里知道了精忠报国的岳飞,知道了不肯过江东的楚霸王项羽,知道了安徒生,知道了居里夫人……</p><p class="ql-block"> 那间低矮的教室里,他挥舞着细长的手臂,动情地给我们朗诵。我们在他那带着乡音的普通话里,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落泪,为刘胡兰热血沸腾……他那不太纯正的普通话,是我们童年里的天籁,激发着我们无尽的想象。他的朗读就像一扇窗,我们从书中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可能是我最初的文学启蒙。</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已经不满足于听故事和童话了。他给我们读小说《红岩》,我们都听得入迷。可是利用自习课来读,时间太短了,满足不了我们的渴求。那时候,收音机里每天中午一点半到两点,都会有小说连播。有收音机的同学在家听了,会到学校讲。我们没有收音机的,就羡慕的不得了,可是又不敢跟父母要一台收音机。杨老师知道以后中午总是很早到学校,把他的收音机放在教室里,播放小说。我们就跟着杨老师的收音机,听完了《三侠五义》《杨家将》《红岩》《林海雪原》……是非善恶,家国情怀也就在那时,有了朴素但是又色彩鲜明的底色。在那个灰色背景的童年里,杨老师就这样,给一群孩子描绘了诗和远方的模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的作文课,是记忆中我最喜欢的。批改作文时,他从来不用甲乙丙丁来判定我们的等次,而是用醒目的红星标出我们的优点。他有一双慧眼,总能找出我们作文里的好句子,好词语。每个同学的作文里,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红星。所以,我们都觉得自己作文写的很棒,都争着把自己写的作文、日记给他看。如果谁的作文被他当范文念了,或者贴在墙上,那简直高兴的要飞起来,都会坚信自己以后会成为鲁迅那样的大文豪。杨老师可能没有高深理论,但就是用这种发自内心的赏识,给了孩子们探索和尝试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 回忆所到之处,那辆二八自行车总是和杨老师一同出现在我的眼前。那时候,乡里、县里经常会组织一些数学、作文之类的竞赛,我总是有幸被他选中,代表着学校去参加。路途遥远,家里没有像样的交通工具,父母总是有忙不完的农活,或者根本也没有想着要去送我。每次都是杨老师,骑着他的自行车,送我去比赛。杨老师一边用力蹬车,一边叮嘱着我比赛要注意的事项。我坐在后座上,看着他弓着的后背,听着他沙哑的声音,还有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吱吱呀呀的伴奏,内心暖流阵阵,觉得老师像一个天使,正带着我飞向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那时我虽然又瘦又小、衣衫破旧,但眼里一片光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送我去比赛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还是骑着自行车,天还没有大亮,寒气逼得人伸不出手。我那粗心的父母连手套都没给我准备。杨老师的手套就戴到了我的手上。走到一个下坡的时候,由于路上结冰,我们摔倒了,杨老师的手正好磕在尖石上,顿时鲜血直流。我心里充满了自责,哭着说:“杨老师,我不参加比赛了,咱们回去吧。”他用手按着伤口,严肃地跟我说:“我愿意送你,这点伤不碍事。你是个有出息的孩子,我希望你能从这大山里走出去!”我把脖子里的围巾给他绑上,我们就又出发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是坐着杨老师的自行车,我一次次参加比赛,拿回了一张又一张奖状,有过两次,我的作文还被发表在了作文选上。对我这样一个胆小、不爱说话的小女孩来说,那是多么的自豪。我知道了,笔是多么的神奇呀,可以把你心里想的,都描绘出来,展示给大家看。我可以写我身边的生活,也可以写我向往的世界。杨老师的自行车,就像童话里神奇的南瓜车,载着我这个灰姑娘的梦想,驶向远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学毕业,杨老师就从我的纪录片中淡出了剧情。那以后,我一直都保持着童年的热爱,喜欢读读写写,偶尔也做一些美丽的白日梦。大学毕业以后,我像他一样做了老师。入职以来,不断地学习各种理论,也跟风尝试过一些改革,可都是有始无终,最后总是弄得不知该往何处走。每每此时,我总想起杨老师,想起他挥舞着手臂抑扬顿挫地朗读,想起他在我的作文本上标上的那一个个耀眼的星星,想起那一路自行车吱吱呀呀的鸣唱……他朴实的就像一颗铺路的鹅卵石,可是他用自己的热情激发了孩子的梦想。当年他教过的孩子就是踏着他的肩膀才看见了知识的曙光。想及此处,我就觉得自己有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已退休,还生活在那个安静的小村庄。我多次回老家,可都没有勇气去探望。他当年的话还在耳旁,可我到底是没有出息,兜兜转转还留在家乡。如今而立已过,却一事未立,怕终是负他所望。</p><p class="ql-block"> 写下这些文字,眼前又浮现出杨老师为我磕破的手,不禁泪湿眼眶。下次回老家,一定要去看看我的恩师,并且告诉他,我工作以后,一直学着他的模样,试着点亮每个孩子的梦想。他,一直是我心中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