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子贤 摄影并文</p> <p class="ql-block"> 在昆明2021·COP15世界生物多样性大会上,《一片叶子的景迈山之旅》再次让世界认识了景迈山。</p><p class="ql-block"> 景迈山,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澜沧江流域的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由两条河流和陡峭山谷围合形成的景迈山上,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1000多年前,布朗族先民就迁徙来到景迈山,他们与先来到这里的傣族先民一起种植茶叶,探索实践出林下种植茶叶技术,以先民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这片古茶林并传承至今。</p><p class="ql-block"> 主要包含芒埂—勐本古茶林、景迈大寨古茶林、糯岗古茶林、芒景上下寨古茶林、芒洪古茶林和翁基—翁洼古茶林五片共计1180公顷规模宏达、保存完好的古茶林,以及分布其中的芒埂、勐本、景迈大寨、糯岗、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翁基、翁洼九个传统村落,世袭主要以傣族、布朗族、拉祜族为传统民俗文化和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糯岗古寨</p> <p class="ql-block"> 帕艾冷是布朗族在景迈山的祖先,在景迈山有好很多关于帕艾冷的故事流传,特别是带领先民种茶、制茶和繁衍生息的故事。随着景迈山申遗工作的推进和普洱茶文化的兴盛,这里的旅游越来越热闹,以帕艾冷命名的一个民俗客栈成为上山住宿的首先。这次到访景迈山,我是陪同母亲河女儿同行的。疫情憋得太久了,离开城市的喧嚣,到山上清静几天,放空自己,享受一下清新空气的甜美。不过没想到的是,和前几年去时的感觉不同,这次上山的人很多,正值景迈山申遗准备之中,住宿也是一房难求。和巴郎茶魂民俗老板一再申请,才腾出了两间房,让我们在翁基古寨的老屋里静静的呆了两天。</p><p class="ql-block"> 村子不大,我背着相机走村窜户瞎游荡。听老人讲,布朗语“翁”为出水,“基”为住,意为住在吃水处的村。在翁基寨子,山林、古茶树、村落错落有致,林中有寨、寨中有人,绿树成荫、村寨散落。晨光暮霞,茶香四溢,古老的村落与民居,每家每户都还有茶桌、茶叶、甚至制茶工具。随到一处,都可以看到,带着头饰、叼着烟斗的祥和老人、背着针织挎包、穿着自制名族服饰的少女,热情地向游人问好。老屋里摆放的都是自家茶山上自己采摘、自己加工、自己晾晒的地道普洱茶,有当年的,也有存放多年的,随意闲坐,小饮几口,在火塘边流淌中浓浓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翁基古寨民居,延续了古朴的布朗族干栏式古竹楼建筑风格,歇山式屋顶,坡面陡峭,覆以传统挂瓦。民居分为两层,一楼过去是用来圈养牲畜,但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发展,牲畜已迁到村外统一规划养殖,现在主要用于制茶车间兼做茶室;二楼主要为居住或火塘,居室用竹篱或木板围建。屋面分四面两台,伸长的房檐很长更有利于遮风挡雨。大门处有木梯,从木梯上楼,楼上一般会有露台,晾晒衣服和谷物,也作家人吃饭和品茶小憩。</p><p class="ql-block"> 寨子中间的道路很窄,是用石块铺成的路面,结合房前屋后的石砌台阶,显得更为古朴和自然,但与现在较大的车流来往来有些不适应。也正是这种“格格不入”,才保留了乡愁记忆,也才是申遗的基因要素之一吧。</p><p class="ql-block"> 从史料图片来看,早期的布朗族干栏式建筑大部分用茅草和竹子搭建,目前已经历四代演变, 已发展成木制结构的了。木料房架全部采用榫卯穿插结构, 土陶瓦片铺顶。柱子不入土坑,砌石脚固定,屋顶多为“宝剑”图腾起到辟邪之意。</p><p class="ql-block"> 景迈山的村寨大部分是唐石路相连,寻游在各个古村落之间,古树参天,森林密布,早上云雾在山间环绕,阳光从云雾中穿透出来,照射在远处的群山和近处的森林,仿佛置身世外,空气氤氲、美若仙境。</p> <p class="ql-block"> 除了古茶林、村寨和居民,不得不提到芒景上寨有棵蜂神树,在一棵古老的大榕树上,有80多个蜂巢,每个蜂巢有40至60公分不等。这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大做多的蜂巢了,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是不会相信的。我知道在自然界中,每个蜂王都要有自己的领地,但在景迈山上,80多个蜂王却在一棵树上和平共处、互不侵犯、多年不散。因此,也被当地的居民供奉为“蜂神树”。丛林法则也无法解读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也成为景迈山上一道充满传奇色彩的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 据传,这里有1300多年的茶叶种植史,从元代起,景迈山古茶林的茶叶已是孟连土司敬献皇帝的贡品,茶叶销往中原地区及缅旬、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栽培型古茶树数量最多、面积最大、茶树个体年龄相对较长、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林,被世界茶文化研究学者誉为人类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茶树自然博物馆”“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奇的蜂神树</h3> <p class="ql-block"> 上了景迈山,赏古茶林之幽,品普洱茶之味,寻民族习俗之源;下了景迈山,让一次休闲之旅留下烟火记忆,让“一片叶子”讲述着茶与人、环境与民族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离开景迈山,记录下自然密码。我想不能不记录下布朗族先祖曾留下的遗训:“给你们留下牛羊,怕遭灾死光,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怕你们用光,只有给你们留下茶树,才能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你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茶树。”</p><p class="ql-block"> “一片叶子”能延续翁基老寨古今茶话,“一片叶子”一定也能芳香景迈未来。</p> <p class="ql-block">大雾笼罩下的参天榕树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无人机视觉下的翁基古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