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曾对红军进行碉堡“围剿”。红军在井冈山时,以朱培德为首的国民党江西地方势力,因军事上多次“进剿”不利,就在赣西、赣南等地修筑碉堡,对根据地进行封锁。1933年上半年,蒋介石聘请德国将军冯•塞克特为军事顾问,帮助制订了新的军事计划。塞克特苦心研究前几次“围剿”失败的教训,得出国民党军队应尽量避免与红军野战,用碉堡战术进攻红军的结论。塞克特认为:中央苏区方圆不过500里,只要坚持修碉堡筑路,逐步推进,即使一天只向前推进一两里,不到一年也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因此,他建议蒋介石改变战法,把“长驱直入”改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p><p class="ql-block">在湖北省西北部的武当山区,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于1931年建立了鄂西北革命根据地。蒋介石除了先后调国民党第51师、69师及大量地方武装进行“围剿”外,还命令地方政府在城镇据点、交通要道等地修筑碉楼对红军进行围困。这些碉楼就构筑材料来说,有土碉、砖碉、石碉、木碉、竹碉;就大小来说,有排碉(也称母碉)、班碉(也称子碉);就高低来说,有楼碉、平碉(无棱)、伏地碉、地堡;就形状说,有圆碉、方碉、多边形碉、平顶碉、尖顶碉等。据史料记载,仅均县、郧县、房县的碉楼就有一百多座。</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三年(1934),湖北省政府主席张群主持编撰了《湖北县政概况》一书,对全省各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关于均县(今丹江口市),此书第三部分即“丙、地方灾害及治安情形”“三、防御工事之布置”中记载了均县各区乡修筑的碉楼和圩寨数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县城修筑尚完整,东北滨临汉水形势天然,西南城郭附近原有砖瓮碉楼三座,现在一区附郭各乡增筑九座,均系砖瓮,已完成。其中,古牛乡一座可容一中队,其余可容一分队或二分队不等,并于城之南隅迤递至于北隅,筑有土圩寨一座,可容万人,城关防御工事尚属巩固周密。又下关码头筑碉楼一座,尚未动工。各区防御工事除七区原筑有砖石碉楼二座圩寨一座外,新近增筑者,计筑二区砖石碉楼四座,土圩寨一座,三区砖石碉楼四座,四区砖石碉楼五座,土圩寨一座,五区砖碉楼一座,六区砖碉楼五座,石圩寨一座,七区石碉楼八座,八区砖石碉楼四座,石堡垒一座。”</span></p><p class="ql-block">民国廿三年(1934)八月七日,湖北省第十一区保安司令李国钧给省保安处的一份电报,内容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窃查杨匪万善欲乘虚袭击属县第六区孙家湾各节,业于灰日分别呈报在案。去后。兹据职部第一中队长黄任卿报称:真晨驻草店八二师方营付率兵一连到达六里坪,职即派第三分队乘机督同工人前往蒿口搬运砖石加筑碉楼。行抵孙家湾时即遭遇杨匪众约百余人四面围击,相持一小时,职闻警后即协同八二师之一排并力攻击,冲杀两小时始将该匪击退。是役计击毙匪队长、前郧阳第七区区丁叛变王化书一名,生擒捍匪两名。职部计消耗七九步弹九百六十七粒。又佳日在孙家湾附近进剿杨匪时消耗子弹二百三十一粒,两起共消耗一千一百九十八粒,损坏土造步枪五枝,且杨匪尚有卷土重来之势,并肯急速补发弹药,以备防剿。”</span></p><p class="ql-block">这个电报不仅清楚地表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政府“围剿”革命武装的战斗情况,而且清楚地表明,他们“前往(均县)蒿口搬运砖石加筑碉楼”的情况。当地老人回忆:武当山五龙行宫道观就是在1934年被国民党拆毁的。</p><p class="ql-block">均县(今丹江口市)盐池河镇黄草坡魏觉民碉楼,属土坯木结构,位于现在的黄草坡村村委会。先后于七、八十年代遭损坏,现仅存一座为防御战争的两层炮楼。据当地老人介绍该古宅为两进院结构,坐东向西朝向,院落两边呈南北犄角240米分别各有一座炮楼,南边炮楼为五层,北边三层,院内有古井。院墙上边都是用铁丝网罩着,用于阻挡人翻墙越院及向院内投掷石块、手榴弹等杀伤性武器。魏觉民曾是当时均县政府参议,曾被国民党任命为联防剿共的团总。</p><p class="ql-block">位于盐池湾村西院的魏氏庄园建于清朝后期,当时建庄园的主人叫魏先魁。据传说他当时有妻妾四人,生有八个儿子,有文官,也有武官。该庄园为鄂西北地区最大的家族庄园之一,当时整座庄园占地100余亩,规模宏大,建筑占地20余亩,共有三进院落组成,每个院楼都有石门楼,正堂和厢房。雕梁画栋、飞檐翘壁,建筑工艺典雅细腻。三进院落各成体系,又互为一体。庄园建有门房。模仿、炮楼及供奉祖先的祠堂等附属设施,功能完备,庄园门楼依山傍水,在离庄园门前向东约100米处有吴家河自南向北流过,在河的两岸有各有一株百年槐柳,虬枝相交,景色清幽。据当地老人介绍,当时建筑庄园所用的石、砖、木等材料在选材时十分讲究,耗时耗工。</p><p class="ql-block">五福昌张氏碉楼位于丹江口市盐池河镇盐池湾村袁家沟五福昌,在集镇西南约3公里。为左右两院,相距60余米,土坯、木架、墨瓦结构。张家老宅原为两进院落,有正房、厢房。现存有两座三层碉楼,高约10多米,有观察口、有枪眼,楼西约0.5公里有一无名小寨,寨顶原建有寨墙,现还有残存石砌墙壁,是为呼应古宅安全防御所用。</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武当山区的浪河饶氏庄园、土关垭碉楼等都在1932年前后,国民党“围剿”红三军时进行了加固和维修。</p> <p class="ql-block">1934年出版的《湖北县政概况》中对均县修筑碉楼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位于武当山区的丹江口市盐池河镇张氏碉楼鸟瞰</p> <p class="ql-block">1934年8月7日,第11区保安司令李国钧在给湖北省政府的电报中说“前往(均县)蒿口搬运砖石加筑碉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