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识小六石,很多朋友可能是在网络上,通过各类媒体或者朋友圈,每每刷到都能感受到旺盛的人气,网红打卡的热闹,心生神往欲一窥近貌。</p><p class="ql-block"> 一个没有优质资源的偏僻小乡村,小六石无中生有,以一座玻璃桥横空出世,创造乡村振兴奇迹。首战告捷后,小六石紧紧抓住游客的消费心理,相继稳步开发了玻璃滑道,丛林穿越,飞拉达,高空滑索,时空隧道,卡丁车等二十余个旅游项目。现在的小六石已然成了游客的乐园,景区虽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一个景点都引爆了游客的热情,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小六石的经济从过去的一穷二白转变为活力四射。2020年,小六石的年游客数超过50万人次,综合收入将近2000万。短短的几年时间,小六石依靠产业振兴使集体经济站起来,富起来,依靠人才振兴使集体经济强起来,依靠组织振兴带领周边村民及域外山村走向共同富裕。</p><p class="ql-block">一,站起来——一群石匠后代异想天开,想靠旅游致富。</p><p class="ql-block"> 小六石村因石得名。改革开放前,村里80%的壮劳力是石匠,在四邻八乡乃至到外省做石料加工养家糊口(俗称“打石头”)。这从村里的石桥,石头房子依稀可见当年的印记。小六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楼献春十几岁出门打工,理过发,开过印刷厂,回到村里看到落后的村貌,萌生出强烈的穷则思变的冲动,下定决心要从一家富带领全村富。</p><p class="ql-block"> 2013年,楼献春当上小六石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和儿时玩伴、村党支部书记周来来成了黄金搭档。当了村干部总想为村里干点事,但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还欠了几年打扫卫生的工人工资。</p><p class="ql-block"> 一时不能改变村级经济薄弱面貌,他们就从义乌、澧浦买来花盆,种上花花草草。村子变漂亮了,但落后状况未变,两人落了个“败家”的骂名。</p><p class="ql-block"> 更大的“败家”行动还在后面。2015年,他们花7万多元钱在村口岩壁上刻了“小六石村”,更是惹来全村人的骂声,“没钱,还败家”。但是一个外村人的一句话点醒了楼献春:“这几个字值100万元,打出了小六石村的形象广告。”楼献春如梦初醒:振兴小六石视野得宽,格局要大,要跳出小六石看小六石。</p><p class="ql-block"> 2017年年初的一个晚上,楼献春无意中看到了张家界玻璃栈道迎客的电视新闻。“这或许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引爆点?”第二天一大早,他爬上村口的小山头,还把村干部也叫上山开现场会。当他把计划和盘托出,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气——这么大的项目,资金从哪里来?技术谁来保障?安全谁来负责?一连串的质疑接踵而来,使楼献春再次陷入沉思。正在他感到一筹莫展时,脑海中突然闪现出“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义乌经验”。想当初,义乌就是靠一批又一批的农民摇着拨浪鼓闯全国,不畏艰难,开拓创新,然后把经验和信息带回义乌,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无中生有”,创办起了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今天,小六石也要发扬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用众筹的方式解决资金难题。在楼献春胸有成竹的多次激情演说下,2017年初,仅用三天时间,全村70%的村民参股众筹400万元,拉开了建造玻璃桥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有了目标,为梦想奔跑,小六石村已经从精神上站起来了。雄鸡一唱天下白,拨浪鼓摇出大世界!正是有了这种登高望远,不畏浮云遮望眼,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开拓精神,小六石人充满了雄壮的斗志,收获了必胜的决心。</p><p class="ql-block">二,富起来</p><p class="ql-block"> 找准了方向,这群年轻村干部甩开膀子干开了。 </p><p class="ql-block"> 楼献春连夜上网查找厂家。第三天就与周来来出门了,跑了河南、山西、广州等10多个省市。当河南厂家的技术员来到山上实地勘察,设计好方案后,小六石村立马启动了玻璃桥的建设。</p><p class="ql-block"> 为节省开支,一根根钢筋和钢管都是村民自己背上山的。那时正值夏天,白天酷热难耐,大家就将施工时间改到晚上,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两三点钟收工;山路难走,大家肩挑硬扛,将设备和材料搬到山上……2017年除夕夜,村民为迎接第二天开业加班到12点。在楼献春的手机里,一直还珍藏着一张张村干部和村民光着膀子、挥汗如雨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2018年正月初一,小六石玻璃天桥正式试营业。12点一过,游客陆陆续续来了,当天营业额1.7万元。正月初五突破10万元。“拉开抽屉,全是满满的现金。”楼献春松了一口气,“人来了,村庄就有了希望。”</p><p class="ql-block"> 两个月后,120万元的分红,让村民们个个喜上眉梢。小六石村的命运就此改变,一条乡村振兴之路全面铺开。在村口摆摊卖太阳镜、旅游帽的75岁村民朱友登说:“我入了4股,本金早就拿回来了,每年还有几万元的分红,摆个小摊一年还能再赚个三四万元。”</p><p class="ql-block"> 村子热闹了,年轻人也开始回村创业。周宇夫妻俩原本在外地开厂,如今丈夫在村旅游公司做管理,妻子在景点卖票。“年轻人造血功能很强,给村子带来了后劲。村民有上班的、摆摊的、开店的,个个活出了精神气。”楼献春说,村里年收入三四十万的有好几户,现有50多个村民在旅游公司上班。</p><p class="ql-block"> 小六石村富了。凭着干部超人的胆识,村民全力的支持,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建设,成功地实现了产业振兴,同时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又吸引了更多的游客纷至沓来。小六石景区不建围墙,不收大门票,还特别建设了优美的沙滩供游客免费游玩。诚信经营,善待游客,景区与游客心连着心,一起创造和谐乡村游项目,使小六石成了义乌文旅业的一条蛟龙,升腾于山水间。</p><p class="ql-block">三,强起来</p><p class="ql-block"> 小六石村活了,也火出圈了。小六石的成功是人才回归,人才振兴的成功。董事长楼献春是位经商成功的能人,村书记周来来是一位立志振兴乡村的有识之士。当初被两人的创业热情打动,现在的小六石景区经理朱春斌辞掉建筑公司的中层管理职位,欣然入股并加入创业团队。随着景区取得成功,小六石旅游有限公司不断招募人才,提升经营理念,走上了企业化、规模化的经营之路,完成了从草根到专业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如今,不管是本村乡贤,还是外村投资人,都瞄准了这里。乡贤朱友土自19岁考上大学后一直在外闯荡。2018年,他带着千万元的旅游投资项目重回小六石村,打造了一个占地50亩的生态主题公园。</p><p class="ql-block"> 随着越来越多人才的加入,小六石景区的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2020年,小六石品牌乡村梦——乡村“迪士尼”项目荣获第四届浙江省农村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一等奖,并入围第四届全国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半决赛,成为了中国乡村游的驰名品牌。</p><p class="ql-block">四,打造共富乡村</p><p class="ql-block"> 小六石乡村振兴的异军突起,吸引了许多本地村民及外地人员加入就业,取得了可观的收入,带领着更多的人发家致富。盛名之下,前来参观学习的团队络绎不绝。2018年,浙江玉环上栈头村书记吴法林从新闻报导中得知小六石的玻璃桥旅游很火,当即带领村两委干部前来考察学习。楼献春看到吴法林书记心系乡村振兴,情真意切,觉得非常感动,便掏心窝地把小六石乡村振兴的经验倾囊相授。经学习后,吴法林书记马上回去复制了小六石的创业模式,采用集体入股51%,村民众筹入股49%的模式,在上栈头村建造浙江第一座滨海玻璃吊桥。不到四个月建成营业,迅速成为人气兴旺的网红景点,成功地在上栈头村实现乡村振兴,带领村民成功致富。</p><p class="ql-block"> 玉环上栈头村的成功复制启发了楼献春。2019年,小六石村借众筹“出海”,与杭州富阳区新登镇合作,发挥组织优势,成立杭州富阳小六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在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的上山村打造“中国新农村综合游乐园”——杭州小六石欢乐谷。双方采用两地村集体,农民,乡贤,企业家多方众筹方式,开创了我国乡村振兴共创、共建、合作经营乡村旅游,打造共富愿景的先河。杭州小六石欢乐谷第一期建成投入试运营后,马上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成为了杭州地区旅游业一张新的名片。上山村一千多村民的收入也很快实现了大幅提高。</p><p class="ql-block"> 看着越来越多的贫穷山村通过小六石模式脱贫致富,楼献春的内心充满了无比的激动。2020年,他带领团队成立了浙江千石旅游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更多的乡村景区,带领更多的山区群众走向共富。</p><p class="ql-block"> 千石旅游的志向是远大的。如今,他们又瞄准了东南亚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着手让小六石乡村振兴模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把共富的愿景撒向更遥远的国度。</p> <p class="ql-block">作者:福田街道溪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黄克忠</p><p class="ql-block">部分描述段落节选自《金华晚报》报道文章</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2日于义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