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丁漫谈历史‖十四、周朝

昆丁

<p class="ql-block">相传,五帝之一的帝喾与其元妃姜嫄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弃”。弃长大后因兴办农业有功,被帝喾封赏于邰(今陕西省武功县),并赐姓为“姬”,赐号为“后稷”。这个后稷就是周人的祖先。</p><p class="ql-block">此后,后稷的子孙便在关中地区,即渭河平原一带繁衍生息,慢慢也就有了“周国”。在夏朝时,因周国与当时的夏朝王室距离较远,夏朝的历任统治者鞭长莫及,因此周国未受夏的影响,还能得以自由发展。而到了商朝,由于商的势力不断壮大,其边界甚至向西扩展到了周国所在的渭河流域,迫使周国的统治者不得不接受商朝的领导,成了商朝的一个小弟,并在商朝的保护之下积蓄力量。</p><p class="ql-block">但周人是有野心的,不甘心总是居人篱下,对商朝一直怀有不臣之心,总想有朝一日问鼎中原,取商朝而代之。到了姬昌继承王位时,周国渐渐为了这个目标做好了准备。</p><p class="ql-block">姬昌是我们上一节所讲的“武王伐纣”中那个武王的父亲,因继承了祖上的西伯侯之位,而被称为“西伯昌”。在世袭了西伯侯的侯位四十二年之后,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周文王统治周国五十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明君 。</p><p class="ql-block">他奖赏分明、礼贤下士,关注农业生产,且勤于朝政、体恤百姓,吸引来不少能人志士,其中就包括像姜尚(即姜子牙)这样的知识分子,有力地推动了周国的发展,从而为其儿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灭商,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周文王还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据说流传至今的《周易》便是由他亲自整理完成的;从而得到了后来儒家的肯定,就连孔子也称其为“三代之英”。他所奠定的周朝体制更是成了中国数千年王朝统治的雏形。就连他所提倡的一些道德规范(如礼让、中道等),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行为。</p><p class="ql-block">在称王七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056年,文王病死,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又过了十年,周武王发起了讨伐商纣王的运动,并在牧野一举击溃纣王,统一了中原地区,实现了祖先的梦想。</p><p class="ql-block">周朝(连同入主中原之前的周国)存在了867年,从公元前1122年一直延续到了公元前256年,共传了30代37王,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王朝。但周王朝的管理体制较为松散,中央集权受到了很大限制;尤其到了后期,王室的权威几乎消失殆尽。所以在历史上,又将周朝按照其统治特点和地理位置分成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p><p class="ql-block">在武王创建周朝之初,也就是在武王伐纣取得成功后,周王室大力推行分封制度,不管是宗室成员还是外姓大臣,都得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封地。这一措施在短期内尚且看不出有什么不妥,但时间一长,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王侯开始羽翼丰满,便纷纷表现出了对周朝宗室的不敬;特别是到了公元前770年,随着周平王将都城由镐(音hao)京(今西安附近)迁至洛邑(今洛阳),周王室的统治更是日渐式微,对各地的诸侯国几乎失去了约束力。</p><p class="ql-block">这便是西周和东周的来历。从周武王开始一直到周平王以前的周朝,因定都镐京,而被后来的史学家们称作西周;平王东迁后的周朝也就很自然地成了东周。东周时期又被分成了“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我们会在后面的几节中分别介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