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勒——缅甸游记之七

长春(个人)

曼德勒(Mandalay),是缅甸第二大城市,位于缅甸中南部的内陆,是几个古代王朝曾经建都的地方(如蒲甘城、阿瓦城),也是华侨大量聚集的城市。<br>  曼德勒地区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可看的古迹很多。伊洛瓦底江从城市西边流过,城市街道横平竖直,以数字作为街道名称。并有同名电影。<br> ▼俯瞰曼德勒,一早醒来,就上宾馆顶楼,也是就餐地,露台上晨拍曼德勒。 ▼乌本桥建于1851年,长达1200米,由1086根实心柚木建造而成,以“之”字形跨越陶塔曼湖,这样的设计可以减缓雨季时大水对桥的强力冲击,是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重要的是,当初建桥的木材全部来自拆迁的阿瓦王宫。 桥头、桥中和桥尾分别有6 座亭子,这体现了佛教的“六和精神”。六和精神本是僧团生活的准则,戒和同修(戒律面前平等),身和同住(行为上互不侵犯),口和无诤(言语上和谐),意和同悦(精神上志同道合),见和同解(在思想上有共识),利和同均(经济上均衡分配)。 ▼在乌本桥观赏落日,也是缅甸旅游的一项经典项目 ▼固都陶佛塔 全名是玛哈罗迦玛若盛佛塔,被缅甸人称为“全世界最伟大的功德佛塔”。位于曼德勒山脚下,1857年由缅甸敏东王建成。当时召集了全缅甸和东南亚共计2400余名高僧,召开了第五次修订佛经结集大会,最后将结集的三藏经等刻在729方云石碑上,并建造珍存三藏经石碑的佛塔。 将729块石碑刻好,共用了7年5个月时间。据说在碑林建成后,敏东国王发布悬赏令,宣布如果有谁能在碑文中发现一个错字,就奖给他一个金元宝,结果,没有一个人发现错字。 这些石碑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书”,它的规模是佛教世界绝无仅有的,据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阅读8小时,要读完这些“书”,一共需要450天。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确认缅甸曼德勒的“固都陶佛塔——玛哈罗迦玛若盛佛塔”为“地球上最大的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固都陶佛塔景区的长廊 ▼固都陶佛塔景区的沙盘 ▲千年的菩提树 ▲我们的缅甸导游,据她说,她父亲是当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到缅甸参加革命的知青,母亲是缅甸人。 ▲导游旁边个矮的是她的助理,华侨的后代,她们俩的普通话听不出与中国人讲话有什么差别。 ▼马哈迦纳扬僧院,又叫千人僧院。位于乌本桥头(昨天下午游览乌本桥时,叫我们不要去,说今天会安排的,结果没有看到僧院,看来导游的话不能全听的),小乘佛教僧院,学生人数接近2000人。有50多年历史,是缅甸最大的僧院之一。每天上午10点,各国游客云集至此,布施、目睹千名和尚一同从僧院走向食堂用午餐的画面,成了曼德勒著名的一道风景线。<div>  <br></div> 缅甸僧侣一天只吃2餐,一餐在清晨4点钟,一餐在上午10点钟,过午不食,只能喝水。至于和尚们的伙食,除了米饭,鸡鸭鱼肉、水果蔬菜、茶水饮料都有。 由于我们晚到了,还要午餐,赶路,回到内比都,导游只安排我们十分钟时间。我看人太多了,不想人挤人,就在一个点位抓拍了一些照片,没有走动。 ▲有人民币、美金 ▲看,是空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