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鲜桃又一红,老焦喊您吃桃哩!

陈 旭

<i>渑池果园乡,春有黄杏夏有桃。名副其实的“果园”!农村变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我为农民鼓与呼!</i><div><i> ——写在前面</i></div> “陈老师,我的黄桃采摘园六俊一号熟了,您来尝尝鲜吧。” <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电话那头,熟悉而又热情的话音,那是果园乡焦峪峒村62岁的退役军人焦拴成老人。</div> 和老焦结识,源于夏桃。7月1号傍晚,我和朋友应约,去到果园乡焦峪峒村黄桃采摘园,品尝了刚刚成熟的桃宝,个大肉嫩,色鲜味甜 。回头我文图并举,发布了话题《焦峪峒村黄桃园:喊您月月吃鲜桃》,截至今日,阅读点击超过7000人! 2022年7月5日《三门峡日报》A2版发表了我拍摄的图片一幅《桃子熟,果农乐》,焦老汉喜摘桃子的照片火了一把。 <p class="ql-block">正思忖着,私家车来到门前。轻车熟路,一路向着南站,7公里路程,20多分钟,高铁南站过涵洞,往南200米路西,就又一次站在了焦峪垌村黄桃采摘园。</p> 这是时隔20天,7月21日又一个傍晚时分。 站在地堎上,远远看去,偌大一块桃园,苍翠碧绿,绿叶中间,密密匝匝,一个个鲜红的桃子探头探脑。 焦拴成老汉正在地里忙活,见了我,高兴地说道:“陈老师,这20天,我的手机快打爆了。桃宝品相好,味道正,来园子的人天天不断。10元3斤,卖了3000多斤,净收入9000多元。” 焦老汉依然戴着一顶竹凉帽,古铜色的脸庞,白色的牙齿,手里托着桃子,脸上堆满了笑意。 在桃园,几个大人、小孩,在地里穿梭,人人一脸笑意。我拍下了游客喜摘桃子的画面。 这位年轻女子,喜盈盈地地,长发飘飘,染上了一层金色 <p class="ql-block">这个小伙,手托拳头大的桃子,舍不得松手</p> 这位美女,托举桃子,充满了笑意 这个小女孩,几口咬下大半个 这个小朋友,张开大嘴在品味 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难过桃子关 收获满满,幸福满满 <p class="ql-block">素不相识的两个小朋友,因桃子而结缘</p> 清纯靓丽的女子,清香了一个炎热的夏天 我国是桃子的原产地,早在公元前10世纪我们就已经开始为桃花作诗,品尝桃子的美味。也许品种稀少,也许难以种植,也许诗人浪漫夸张,吃个仙桃,似乎不易。唐•李白《庭前晚花开》诗极为有趣:“西王母桃种我家,三千阳春始一花。结实苦迟为人笑,攀折唧唧长咨嗟。”意思是我家庭院种上了王母娘娘的仙桃树,可惜的是三千年才开始开花,再三千年才开始结果。 <p class="ql-block">“我的桃子甜!”“我的比你的甜!”两个前来采摘的小朋友,啃着刚采摘的桃子互不相让地夸着自己的桃子甜。</p> 焦峪峒村62岁的退役军人焦拴成,经营这近20亩“黄桃采摘园”,品种有早熟、中熟、晚熟的桃宝、六俊一号、黄桃、秋桐、黄金蜜等多个品种。从6月底至10月初,月月有鲜桃,已不再成为神话,八月初黄桃就该上市了。 “我种桃不是为了几个钱,我想通过改良品种,让夏桃、冬桃在南大岭扎下根,让乡亲们体验采摘之乐,让果园真正成为果木之乡。”焦拴成老汉,这位有着军人拼搏、奉献精神的老人,语重心长地说。 <p class="ql-block">夕阳的余晖撒在西边天空,风力发电风叶在徐徐转动,黄桃采摘园,发出阵阵诱人的桃香,焦峪峒村呈现一片金色的世界。</p> <b><i>文、图/陈旭(仰韶影像志愿者服务队)</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