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千古镇(游记散文)

冬日阳光

<p class="ql-block">品读千年古镇 (散文)</p><p class="ql-block">文图/颜国文</p><p class="ql-block">一次偶然的机遇,我走进了南康,领略了这座千年古镇的万种风情,那风雨剥蚀的百年骑楼老街,那古香古色的庄严庙宇,仿佛一幅幅淡逸劲爽、笔酣墨饱的水墨画徐徐展现在眼前。让我想起明初珠场巡检司的驻地,1945年南康起义的硝烟,当今的向海经济,这一切,时隔多日还在慢慢品味,依然觉得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初入古镇,放眼望去看到大多是林立的民宅,商铺、饭店、市场,并没有看到什么古老的东西。我在心里嘀咕着。这里怎么没有看到如我的家乡安德古镇那样,在古镇入口处有高大的门楼和巍峨的古塔;也没有看到像黄瑶古镇那样在大片大片光滑的青石板路,还有古朴的秦砖汉瓦,还有那湖边长廊,沿河走道,河上舟楫;更没有扬美古镇那样街道宽敞、街美石奇,举人屋、古闸门、邻水照花人和那些摆满街道两旁各类小吃等等。 </p><p class="ql-block">也许,是我心太急了。走进城镇中心,看见城区建筑整齐有序,崭新别致;街道绿树成阴,美丽整洁;标志性雕塑《海纳百川》在夏日的阳光照射中闪烁生辉。同伴们告诉我,再往前走800米,左拐弯走400米,再左拐弯就到古镇的老街——解放路了。站在路口那棵根须长在墙体上的古榕树下,带领我们参观的当地干部告诉我们说:再往前走几百米就到老街的精华路段了。</p><p class="ql-block">原来老街深藏在这繁华的街区之中。粗略一看,这里房子不高,既不显山也不露水。往前走200米看到看到一栋瓦房,房子只有一层高,房子的墙体却很特别,它是用一个一个又圆又直的酒缸,竖叠成四排一有米多高,横叠成二十几排垒起来的墙体,颇为奇特。隔壁的房号显示“解放路100号”,再往前走房号数字越小,原来我们是从街尾向着街头行走的。没有往前走几步就看到,在一栋房子的屋前角处有一棵三角梅往房子上攀爬,三角梅花丛底下有一位老奶奶和三位阿姨在打牌。三角梅花开得正鲜艳,紫色的梅花与挂在三角梅藤上的红灯笼相映成趣。它们默默地为人们带来阴凉,在微风中轻轻的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向往来的人们表示欢迎。再往前走几步,原来的水泥路面变成了石板路面。时值中午,太阳暴晒。原来走在街道中间的文艺家们都已经跑到了街道两旁的骑楼下行走参观了......</p><p class="ql-block">南康镇老街的骑楼建筑是中西合璧式建筑,是北海唯一保存完好的乡镇级法式骑楼建筑,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与北海市珠海路、中山路老街热闹繁华的氛围迥异,这里的骑楼大部分是作为居民住所,很少作为商铺使用;同行的著名作家、合浦县作协主席葛全章先生告诉我:“他小的时候经常一个人用肩挑着油、糖、果等日用品到这里来卖,当时非常的热闹,不像现在这么冷冷清清。”我心里想着这老街没有利用好太可惜、太浪费了,思考着应该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做好平衡?太过商业化了也不好,一点商业都没有也不好。</p><p class="ql-block">原来,由于开发新的街区把南康老街的商业功能给疏解到新街区了,因此才显得如此的幽深静谧。</p><p class="ql-block">据说,近代在民国时期至20世纪90年代,解放路老街是南康最繁华的地方,是十里八乡村民“趁圩”的集中地。北国客栈、广华昌针织厂、茂隆商铺、同和隆商铺、珍文书店、理发店、“又发”黄记副食酱料厂等许多大商号都曾设店铺在这条老街的骑楼里。这么多的商铺集中在这里,可以想象得出当时是多么的繁华和热闹呀!可如今,昔日的繁华场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眼烟云了。所幸的是,作为当年繁华的见证者,老街骑楼还基本保存完好,骑楼大多以两层或者三层居多,而且在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还清晰可见。骑楼二楼的雕版图案多为花草,做工精细、栩栩如生,古味盎然。骑楼的窗楣有半圆形的、方形的、敞肩形的,是居民建筑风格和古建筑的艺术风范,最令人称奇的当属女儿楼窗楣了......在老街,有一排两层高、4栋相连的骑楼,这在旧时代可是名副其实的豪宅了。这座豪宅现在挂牌“杨天锡”故居。是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行走在骑楼老街上,感觉环境很安静,仿佛时间好像也慢了下来。街边有两尊珠乡美女雕像,她们手捧珍珠,不停地向街上来往的游客们展示至尊至贵的珍珠;屋内老人们三三两两的坐在房子里面闲聊着什么;走在骑楼下果然非常的凉快。抬头仰望,二楼阁板是用一根一根圆滚滚的水平木横搭着,再铺上木板而形成的地板。我们走到解放路54号,这是木质的房门,门上挂着八卦图,房门是打开的,里面摆放着冰箱和木质沙发等家具,还有一把可移动木梯子,想必用于登上二楼的吧,木梯靠在墙上,墙上还有一行行红色的毛主席语录。再看看对面每一栋楼的二楼门面上、窗楣上雕刻花草的各种图案,精美无比......</p><p class="ql-block">引领我们参观的当地干部继续介绍道:南康老街由友爱路、朝阳路、团结路、横新路、解放路、胜利路等街道组成,建成街区面积1000多亩。有骑楼街、三帝庙、三婆庙、冼太庙、天波府、八角楼、将军楼、珠场巡检司,青龙井、薯苗行古井、鱼巷古井和当铺等主要的古建筑组成。南康老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条解放路的老街骑楼了,长约600米,宽9米,有着100多年的历史,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可谓是南康近代历史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我顿时兴趣大增,不停这里看看,那里问问。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市文联的苏姐看我有这么浓厚的兴趣,她建议我去看看找《北海日报》编辑庞白等老师编写出版《千年南康》来看看,一定收获不少。我牢记心中,回来一定找来看看,以便更详细了解老街的前世今生。 </p><p class="ql-block">南康镇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是第一批广西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首批特色小镇之一,早已闻名遐迩。古镇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成长”,相传秦平定南越后,大批中原汉民迁徒或领兵驻扎这一带,便成了小镇的先民。小镇北枕群山,东临港湾、南眺大海,唯有西面一马平川。这里美丽富饶,物产丰富,一条南康江缓缓流过,孕育着周边的生灵,自然成了理想的聚居地。而此时的合浦正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军事重镇和中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由于小镇地理位置优越,其发展和兴旺,自然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在南康老街上一个现象非常奇特:天波府、冼太庙、三婆庙,三座庙宇排在一起,开一门而全通,其中三婆庙年份最久,已有300多年历史了。另外一条街上的三帝庙也颇有年份,已经200多年历史了。三帝庙则一座庙宇供奉真武大帝、关圣帝君、华光大帝三位神仙。这在其他地方是非常罕见的。我们走进三婆庙,我非常好奇,询问庙内负责接待游客的大姐为何如此布局?她告诉我:“她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古镇上,谁为古镇人民救过苦,救过难,谁为古镇带来福祉,护佑民众安康我们就供奉谁。”</p><p class="ql-block">说的也是,南康三婆庙(亦称“天后宫”)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民众供奉的“三婆庙”,其中“三婆”也叫“天妃娘娘”或“天后娘娘”均是民间传说的海神“妈祖”。传说中妈祖行善济世、拯救海难,除妖伏魔,惩恶扬善,为民造福。深受我国沿海民众尊崇。这个小镇的庙宇除了供奉神灵,还有民族英雄。冼太庙供奉南北朝时期的南越民族英雄冼夫人,天波府纪念的是北宋时期精忠报国却屡次遭迫害的杨家将。可见一个偏远小镇专门建有纪念英雄的庙宇,属实罕见。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地人尊崇英雄,敬仰英雄的优良传统和不怕牺牲、英勇不屈的顽强精神。</p><p class="ql-block">无怪乎,当地能涌现出一大批甘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驱。在抗日战争期间爆发了著名的“南康米案”,以及后来解放战争中发动和打响了合浦武装起义的“南康起义”。在这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南康古镇一定经历过不少的风波,随着人口的自然繁衍,来自中原各地军人、商人的涌入,先民们从各位汇聚到这里。他们带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在这里汇聚、碰撞,随着长时间交流、交融,最终融合在一起了,形成了现在多元的一体的信仰和精神寄托。 </p><p class="ql-block">2016年南康镇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名录。特色小镇的“特色”除了骑楼老街,古庙、古井,当然少不了富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说到南康特色传统民俗文化不得不说热闹非凡的社祭和神游活动。 </p><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南康传统的“祭春社”节日,各自街道、村庄都有一个专门的社王坛。每到这一天,当地居民早早便来到各自街道,村庄的社王坛前摆满杀好的猪、鸡等祭品,开展烧香祭祀,祈福活动,人民祈祷、祈雨,祈求居民新的一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风调雨顺,平平安安、丰衣足食,国泰民安。然后敲锣鼓,放鞭炮,舞龙舞狮,沿街巡游,抢夺利是,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农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是民间庆祝妈祖的诞日。每到诞日,南康三婆庙前热闹非凡,游客、信众开展妈祖巡游和朝拜祭祀活动。最有特色的当属妈祖巡游活动,由4人将妈祖神像用“銮驾”从庙中请出,举着帅旗、令旗、头牌、刀棍、“天上圣母”牌等的仪仗队跟随其后,在大队信众的簇拥下浩浩荡荡沿着南康镇社区大街小巷巡游,八音队、歌舞队、彩旗队、狮龙队等同时进行各种文艺表演,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供奉着真武大帝、关圣帝君、华光大帝的三帝庙,每年农历二月初也举行游神巡游活动。恭请三帝神像,前行辟邪、行令,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热闹非凡的活动。一般一个乡镇一年有一次民俗活动就非常难得了,南康古镇一年有三到四次的祭祀巡游活动,不能不说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民俗古镇。</p><p class="ql-block">特色小镇南康不但有老街堂皇有序的古建筑,还有蔚为壮观民俗活动。它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有“花灯”“神相”“还福”,“社戏”“地戏”等数十种。在农闲时节,村临圩场,相互唱戏斗法蔚然成风,令人大饱眼福、耳福。其中民间神曲卖鸡调(又称南康调)风行乡里乡外,几乎大人小孩人人都会哼唱几段。2015年民族曲调《卖鸡调》荣登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传此曲从清朝光绪年间滨海社区西面300处的沙塘岭书院调妹(调皮的放羊妹)、鸡郎(每天五更鸡便起身朗诵诗书的读书郎)两人犹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般凄美的爱情故事演绎而来的。“卖鸡调调曲主要根据当地白话语腔定音,一句为七个字或者十一个字,押韵,拄尾腔,秦过门,主旋律简单但音调复杂,节奏快慢合适,每小节唱成四句或六句,优美动听,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男女老少皆宜,家喻户晓,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精品。”看这介绍的每句的字数、押韵的要求等等,觉得跟我们那坡壮族民歌“过山腔”差不多,奈何时间匆忙没能听到当地人高歌一曲。除了卖鸡调,还有每年3-5月份的民间粤剧节,演唱10天半个月的“大戏”也是非常令人向往的。</p><p class="ql-block">南康古镇地杰人灵,民风淳朴,尊师重教。老街上有邓世增故居、杨天锡故居、玉书楼、农耕文化园、古镇文化集市等等,可见其文化氛围多么的浓厚。</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这里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均以办学兴校为己任,推动教育不断发展。镇上的南康中学有着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其前身是珠场社学,创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这或许是北海地区最早的学校了。据不完全统计,科举时代南康先后出了进士、举人共30多人。近代更有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民国法学翘楚廖国簪、革命烈士钟逢仁、民国实业兴县的合浦县长廖国器,他主持编修民国版《合浦县志》;还有当代鲁院才子、著名作家、诗人白原,著名剧作家林骥、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广西区政协原副主席姚克鲁,都是从这方水土走出去的文化精英;还有谢有畅、庞义、冯训瑜、周仕奎、朱宗炎、姚坚厚、陈珍成等教授、学者。</p><p class="ql-block">我在北海生活多年,时常在在菜市场门口,或者马路边的树荫底下看到有卖南康水籺的大叔,大伯和大姐姐们。他们有的推着小推车,有的骑电动车,有的骑自行车。在车的尾部搭载着或圆形或四方形的大盘子,盘子里装的就是水籺。我偶尔也买来品尝,在品味嫩滑可口,美味香甜的水籺之余,也有朋友带着诱惑的口吻对我说,这里的水籺还不够正宗,要想吃到正宗的就得到南康老街去吃。我听着不停的吞咽口水,却奈何一直没有机会去品尝。六月的气候酷热难耐,在进行了半天的采风活动之后大家都觉得口渴异常,此时如果能有一道清凉可口的解暑美味品尝,那就太幸福了。正在渴望之际,中午时分,一道道美食端上来了,还有我们盼望已久的正宗的南康水籺隆重登场了。只见乳白色的水籺 ,用筷子轻轻按压弹性十足,在特制酱料和和蒜米的搅拌下,放入嘴里可以感觉到水籺在口腔里、在唇齿间滑动、跳跃的劲道,吃起来劲爽嫩滑,唇齿留香。(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用酒叠起来“缸墙”</p> <p class="ql-block">南康老街骑楼实景</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珠乡采珠女雕像</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采珠美女雕像</p> <p class="ql-block">老街骑楼二楼门面</p> <p class="ql-block">纪念民族英雄冼夫人的冼太庙大门</p> <p class="ql-block">纪念精忠报国杨家将的庙宇天波府大门</p> <p class="ql-block">南康老街实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