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乐洞

我是扬哥

<p class="ql-block">近段时间杭州气温连续超过40度,酷热难耐,上班顶烈日跑工地挣钱养家,下班出租房里空调电扇全开静养。</p><p class="ql-block">忽一日有驴友来电相邀:听说西湖不远处有一个地方叫水乐洞,洞里温度只有24度左右,洞里不仅暗泉湧动,可以聆听人间稀有的“无弦之琴声”,还有许多隐秘的摩崖石刻,咱们去溜达一圈咋样?</p><p class="ql-block">一驴友发来著名民俗风情画家吴理人先生游览水乐洞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还发来苏轼《水乐洞小记》:钱塘东南有水乐洞,泉流岩中,皆自然宫商。又自灵隐、下天空而上,至上天竺,溪行两山间,巨石磊磊如牛羊,其声空砻然,真若钟鼓,乃知庄生所谓天籁,盖无在不有也。</p><p class="ql-block">一美女驴友布置任务:扬哥,你去买个10多斤重的西瓜背着上山,在洞里咱们吃冰镇西瓜。</p><p class="ql-block">出发,咱们一起“跟着书本去旅行”,背着西瓜去爬山。</p> <p class="ql-block">水乐洞,位于杭州南高峰下的满觉陇路上。</p> <p class="ql-block">走进水乐洞大门,和我们常见的古洞不一样,这里竟修葺成了江南庭院的式样,曲径通幽,清雅怡静。</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五代时期起为人们向往之地的水乐洞。洞口宽约4米,高6米左右,洞口上方,在一块高0.6米,宽1.8米的石头上,行书横刻“水乐洞”三字。洞口左右有许多醒目的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水乐洞,本是五代吴越国西关净化禅院遗址,起初此洞还未取名,直到一百多年后的北宋熙宁二年(1069),才由当时的杭州郡守郑獬命名为“水乐”。此后,水乐洞名声大显,前来观瞻探胜的文人雅士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到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洞被郡王杨存中辟为私家别墅,杨死后,洞因年久失修,逐渐荒芜,曼妙的“水乐”竟成为绝响。</p><p class="ql-block">到南宋末年,权相贾似道花重金将水乐洞一带买下,并亲自探求水乐缘何绝响,他在洞旁俯身细听,查出了原因,说:“谷虚而后能应,水激而后有声,今水潴其中,土壅其外,欲其振响得乎?”遂命人疏通堵塞之处,终于将消失多年的“水乐”景观恢复。</p><p class="ql-block">贾似道又大兴土木,在洞外修筑了规模宏大的“水乐园亭”,为造声势,他还将苏东坡写浙江东阳水乐亭的一首古风附会成水乐洞诗,并摘取诗中词语建造了“声在”、“爱此”、“留照”等近十座亭榭。如今这些亭榭早已不见踪影了。</p> <p class="ql-block">往洞口一站,一股凉意瞬间袭来,凉爽舒适。</p> <p class="ql-block">对了,差点忘了,来两张同游队友的照片。</p><p class="ql-block">“游学圈”老师说游学文章要有游学本人或同游者的照片,以增强作品的说服力或真实性。我对这种验明正身的指导意见存疑。</p> <p class="ql-block">洞口有清泉缓缓流出,洞内干燥无水,洞深大约60米。沿途有水滴从头顶滴落,终点是一堵石墙,据说以前这里有梁山伯、祝英台的两座石像,现在只见四周奇石嶙峋,地上散落着一些石凳石桌。</p> <p class="ql-block">水乐洞最神奇之处在于它和水的渊源。在洞里游走,这一路上都能听到脚下有暗泉流淌的声音,声如金石,悦耳动听。古人以水乐为名,妙哉。</p> <p class="ql-block">洞内有许多赞誉水乐的石刻,一起分享。</p> <p class="ql-block">在洞内游走,边听水乐,边回味明代作曲家高濂的诗作《水乐洞雨后听泉》所描绘的意境,真的是其乐无穷:洞在烟霞岭下,岩石虚豁,谽谺邃窈,山泉别流,从洞隙滴滴,声韵金石。且泉味清甘,更得雨后泉多,音之清泠,真胜乐奏矣。</p> <p class="ql-block">和我们游学圈的众美友一样,古人们也超级爱旅游,到地儿也得发个“朋友圈”,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所感所想。怎么发呢?通常就是刻在石头上,这也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文化遗产表现形式: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水乐洞是杭州最古老的古洞,而其洞里洞外的摩崖石刻是杭州最有名的摩崖石刻之一。</p> <p class="ql-block">水乐洞内外石刻非常之多,历朝历代都有,内容丰富多彩,楷行草篆,无所不包。通过观摩名人题刻,我们可以学习摩崖石刻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并在石刻文字中进一步了解杭州文人的风云故事。</p><p class="ql-block">一起来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洞口的左上方,有一块重量级的石刻。您能完整读下来吗?反正我不能。</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一位名叫吴爕臣的诗《水乐洞》,非常著名,刻在显眼的位置,可谓一首人生长歌,游人到此,总要细细品读,思索万千:入世五十年,百事成逝水...…我将至所至。</p> <p class="ql-block">在洞口偶遇某小学开展游学第二课堂的师生,在一处摩崖石刻前老师正在讲解这里的故事。咱们游学美友圈后继有人了。</p> <p class="ql-block">走出水乐洞,队友们聚集在洞口七嘴八舌议论开来:这“无弦之琴”到底是怎么奏响的?是不是古人和今人对音乐的感觉和理解不一样,这水乐洞乘凉消暑尚可,至余什么“听无弦琴”、“天籁之音”怎么感觉不到?还有那些刻在石壁上的诗词歌赋,无论怎么看,都感受不到这些华丽词藻所描述的那种意境和味道。</p> <p class="ql-block">“滚滚长江东逝水”。</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虽然当年的水乐洞前的诸多亭榭和寺庙建筑,早已随着岁月的流转而烟消云散,洞前只有一些石凳石桌供人们下棋喝茶聊天,但水乐洞的泠泠泉韵却依然清晰在耳,那无弦之泉拨动的音乐,至今仍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访听。那些历史悠久且丰富多姿的摩崖石刻,仍吸引着大家前来观摩学习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探寻无尽的历史风云故事。</p> <p class="ql-block">此次“跟着书本去旅行”结束,合影一张,再次增加作品的说服力和真实性,回家跟着圈内老师学做游学美篇,混个加精,刷个存在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