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桂林好,我今仙境游

芷若静萱

<h1><b>前言</b></h1> <h1><b>从来谈论山水胜景的,大抵少不了桂林。桂林地处湘桂走廊南端,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这里有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还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苖、侗、仫佬、毛难等10多个少数民族。2000多年的历史,不但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的赞美。</b><br></h1> <h1><b>从桂林旅游归来已近三周了,这期间正赶上武汉的烧烤模式,我冒暑上班急着赶工,不巧又患了重感冒,这预备中要记述的游程便一拖再拖,总之人总会为他的懒惰找到许多借口的。今日得闲,我赶紧执笔扣留一些此游记忆中几个最高的浪尖吧,以免因为时间的磨洗而将脑里的一点印迹退逝。</b><br></h1> <h1><b>(一)冒雨游逍遥湖</b></h1> <h1><b>逍遥湖距桂林市区20公里,距漓江2公里,是桂林旅游东线的一颗明珠。</b></h1> <h1><b>我们的旅游大巴刚抵达逍遥湖景区,忽见遥峰起云数缕,俄即布满天空,大雨倾盆而降。</b></h1> <h1><b>“这样的天气,适合游玩吗?”我不觉心里有点闷气,但嘴上仍对同伴道“这样时节的雨,就来了也没什么要紧的吧!”</b></h1> <h1><b>“希望是阵雨,说不定等会儿雨点会稀疏了。”同伴回应道。</b><div><b><br></b><h1><b>我们只好鼓起勇气向前走了。但老天爷似乎有意要与我们作对,天空象被谁捅了个大窟窿,风颠狂地吹拂,雨疯狂地下泄,四围全是急流的轰鸣声,栈道边的树枝在左右俯仰地摆动,象舞女扭动的腰肢一样。很快我们头顶举着的伞便成摆设了,淋湿的头发被风吹得披满额际,衣衫被雨水浸透,巴贴在身体上。罢罢,我干脆闭上眼睛,平静地接受这天地和山林的馈赠,以温柔的姿势,和大自然兑换一场心灵的洗礼吧。</b></h1></div></h1> <h1><b>我们同行有六人在山林里迷路了,长了青苔的山坡道十分湿滑,加之我的鞋底少了防滑齿轮,走起来真是步步惊心,若不是同伴力挽,我几次差点跌落山谷!这样的天气游山,真是平生第一遇呀!这时,逍遥谷里,除了我们6人,自然再找不出一个人影了。两旁的树木,影像深黑地摆列着。向树林的疏缺处,眺望逍遥湖的水色,尚能看到一片朦明的白光,这无形中给我们增添了信心,我们一直在湖边,并未走远啊。山道另一边的一带山岭,界在天空与湖水之间,显出浓黑的影晕,看去像没有实体的林荫或云翳。空间大部分为雨云所遮掩,但略低矮的地方,犹显现着暗青的颜色。</b></h1> <h1><b>我们在蜿蜒盘旋一望无尽的山道上顶风冒雨徘徊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一路人的指引下走出了山谷,水氤氲出雾气,缭绕在周身。一定不要有熟人看到此时此境的我,浑身湿透,头发粘身......唉,谜一样的际遇,谜一样的情绪。</b></h1> <h1><b>返回途中,再看前面经过的瀑布,气势忽增三倍的雄壮。但见那翻银滚雪的浪头,一阵紧似一阵,汹汹奔腾而来,冲击岩石,喷沫四溅,声如殷雷动地。</b></h1> <h1><b>大自然的喜怒哀乐真是随时随地而异呀!逍遥湖之旅,我们无心观赏沿途的幽溪栈道、龙岭流泉,无意欣赏一路的诗刻文章、名人趣事,那得在风和日丽的欢欣中体验呀;今天的大自然显得有些暴怒有些调皮,她以云暗天低来抒发她的愁闷,以疾风卷地来发泄她的愤怒,却以沛然莫御的飞瀑,来展示她奔放的才思......</b></h1> <h1><b>逍遥湖之旅,销魂之旅也!</b></h1> <h1><b>【七律】雨中游逍遥湖<br></b><b>为爱逍遥游此湖,不辞风雨浪形躯。<br></b><b>雾昏阶滑迷荒径,水急瀑喧跻险途。<br></b><b>青嶂这边无路出,红尘那畔有人呼。<br></b><b>今朝际遇实难记,检点行囊味特殊。<br></b><b>二零二二年六月三十日</b></h1> <h1><b>(二)锦绣漓江</b></h1> <h1>“<b>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早在读书时代我就从课本里知道了这句赞语,成年后又看了不少以漓江为题材的山水画,还知道20元人民币背面图就是漓江景点“黄布倒影“的画面。今天我即将要游览的,就是这“甲桂林”的阳朔山水,不用说,我此时心里差不多全充满了热蓬蓬的兴趣,以为“天下奇观”在两三个钟头后就要摆现在我的眼前,任我饱饫,任我激赏!</b></h1> <h1><b>桂林的天真象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头一天游逍遥湖时还是狂风暴雨,游阳朔这天就赶上酷暑烈阳了。旅游大巴很快驶出了桂林市,驰行于通往阳朔的山道上。从车窗望出去,一座座山峰犹如大地凸起的一根根神柱,陡升上去,却又相互接连,互相掩映,互相衬托着。由于阳光的照射,云彩流动着又不断变换着深浅浓淡的颜色。山没有剑峰,是平和圆润的头,像无数静坐诵经的高僧,在念经诵佛,感悟天地之奥秘,神思生命之绝妙......这些年我游走南北,也攀爬过不少山峰,那山的景象多是连绵起伏的,峰如烟海,浩瀚无边。象桂林的山,正如柳宗元所概括的:“发地峭竖,林立四野”,这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别处实不多见。</b></h1> <h1><b>午餐在兴坪古镇慕名品尝了地道的刘姐啤酒鱼 (兴坪11分店),鱼是漓江特有的剑骨鱼,鲜嫩,老字号店没得说。唯一缺点是人太多,等待太久。餐后便是期待已久的漓江之旅了。 </b></h1> <h1><b>一声汽笛,游轮启航,梦中神交已久的奇峰秀景便如诗如画般地直扑我的眼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的这两句流传千古的状写桂林山水形象的诗,此时出现在了我的脑际,韩愈把桂林山水拟人化,比喻为一个素朴而秀美的女子,确是有独到的观察。虽然这种形象,在今天我们已经不完全能看见了,今天的漓江经昨日的暴雨洗礼已成黄汤了,哪里是什么青丝罗带?但我们可以透过诗句,想像漓江当年的风貌和性格来,那应该是一条澄碧、温婉、款款飘动的青罗带啊。而“山如碧玉簪”正是今天的山貌:这里的山不像桂林的那样裸露着岩石,而是长满了茂密的丛林,山体皆平地拔出,形态各异,郁郁葱葱,秀耸玉立,象美人头上的碧玉簪......</b></h1> <h1><b>讲解员用略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给我们介绍一路美景的名称: “杨堤烟雨”“浪石仙境”“九马画山”“黄布倒影”“兴坪佳境”。讲解员道,“杨堤烟雨”得在云轻雨润的阳春时节才能欣赏到最美,那时鹭飞莺啼,随着船移山行,细雨帘里的杨堤真如一首朦胧诗,让你想看分明又不让你看分明,使人禁不住从内心产生若梦似真的幻觉......听他这么说,我真想再找个春天重游一次漓江呢。船行至“浪石仙境”时,奇峰则多了起来,讲解员指着前面的山峰如数家珍:什么童子拜观音呀,八仙过海呀,青蛙跳江呀,乌龟爬山呀等等不一而足。我口里非意识地念起了苏轼的《江城子》:“......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拟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这是苏子在游览西湖时,一位少妇慕名拜见并为其弹奏了一首古筝曲,苏轼由此为她写下了此词。此处虽不是西湖,也未见盈盈的湘灵,但那“江上数峰青”的深远的意境,与我眼前的景与情是多么的契合呀!</b></h1> <h1><b>“九马画山到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游客们的目光齐刷刷往前看,讲解员给我们背了一首当地的歌瑶:“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有几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见九匹状元郎。”那个不想当状元郎呢?船行至画山下,满船的人一个个瞪大眼细看,有人说看出了九匹马,有人说看出了七匹马,哈哈,我回头查阅了一下,这画山与旅行家徐霞客具体生动的记游有关:“其山横列江南岸,江自北来,至是西折,山受啮,半剖归削崖,有纹层络。绿树沿映,石俱黄、红、青、白,杂彩交错成章,上有远望如画屏,故名画山。”惜我当场于嘈杂的人声中并未细看山壁石纹,倒是将神马的传说记了下来:相传它们本是天宫神马,趁齐天大圣孙悟空任“弼马温”时看管不严,便偷下凡间,在漓江边饮水时,被一画工看见,画工想描绘下来,结果马群受惊,慌乱中误入石壁而永留人间,由于它们均为神所变,因而形态莫测,难以辨认。讲解员那首歌谣正说明辩认画山“马”不是易事。</b></h1> <h1><b>当游船驶入蚂蝗洲的拐弯处,奇妙的“黄布倒影”出现了,漓江山色之美,美在倒影中;漓江倒影之美,就数黄布滩倒影最为醉人。这里正是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画的取景处。今天碧空如洗,前面黄汤般的河流至此处也清澈了,只觉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七座俊秀的山峰像七位穿着绿色天鹅绒裙子的仙女,将曼妙的身姿倒影在嫩绿的江水之中,滴翠如油,时而还有竹排或渔船拨开如镜的水面穿行其中,倒影便粼粼波动起来,清代诗人袁枚诗云:“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真是美得令人心悸呀!</b></h1> <h1><b>面对如此难得美景怎能不留影呢?游船善解人意地停了下来,让游客们尽情拍照。我拿出事先备好的20元人民币纸币,仔细打量眼前触手可及的“黄布倒影”,真有一种似我非我的幻觉,不是昔日画中迷,今日走进景中醉呀!船上一片山呼海嘨,人们纷纷举着20元纸币与山水合影,欢声笑语在山谷间回荡......</b></h1> <h1><b>船继续在山水画廊中穿行,刚刚拍够了美照的游客们还在相互交换查看自己满满的收获,讲解员的声音又在耳旁响起:“兴坪佳境”到了!很快我的心又被掉进另一景致里着迷:什么“僧尼山”、“螺蛳山”、“朝板山”等等形态各异、浓淡有致、层次分明的山峰惊艳地呈现眼前,“僧尼山”恰似一僧一尼正面对面辨经,“螺蛳山”则如巨大的螺蛳挺立江畔,“朝板山”则如古代朝臣手中所持弧形直立的朝板......我知道游程的终点快到了,不觉有些留恋不舍,水面南风醺醺地吹着脸颊,热力的阳光洒洒地闪耀在水面山间,让人感受到的是灿烂和生机,是成熟与丰美——春花固可爱,秋月也叫人欢喜,夏天不也是一首热情奔放的抒情诗么?想到此,烟雾一般消散了的,又岂只是熬人的炎氛?</b></h1> <h1><b>在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系船处,我们的游船靠岸了。当我走出船仓,回首与漓江作别时,不觉意绪飘销,“一落千年桃源梦,幸于仙界走一遭”,我的心情是怎样地比漓江上的波澜还要泛滥啊! </b><br></h1> <h1><b>【七律】游漓江<br></b><b>一水划开山万重,桃源仙境喜相逢。<br></b><b>银环金叠三三界,翠滴蓝凝九九峰。<br></b><b>风壮欢声飘锦谷,波涵倒影接灵踪。<br></b><b>阳川百里看胜画,若梦似真任淡浓。<br></b><b>二零二二年六月三十日</b></h1> <h1><b>(三)溶洞探奇</b></h1> <h1><b>来阳朔的第二天,我们又作银子岩溶洞之游。</b></h1> <h1><b>银子岩溶洞位于距桂林85公里的荔浦县马岭镇,距阳朔18公里。自阳朔乘旅游大巴,迤逶行来,一路观赏车窗外的山光岚影含笑迎人;一路听导游介绍银子岩溶洞的奇特景观:银子岩景区宛如一个巨大的天然盆景,四周群山环抱,银子岩溶洞贯穿十二座山峰,属层楼式溶洞,现已开发游程约2000米,包括下洞、大厅、上洞三大部分,汇集了不同地质年代发育生长的各种类型的钟乳石。洞内钟乳石像银子似钻石,而且高达数十米,看上去晶莹剔透,洁白无暇。含有石英石、方解石微粒的钟乳石在灯光照射下折射出银子般的光芒,故称为“银子岩”。</b></h1> <h1><b>导游的介绍充分调起了我味口,而满蕴着渴欲一见的热忱了。更何况访问山灵,结识洞仙,我是从来不惜拜劳自己的玉趾的。</b></h1> <h1><b>峰回路转,我们终于抵达岩洞所在的山脚下,导游留车上,让我们自己入洞。团员每人于入口服务台处领取了一电子导游讲解器挂于耳畔,然后通过一甬道,便直入洞中了。</b></h1> <h1><b>接下来我们便跟着电子导游参观。电子导游介绍说:洞内绚丽、幽美的景点有28处,奇特的自然景观堪称鬼斧神工,色彩缤纷而且形象各异的钟乳石石柱、石塔、石幔、石瀑,构成了岩溶艺术的万般奇景,被世人美誉为“世界溶洞奇观”。溶洞内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三绝”和“三宝”。“三绝”是雪山飞瀑、音乐石屏和瑶池仙境。“三宝”是佛祖论经、混元珍珠伞和独柱擎天。</b></h1> <h1><b>那岩洞最先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荔浦竽”,这么布局是有寓意的,据说荔浦最有名的土特产就是“荔浦竽”,洞口摆这一巨型貌似竽头的石笋作为游洞的序幕,既可招徕游客,又宣传了家乡的土特产,当今人们在增收创效方面可谓动足了脑筋。不过仔细观来,这钟乳石怎么不亮呢?不是说溶洞内石壁银光四射吗?正想着呢,耳边的电子导游说话了:因为这里接近洞口,通风较好,风化较快的原故。待会走到岩洞中部,我们就可以欣赏到银光闪闪的钟乳石奇观了。</b></h1> <h1><b>再向前数步,左上方霓虹闪烁处,一只美丽的孔雀正展开它美丽的羽毛在迎接着我们的到来呢,这时耳畔电子语音响起 : “这一景观叫孔雀迎宾。那么这只孔雀是怎么形成的呢?是由于远古时期地下河长年冲刷,侵蚀了这岩石母体所剩下的残余物”。</b></h1> <h1><b>随着步移景换,电子导游也随着一路指指点点,它说那是“三绝”之一的“雪山飞瀑”,看去前面石崖上果然有一匹20多米高的雪瀑,在五彩灯光映衬下,纷飞四溅,再看四周,恍然身处一个冰、雪、霜交融的洞天,置身在粉装玉彻、银装素裹的北国之冬里......它说那是银子岩的第二绝“音乐石屏”,如果以杖扣之,发声清越,空灵曼妙,不过为了保护溶岩已禁止游客随意击打了。立此细观,石屏高约3-4米,是由数十片细长的石屏连在一起形成的,深浅厚薄各不相同,整体看有些象咱湖北的古编钟呢。更有一处叫做银子洞第三绝的“瑶池仙境”,由一排15米高的石幔簇拥而成,象一幅巨大的珠帘玉锦,在彩灯水镜倒影的衬托下,形色各样的钟乳石,如仙似幻,像人似物,栩栩如生。从高处俯瞰,可见最底处有个非常华丽的水池,池内晶莹剔透的钟乳石,如出水芙蓉,淋漓光亮,仿佛是当年杨贵妃沐浴过的“华清池”。从另一个角度看去,又仿佛是龙宫的入口,幽深而神密,此处又曰“万丈深渊”。此时耳畔的电子语音又响起:其实啊,“万丈深渊”是个错觉,如果仔细看,那个华丽的水池最深处还不足三十厘米,因为洞里很暗,池水清澈如镜,四周高大的钟乳石又笔直地投影在水里,便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华丽光彩,使水中的倒影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的,如同仙境一般。</b><br></h1> <h1><b>异彩纷呈的景色还在一路上延续下去,柔和的灯光泛滥在群石间,晶莹透澈,见之令人目眩神移......这时电子语言响起:大家看到岩石在闪闪发光了吗?哇,真的咧,只见眼前的岩石似宝石琢成,让人自疑身入宝山了呢!电子导游又说话了:游了银子岩,终生不缺钱!哈哈,顺着这句话,咱今天可真是不虚此行啊!</b></h1> <h1><b>步移景异。跟着电子导游的指导,我们逐一游览了余下各景,有所谓佛祖论经者、有所谓敦煌石窟者、有所谓古老铜镜者、有所谓艺术长廊者、有所谓千年灵芝者......无不惟妙惟肖,观之颐解。有一处称为“独柱擎天”的,巍巍高乎26米,它犹如矗立于峰巅之上的老松,忧郁沧桑,周围遍布着均匀细长的枝枝,此景是洞中“三宝”之一。有一处称为“混元珍珠伞”的,只见一把巨大神伞插在不远处的石笋上,相传这是《封神演义》中北方多闻天王手中的神器——“混元珍珠伞”,多闻天王就是靠它来制服妖魔,保护财物的。如今这把神伞收于洞中,成了银子岩溶洞的镇洞之宝。</b></h1> <h1><b>沿着蜿蜒曲折的甬道前行,有时象进入了宽阔的广场,有时又象走在羊肠小道,我们在一处唤着“四世同堂”的钟乳石观前久久流连。电子导游告诉我们,此处汇集了不同地质年代形成的钟乳石:呈黑色的是老年阶段(100万年),呈橘黄色的是中年阶段(60万年),呈乳白色的是青年阶段(40万年),呈洁白色的是幼年阶段(20万年),真让人大开眼界呀!细赏着不同地质年代的钟乳石头,有的如细发,有的如狼牙,有的如竹笋,有的则如石柱、塔、幔......从细如发丝长成粗如石柱,这其间要经历多么悠长的岁月呀,我们渺小的人类,在神奇的造物主面前,除了崇敬和赞叹,任何的管窥和傲慢都是多余的。</b></h1> <h1><b>我们在那稀薄的光影里,转了一个多小时。回头看时,同行游客三十人只剩下我们三人摆尾了。赶紧加快步伐出洞,又九曲十八弯地绕过洞口的各种售卖当地土特产和纪念品的摊位,始得重见化日光天,我们很快追上了同游的队友,复乘原来大巴回桂林去也。 </b><br></h1> <h1><b>【七律】游银子岩溶洞<br></b><b>地火天霜化几轮?年光亿载记难真。<br></b><b>石屏倒挂千株玉,冰雪流飞万朵银。<br></b><b>才见瑶池妃子浴,又惊阆苑玳筵陈。<br></b><b>我今有幸窥仙境,曲榭回廊绕数巡。<br></b><b>二零二二年七月一日</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