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之旅

金珠达人一兰彩霞

2011年5月15日我从奉化随旅行团来到江苏的扬州游玩,俗话说“人间天堂是杭州”,而扬州则有人间圣地的美誉。 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面积1.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何园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div><br></div> 园主何芷舟刀,其家族为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帝师孙家鼐进退与共的姻亲三大家族,他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壮年致仕,归隐扬州,于光绪九年巨资良材建造大型私家住宅园林。 该园建筑布局由园居、东西花园、片石山房组成环环相扣、内外有别、中西合璧、居游两便的人居环境,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审美和居游功能在此达到高度和谐与极至完美。 紫檀木椅 如此地砖,由瓦立而成。 这里还有冠盖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其中特色建筑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 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亭”“天下第一廊”和“天下第一窗”“天下第一山”。 进入瘦西湖公园,你既可以观赏自然美景,又可以走进亭台楼阁,品味历代文人墨客的诗画墨迹,或坐上游船感受当年乾隆游湖逍遥的心情。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至今有两百多年历史。桥上建有五座风亭,每到满月之夜,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中每个洞都含着一个月亮。<br> 五亭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象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天花,亭外挂着风铃。 <div>熙春台周边的建筑风格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那富丽堂皇的气派。绿色的琉璃瓦与朱红色的门窗、柱子相映成趣。<br></div>据说:“熙春”一词出自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意指熙春台前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的繁华场面。<br><br> 如今看到的大虹桥、钓鱼台、白塔、熙春台等景观,都留下了与乾隆皇帝不可分割的典故。 二十四桥是一座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站在二十四桥处,可以看见熙春台,绿色琉璃瓦覆顶,朱红色的门窗,颜色出挑又不失古雅。 相传在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扬州瘦西湖,从湖心观赏五亭桥周边的景色时,不由感慨地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就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像极了”。 扬州的白塔高27.5米,下面是束腰须弥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龛,龛内雕刻着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稳健不同,扬州白塔比例匀称,玉立亭亭,和身边的五亭桥相映成趣。<div>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参照北海白塔的图样,花了十万两银子,当晚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这一夜造塔的故事,在扬州流传至今。<br></div> 大明寺位于扬州瘦西湖西北角的蜀冈中峰上,因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公元457-464年)而得名。<br> 现在看到的寺是清同治年间建的。唐代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即在大明寺传经授戒,该寺因此出名。<br> 大明寺栖灵塔<br>西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601)他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立三十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古今文人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爬到塔顶则可俯看整个大明寺,远眺瘦西湖与扬州城景色。栖灵塔的东、西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塔北的卧佛殿能看到来自缅甸的玉佛。 <div>大明寺每年的12月31日有热闹的“撞钟迎新盛典”,活动时间跨年,市民在寺庙内,伴随着午夜响起的108下钟声,祈求新一年的平安如意。</div> 登上栖灵塔能极目远跳。 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为纪念欧阳修在平山堂后建造了谷林堂,北边是欧阳祠。<br><br> 扬州的蛋炒饭,不过狮子楼这个真的做得好,米粒颗颗分明一吃就是标准隔夜香米,所有配菜切丁,刀工均匀颗粒细幼,唯独虾仁保留完整的。最惊艳的还是蛋丝,其实就像你做蛋花汤一样,不过把汤水变成了热油,并且配合汤勺快速搅圈,滑成幼丝,所以是成丝状的,吃起来是带点酥,非常香。 最后在此吃了一盘扬州炒饭,结束了扬州之旅。<div>谢谢收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