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求学之路

李wenbo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参加高考44周年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我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那场终生难忘的高考,进而联想起高考前夜那段艰苦的求学之路……</p><p class="ql-block"> 1976年10月,WG结束,国家治理逐渐步入正轨。1977年6月,深得民心的邓小平复出,他高瞻远瞩,从国家长远发展出发,果断决定恢复WG废除的大学考试录取制度,并取消对所谓家庭出身问题子女的高考录取限制。</p><p class="ql-block"> 1977年10月21日,恢复高考的决策一经宣布,便在全国各地激起巨大波澜,点燃了一代青年对民族命运的希望之火。WG10年,积蓄在社会各行各业及下乡知青中的高中莘莘学子欢呼雀跃,纷纷踊跃报名参加这来之不易、意料之外的高考。</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虽然是建国前中专毕业,由党分配工作的国家干部,但因家庭出身问题,1966年我从芦台一小毕业就失学,过早步入社会做了小工。当时,母亲那忧郁的眼神深深印在我的脑海,多年后仍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多年政治运动的内乱让我痛心,也使我头脑逐渐麻木,我对高考不再限制家庭出身持怀疑态度。直到看到1977届高考录取结果,我才彻底打消疑虑。那时的我,犹如在茫茫夜路中行走的人,突然看到了前方的曙光,这激起了我强烈的求学欲望。于是,我决定响应国家号召,冲刺学习,参加1978届高考。</p><p class="ql-block"> 我的想法得到了父亲以及姐姐、姐夫、妹妹的鼓励支持。姐夫接过挑水担子,妹妹承担其他家务,姐姐则负责指导我学习。姐姐1965年毕业于省重点高中,同样因家庭出身被挡在大学校门之外,当时在一所中学任代课老师。</p><p class="ql-block"> 姐姐找来边角破损的二手初、高中课本,并根据考前约半年的紧迫时间,帮我制定了每日“突击式”学习计划。计划重点学习数理化,语文和政治则暂缓,考前再酌情突击。</p> <p class="ql-block">  当时,我所在的施工四队正在重建因地震倒塌的水泵厂。我是建筑现场钢筋工种班组长,负责钢筋图纸、技术及带领或分派班组工友干活,相对能挤出一些时间学习。我便随身携带书本,只要有时间,立马就地看书。</p><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的一天,我分派好班组工友的活计,躲进工具棚看书。工具棚由脚手管搭建骨架,芦苇席四面围挡,棚顶用苇薄油毡防雨。虽是早春,却乍暖还寒,风吹苇席发出“呼哒呼哒”的声响,从苇席缝隙钻进的凉风,让棚内更加寒冷。我把草稿纸铺在工具箱上,摊开书本,搓暖因天冷而僵直的手指,边看书边根据题意在纸上草绘几何图形。一会儿,握铅笔的手指冻得不听使唤,我就把它放入棉衣用体温捂热。正解题时,忽然听到背后传来脚步声,原来是王老师。</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原先在中学教书,认识我父亲,后来调到工业局工人夜校。WG开始后,知识蒙难,社会上一片知识无用论的喧嚣,夜校学生越来越少,最后不得不关门停办。领导不忍心让手无缚鸡之力的王老师下放车间,便派他到水泵厂基建组抄报表、做些零杂工作。这也算是发挥了王老师的知识分子特长,毕竟还是与文字打交道。</p><p class="ql-block"> 他弯腰拿起工具箱上的书本翻看几页,一改往日公办时的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滔滔不绝地和我聊起数学几何,还解答了我的一些疑问,不愧是知识渊博的老教师,只可惜当时无用武之地。后来听父亲说,我上学走后,工人夜校在一片呼吁声中恢复,王老师又神采飞扬地登上了离开十几年的讲台。一次他碰到父亲,说起我冷天在工具棚学习的情景,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上班时,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抓紧一切能挤出的时间看书,按学习计划学完当天书本上应学的内容,一遍没看懂就看第二遍,两遍没懂就看第三遍,直到看懂为止。实在看不懂或有疑惑,就下班回家请教姐姐。</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一般不再看书,而是做白天刚学的书本作业,当天作业当天完成,绝不拖后。作业一般要做到夜间12点左右,有时困乏了,就用毛巾浸凉水擦擦脸,很少在12点前上床休息。</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做数学题,因为前天熬夜缺觉,我不知不觉趴在桌上睡着了。睡得正香时,忽然感觉肩膀被轻轻摇晃,我一激灵,看到了父亲怜爱的目光。父亲说:“今晚别做了,去床上睡吧。”我看了下挂钟,已经夜间11点了。我打着呵欠犹豫了一下,但一想到每天必须完成的学习计划和紧迫的学习时间,毅然向门外走去,为驱赶睡意,我在街道上跑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静静的街道空无一人,街旁房屋的门窗漆黑一片,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早已熄灯入睡,只有路灯杆孤零零地立在路旁,昏黄的灯光洒在我跑步的身躯上,脚下的影子随着我的步伐时而伸长、时而缩短,时而在身前、时而在身后,这不由让我想起“如影随形”这个成语典故。哈哈,学习与跑步这两个不相干的事物因我而联系在一起,此刻,它们之间的关系似乎也可以用“如影随形”来形容。临街院落的狗被我的跑步声惊醒,“汪汪汪”地叫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做题到深夜两点,导致第二天上班迟到。还好班组工友没有等我,各自在工位上继续做着昨天没干完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平时我抓紧时间看书,几乎做到了极致。记得有一次,公司在县礼堂召开全体员工大会。我找了礼堂靠后的座位,刚坐下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书本看了起来。周围的公司员工不时用不解的眼神瞄我几眼,还窃窃私语。对于十几岁就开始干小工做粗活的建筑工人来说,在大庭广众之下学习数理化,确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 时间紧迫,我顾不上这些。员工们会前进入礼堂的嘈杂声、领导开会讲话的麦克风声,仿佛远在天边,丝毫不能打断我看书的思路。那时,我已经完全进入“身处闹市似旁若无人”的学习状态,直到大会结束。</p><p class="ql-block"> 会后,班组讨论会议精神,我却无从发言,因为我根本没听见领导在台上讲了什么。后来,我阅读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其中冯诗乐喜欢的一句话“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生活中得到升华”,仿佛印证了我当时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成宽工长找我谈话,说有同志反映,工人们在露天烈日下干活,而我却在工具棚内躲阴凉。我坦诚地向他说明了准备考学的情况,他先是一愣,然后表示只要不耽误工程进度,会全力支持我,还帮我出主意,让我分派好工友的活计后,去厂区东面围墙外学习,以免让多事的同志看见生事。</p><p class="ql-block"> 水泵厂东邻铁路,厂区围墙距铁路路基约20多米,是一片无人经管、芦苇杂草丛生的野地。临近围墙有一条宽约3米、水深没膝的流水沟,漂浮着少许落叶的碧水在沟中缓缓流动,沟边稀稀拉拉地长着些一腿粗的野生杨柳,枝条在微风中左右摇摆,间歇有零星柳叶随风飘落。簇拥着杨柳的芦苇杂草生长茂密,人蹲下就会瞬间被淹没,沟坡阴翳的草丛中不时传出“啾啾啾”的虫鸣声。</p><p class="ql-block"> 我很快给班组工友分派好活计,然后攀爬翻过围墙,选择了一块较大的树荫,麻利地清除了树荫下的杂草芦苇,席地而坐,背靠围墙静心看书。</p><p class="ql-block"> 一会儿,身边响起“嗡嗡嗡”的蚊虫声,水边苇丛中嗅到人体味道的蚊虫开始向我进攻,我一边下意识地抵抗拍打,一边继续看书。“轰隆隆、轰隆隆……”火车鸣着汽笛疾驰而来,轰鸣声淹没了世间所有的声音,震得耳膜“嗡嗡”作响,地面随着车轮的滚动微微颤抖,身后的围墙也好像在轻轻摇晃。我没有理睬这些,思绪完全沉浸在书本中,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p><p class="ql-block"> 那个下午,我在蚊虫的叮咬和火车的轰鸣中学完了当天的课本章节,但胳膊上、腿上、脸上却留下了一个个红肿的包痕。</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那里成了我每天上班挤出时间必去的学习“基地”。为了攀爬围墙方便,我让木工志伟师傅打制了一个小木梯,这样去“基地”学习就如履平地。为了抵御“基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姐姐特意为我准备了长裤、长袖衫及防蚊虫的风油精,这些装备让我再没受过蚊虫叮咬之苦。</p> <p class="ql-block">  高考日益逼近,数学、物理课程按计划学习结束,可化学课程却拖了后腿。考虑到时间紧迫,姐姐让我放弃了高考分数占20分的有机化学。随后,我开始了语文、政治学科的短促突击。父亲找来基础政治及时事政治题,我每天晚饭后必背两道;姐姐划列出作文题目,我就试着构思完成了几篇不同风格的作文。</p><p class="ql-block"> 出乎意料的是,那年高考没有作文题,而是要求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在主题不变的前提下缩写为短小精辟的短文。我记得这道题满分好像是30分,我得了27分,这与高考前在姐姐指导下练习写作多篇作文不无关系。</p><p class="ql-block"> 临近高考的7月10号,我郑重地向队领导提请了考试假(事假)。麻书记面露吃惊之色,继而疑惑地问我:“你没上中学想考大学?”我略带不自信地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说试试呗。从那天开始,我脱产在家,专心汇总、巩固前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好友树良大力支持我,借给我文革前历届高考的数学习题集,父亲也四处搜寻找来其他学科的综合练习题,我便潜心认真地研习这些高深莫测的经典习题。</p><p class="ql-block"> 因为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房毁人亡(母亲遇难),当时我家的居所是震后搭建的地震棚。棚顶由苇席油毡搭建,根本不隔热。夏季炎热的太阳晒得棚顶滚烫,中午尤其厉害,此时走进棚内,一股热浪从棚顶往下袭来,让人很不舒服。</p><p class="ql-block"> 在这样的暴晒季节,加上隔热不好的陋室,我只能脱掉上衣赤膊上阵,肩上披挂浸过凉水的毛巾,坐在桌旁心无旁骛地静心做题。清凉的毛巾抵御着棚顶袭来的热浪,让身体感到凉爽惬意。但随着时间推移,热浪渐渐烘走毛巾的清凉,驱走了凉爽的惬意,汗水从额头慢慢渗出,沿着脸颊无声地流下。这时,我就用毛巾擦拭脸颊,然后将其丢入凉水中,稍后捞出,重新披挂继续做题。</p><p class="ql-block"> 爱好摄影的朋友万增有事来家找我,看到我赤膊学习的样子,用随身携带的相机顺手拍下了这一画面。 </p> <p class="ql-block">  终生难忘的7月20日到了,我已经十几年没进过考场,心中不免对考场有些敬畏。21日上午数学考试,刚开始答题还算顺利,但试卷后面的综合试题直到考试结束我都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解答。走出考场,我头昏脑胀,情绪低落,回家胡乱吃了午饭便倒在床上。闷热的天气让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睡,窗外椿树上的蝉儿“知了知了”地叫着,更增添了心中的烦躁。</p><p class="ql-block"> 一会儿,我朦朦胧胧感觉微风轻拂身后,闷热的空气有了丝丝凉意,烦躁的心情也随着习习清风逐渐平静下来,沉倦欲睡的我不由自主地慢慢合上了双眼,“知了知了”的蝉鸣声此时宛如悦耳动听的天籁之音,伴随我进入了深深的午睡……“文伯,醒醒,该去考试啦。”在父亲的小声呼唤中,我勉强睁开睡眼,看到父亲在轻轻地摇动蒲扇,徐徐的微风裹挟着清凉,随着蒲扇的摇动一下一下向我扑来。啊!父亲不顾身体有恙,中午没有休息,一直在默默地为我摇扇降温。</p><p class="ql-block"> 下午化学考试,可能是中午休息得好,我头脑特别清醒,答题也特别顺利。因为没学有机化学,我弃答了20分的有机化学题,这样就有充裕的时间检查了所答试题。</p><p class="ql-block"> 连续三天的考试如期结束,考得我身心疲惫,但总算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紧绷了半年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考后我感觉,下了大力气学习的数学、物理考得不好,反而下功夫较少的语文、政治、化学考得还可以,尤其是主动放弃20分的化学考试,我觉得考得相对最好。这次考试确实考出了我的真实水平,考场里不会做的题目,过后拿出来还是不会,考得也算不亏。</p><p class="ql-block"> 殷切期盼的考试成绩终于陆续出来了,数学50多分不及格,让我垂头丧气;物理分数也是50多分,我没了脾气;还好,语文、政治各得60多分,让我稍感安慰;哇!化学79分!满分80分的试卷我只丢了1分,非常满意。</p><p class="ql-block"> 经过县教育局考委对分数进行汇总与排名,我的总分定格在319.5分,在理科考生中位列第19名。尽管这个分数达到了重点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但超出的幅度不高。如此看来,获得入学资格应该十拿九稳,可进入重点院校希望比较渺茫。</p><p class="ql-block"> 回顾自己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八九年的丰富从业经历,再综合考量各学校与家乡之间的路途远近、交通便利程度等实际因素后,我经过深思熟虑,在一般院校的第一志愿填报了郑州工学院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最终如愿被录取。</p><p class="ql-block"> 至此,艰苦的求学之路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p><p class="ql-block"> 2022.7.20于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后记</b>: <span style="font-size:15px;">人生总有几件难忘之事,对我来说,高考前夜的艰苦求学便是其一。退休后闲下来,每每想起,那终生难忘的艰苦学习情景、学习过程中亲人的关心爱护、朋友同事的支持,以及因我失学母亲那忧郁的眼神,就像电影片段一样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求学过程虽有些坎坷艰辛,也只是当时万千学子求学的一个小小缩影,但它背后体现着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它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起点,是国家发展走向正轨、社会恢复正气的标志,是国家高等教育历经WG沉寂后星光灿烂的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随着岁月的流逝,记忆力断崖式下降,终会有忘事的一天,于是我萌生了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念头,作为晚年对往事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文章借用了网络图片,感谢图片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