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8日(农历六月初十)晚上20点06分,父亲因病,在杭锦后旗医院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享年75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现在都不相信,父亲是真的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我总是觉得他似乎是睡着了~或者是出门了~。</p><p class="ql-block"> 我总是觉得他会像往常一样骑着他心爱的小蓝车,来单位门口给我送各种吃的喝的~,或者打电话叫我回家吃饭~。</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就想拿起手机,拨通父亲的电话,问问他在干什么,吃了饭没,吃什么了?……</p> <p class="ql-block"> 我上初中的时候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当时作为范文,老师在课堂上和家长会上朗读并表扬了我,我现在已经忘记当时是怎么写的,但是父亲是真的高兴,父亲经常会说起这个事情,这件事情让他感觉到很骄傲。</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没有什么出息,也没有什么作为,再也没有过什么令父亲感到自豪的事情了。</p> <p class="ql-block"> 我慢慢回忆父亲……</p><p class="ql-block">他喜欢抽烟,食指和中指总是夹着一根烟;</p><p class="ql-block">他喜欢喝酒,豪爽大口的喝下火辣辣的白酒;</p><p class="ql-block">他喜欢喝茶,热腾腾的爆开水沏上一壶融咚咚的老砖茶,里面放了红枣和枸杞,绵软甘甜,是父亲才能冲泡出来的特有的味道;</p><p class="ql-block">他喜欢热闹,家里永远围坐着亲朋好友,陪他吃饭喝酒品茶聊天;</p><p class="ql-block">他喜欢写写画画,家里到处是他标语式的提醒,80年代,我姥爷家二道桥老房子的墙围,就是他用油漆一笔一笔画上的花花草草和飞鸟鱼虫;</p><p class="ql-block">他特别喜欢学习新鲜事物,各种小本本上记录着他探索新知识的笔记;</p><p class="ql-block">他热爱美食,红烧肉、炖羊肉、猪肉勾鸡、过油肉,吃饭从不将就;</p><p class="ql-block">他热爱生活,家里家外、电器、自行车、家具,没有他修不好的东西;</p><p class="ql-block">他心里永远装着对孩子们满满的宠爱和对家庭浓浓的亲情。</p> <p class="ql-block"> 他喜欢把自己的心事写在日历上:</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4日:李月从阿拉善开车回来;</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6日,李月回阿盟,1:45分;</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24日,赴京查病,上午9点以后出发,刘智开车,李萍,李瑞凤,刘贝贝,本人,共计5人到呼市;</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25日,李萍,李瑞凤,刘智,蛋蛋,本人,赴北京;</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16日,我高兴的一天,特高兴,李月拿回阿盟羊肉40斤;</p><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29日,蛋蛋生日自己过;</p><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1日,元旦,蛋蛋回来;</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18日,刘弘毅开学去南京</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他每天都准时收看天气预报,杭州、天津、南京、呼和浩特、乌海……,家里的孩子们在哪里,他的心就牵挂着那里的冷暖晴雨。</p> <p class="ql-block"> 不会用手机导航的父亲,用笔画下了通往李月工作单位的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 要让我去形容父亲的话,我想他是这样一个人:个性鲜明,光明磊落、雷厉风行,脾气爆躁,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真诚宽厚,豪爽热情,多才多艺,任劳任怨,勤劳朴实,幽默诙谐,妙语连珠,乐善好施、待人可亲……</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因为找不见东西大发雷霆的人</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别人有困难雪中送炭慷慨解囊的人</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受人点滴涌泉相报的人</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外表豪放内心细致的人</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非常守时,信守承诺的人</p><p class="ql-block">他的外孙刘弘毅说:姥爷是一个不拘小节,却有大智慧的人。</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是一个5口之家,父亲母亲,姐姐哥哥和我,但是在我的记忆里,家,从来不是一个小家庭,而是人口满满当当幸福的大家庭,家里有我的姨姨、舅舅、堂哥、堂姐、堂弟、表兄、表姐们。在那个年代,这些孩子,从农村到城里来求学,吃住在父亲母亲家里,他们都在父亲家里成长,一路学习、工作、成家立业,在父亲母亲的拉引下,从农村到陕坝城里,念书、学习手艺,参加工作、做生意,在父亲母亲的帮助下,他们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从农村来到城里扎下了根。</p> <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小时候,我姥爷住在二道桥庆丰4队,每年春天播种、夏天割麦子、秋天收玉米葵花的农忙时节,父亲母亲就会带领着我的姨姨、姨夫、舅舅、妗妗们,带着家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骑着自行车,驮着新鲜的蔬菜瓜果,鸡鸭鱼肉,从陕坝浩浩荡荡出发,骑行20多公里,回到庆丰4队农忙收秋。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农业播种机、收割机,全凭一双手、一把镰刀、一把铁镐、一张铁锹劳作,在父亲的带动下,大家干的热火朝天,红红火火。田间地头,房前院后,孩子们嬉闹,大人们干活劳动,晚上从地里收工了,吃姥姥做的民勤挽面、民勤馍馍,用大铁锅炖肉、煮玉米、煮大豆,去杨家河游泳……</p><p class="ql-block"> 父亲带领我们一大家子人把这些艰苦困难的岁月过的有滋有味。</p> <p class="ql-block"> 《活着》是父亲最喜欢的一本书,他总是感叹:人活一辈子不容易,得经历多少事情啊~</p> <p class="ql-block"> 父亲生于1948年11月18日,在他1岁的时候,他父亲把他过继给了他的伯伯,从团结公社红星大队被抱到了二道桥公社红旗4队,听他说,他的养父母家里一贫如洗,当时因为村子里闹瘟疫一下失去了3个孩子,命运多舛的两位老人活不下去了,父亲就被过继到这样一个贫穷苦难的家庭,来顶门立户,他在村子里吃着百家饭长大,由于从小营养不良,父亲瘦弱多病,村里的乡亲都认为他养不活,谁曾想到,日后的父亲挑起了家庭的大梁 ,带着全家走出贫困,从农村来到了城里。</p><p class="ql-block">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父亲1965年参加工作,年仅17岁的他,毅然用他瘦弱的双肩担负起了生活的重担。在他参加工作的第一份简历上,他是这样写的:土改前,父亲给地主当长工,家中什么也没有,土改后,家中分到了牛1头、地15分、房屋1间,生活一天天的好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真的难以想象,年少的父亲,当时带着两位体弱多病的老人讨生活是多么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 1958年至1963年,父亲在二道桥红旗小学读书,高小毕业的他,由于生活所迫,早早离开学校出来谋生计。</p> <p class="ql-block"> 1964年,父亲在二道桥公社红旗大队劳动,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说,他当时暗下决心,要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1965年9月1日,父亲在二道桥卫生院参加了工作,在药房做调剂员,他工作踏实,为人厚道,业务精通,得到卫生院领导和公社领导的认可和赞誉,在卫生院获得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父亲在卫生院认识了母亲,母亲当时是一名护士,父亲18岁,母亲15岁。</p> <p class="ql-block"> 1968年,二道桥卫生院下马解散,父亲又回到了红旗大队务农。</p> <p class="ql-block"> 1969年,父亲母亲结婚。</p> <p class="ql-block"> 1970年,父亲被公社的领导推荐到二道桥公社广播放大站工作,担任广播员、机务员。同年腊月,父亲母亲有了第一个孩子,我的姐姐。</p> <p class="ql-block"> 1972年7月1日,父亲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合格的的共产党员,那年他25岁。</p> <p class="ql-block"> 1973年正月,我的哥哥也出生了。</p> <p class="ql-block"> 1975年,父亲和一位同乡对调工作,由广播放大站调入二道桥公社信用社工作,同年腊月,他们的小女儿,我,出生了。</p> <p class="ql-block"> 1976年,父亲从二道桥信用社调入陕坝人民银行工作,担任业务员,管理员。母亲带着我们3个孩子和爷爷奶奶,留守在红旗4队,母亲在红旗小学担任代课老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7年,父亲母亲从农村举家搬进陕坝城里。父亲通过朋友们帮忙,将母亲调入北二小学担任代课教师,在父亲生活和工作刚刚好转,准备搬来陕坝的前夕,爷爷和奶奶相继离开人世,没有让爷爷奶奶见证父亲工作的成绩,没有将爷爷奶奶接到城里生活享福,是父亲一辈子非常遗憾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1983年夏天,父亲在集宁银行干部学校参加了为期半年的银行理论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后,他带着母亲和我,去北京旅行,这是我第一次走出陕坝,看到了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1985年人民银行和专业银行分设,父亲留在工商银行工作,先后担任过北马路储蓄所主任、办公室主任、信贷股股长。</p> <p class="ql-block"> 1990年,通过层层选拔推荐,父亲获得了“经济师”专业技术职称,他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勤恳务实,他团结同事,乐于助人,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p> <p class="ql-block"> 1998年,父亲为了安排我的工作,选择了提前退休,当时父亲工龄33年,年龄50岁,按照政策,父亲退休可以补员一名子女,我由一名临时工(代办员),补员转成了工商银行正式工。</p> <p class="ql-block"> 2019年国庆节,蛋蛋和圆圆带着他们的姥爷姥姥爷爷奶奶走进久违的电影院,一起观看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父亲认为最幸福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1月,我和姐姐、蛋蛋带着父亲母亲来到南京,来到父亲心心念念想要看看的刘贝贝就读的大学。</p><p class="ql-block"> 父亲每天都开心的像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我和姐姐许下承诺,2020年要带他和母亲去西安旅行,结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没有实现,待到2021年,父亲已经患病,我们一直都奔波在治疗的路上,再也没有陪父亲愉快的旅行过了。</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春节,父亲查出了结肠恶性肿瘤,肝部继发恶性肿瘤,从此,父亲开始了漫长艰辛痛苦的检查、化疗、靶向治疗、结肠支架置入手术、免疫治疗。我们辗转在北京、呼和浩特,想要让父亲得到最好的治疗。</p> <p class="ql-block"> 2021年国庆节,父亲肠梗阻,在呼和浩特做了结肠支架置入手术,疏通后回到病房,大便灌满裤腿,淋到了床上、地下,我和姐姐忙着蹲下擦拭,我猛一抬头看见父亲充满痛苦、自责和心疼我们的眼神……</p><p class="ql-block"> 他从来都不想给儿女增添任何麻烦,而他却永远不计回报的为我们在任何时候排忧解难。</p> <p class="ql-block"> 2021年秋天,李月驱车400多公里,带着爷爷奶奶,来到阿拉善,参观了她工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父亲到呼和浩特复查,蛋蛋带着姥爷姥姥参观了呼和浩特市政府,参观了她工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父亲看到孩子们的成长,非常欣慰。</p> <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父亲节,父亲疼痛难忍,饭只吃了一半~</p> <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分行党委授予父亲“光荣在党50年” 纪念章,父亲用半个世纪兢兢业业为党工作,把自己最珍贵的50年奉献给了党,这一天,他手拿着这枚熠熠生辉,意义非凡的纪念章,满脸欢喜。</p> <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8日,父亲被疼痛折磨的神情恍惚,呼吸困难,双腿发软,不能下床走路,傍晚18点被救护车接到旗医院,20点06分,父亲心肺功能衰竭,他紧紧握着母亲的手,永远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从2021年2月18日查出疾病到2022年7月8日父亲离开,整整505天,倍受病痛煎熬的父亲从180多斤瘦成108斤。</p><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的前几天,他告诉母亲,他恐怕是过不了这个年了,他就盼着蛋蛋和圆圆能成个家,交给可靠放心的人,盼着贝贝能考上研究生,他再去学校看看……</p><p class="ql-block"> 父亲带着这些遗憾永远离开我们了。</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也是快50岁的人了,想起父亲勤劳奋斗、平凡质朴的一生,想起父亲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是会泪流不止。</p><p class="ql-block"> 以前我们骑自行车的时候,父亲总是会拿个改锥和钳子这拧拧那松松,给我们把车闸调试好,链条上满油,车胎加足气,有时候链条油上多了会刷两裤腿黑油,车胎气儿打太足会半路爆胎,我们回家就开始吐槽父亲手艺不精,父亲总是会哈哈大笑,怪我们不领情,继续给我们补胎、修车…… </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自从普及了手机,尤其是近几年,父亲最爱打电话给我们,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每天最少给我们每人得打两个电话,有时候同一件事情,比如说叫我们回家吃饭,他要分别给我和刘智、我姐、姐夫,蛋蛋、圆圆、贝贝都打一遍电话,而事实上是我们都互相在微信群里一句话就约好了,或者我们本来就在一起,告诉其中一个人就行了,根本没有必要挨个打一遍电话。我有时候甚至觉得父亲在电话里说的都是些啰哩啰嗦的废话,免不了会呛他几句,还经常叮嘱他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不要乱打电话,尤其不要在上班时间给孩子们打电话,怕他影响和打扰孩子们工作,后来呛的次数多了,父亲打电话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现在想来,父亲也没什么爱好,他的兄弟姊妹都在外地,老年的父亲,想必内心非常孤独,加之对病痛的恐惧,其实是他渴望与亲人们倾诉,这份爱的连接,我们却没有连接好,不是占线就是掉线。</p><p class="ql-block"> 父亲最爱给我们夹菜,在我和姐姐强烈的反对声中,他置办了一套超长的公筷,执拗的继续给孩子们夹菜加肉,他看到孩子们把他给夹的菜吃完就很满足,孩子们也特别享受这份来自姥爷和爷爷夹菜的宠爱。</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个热心肠,也是个急性子,他常常会满腔热忱的去干一件事情,然后心急火燎的就给搞砸了,他给我母亲修理电风箱,修了几遍修不好,越修越急,几脚上去把电风箱踩了个稀巴烂,然后骑车出去买了个新的回来交给我母亲。</p><p class="ql-block"> 他说要给我们耍手艺炖鸡,结果把糖精当成味精放进锅里,满满一锅肉甜腻的吃不成,他一气之下连锅带肉端出大门,一把全扔了出去……</p><p class="ql-block"> 他总是不顾母亲的责怪,把擤鼻涕的手在裤腿上擦拭干净,也全然不顾母亲给他换洗干净的衣服就席地而坐,带一身土回家……</p><p class="ql-block"> 每个下雪天,父亲总会早早的在小区的院子里扫出一条路,方便大家出入。</p><p class="ql-block"> 他在小区的院子里栽下了桃树、李子树、枣树和开紫色花花的槐树。</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的桃树第一年结桃子,只结了几颗,他给圆圆和贝贝分完后,把剩下的4个桃子给袋袋寄去,可是他写错了地址,寄到了旧住处,几经查找快递后,让袋袋打车去取上,桃子已经烂掉了,我们埋怨他没事找事,父亲非常懊恼,说再也不干这样的蠢事了……</p><p class="ql-block"> 他一刻也闲不住,他把我姐给他买的咖色的皮拖鞋,用黑色的鞋油打的铮亮;他把李月包包上的链条取下来安在了他的抽屉上;他把双层的餐巾纸卸成单层,把宽面的卫生纸裁成两半,不让我们浪费;他浇花的时候灌的阳台地下都流淌的水……</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让我们哭笑不得、个性鲜活的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这些生活的记忆碎片,来来回回在我脑海中浮现,父亲的言谈举止仍然历历在目,我敬爱的、可爱的父亲仿佛从未离开,他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现在,再没有人给我天天打电话了,再没有人给我夹菜了,再也没有人像父亲那样疼爱和牵挂我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要强,他能在曲折艰辛的磨难中挺直腰杆,勇敢的面对人生种种困境,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倾洒着对生活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父亲顶天立地,他像一把硕大的雨伞为我们遮风挡雨,他更像一棵大树让我们在参天的树冠下快乐无忧地成长。</p> <p class="ql-block"> 父亲母亲的家,是滋养我们一生的福地,父亲<span style="font-size:18px;">母亲的儿女、子孙们,性格里遗传了他们的豪爽真诚,父亲用他的人格魅力,用他一生的风华,影响着家里一代一代的年轻人,这些人会继续传承着这善良纯朴的家风,认真学习,踏实工作,好好生活,生生不息。</span></p> <p class="ql-block">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p><p class="ql-block"> ——摘自龙应台《目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