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

鳌山人

<p class="ql-block">  女儿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已四五年了。四五年之中见面只两次,其余都是电话联系,现在多是微信视频聊天,好多次聊天都提起她母校的H教授,而我一直也记得起当年送她到北京上学时的一件小事!</p><p class="ql-block"> 当年女儿接到ZF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我立即着手查阅ZF的资料,查着查着竞然找到有一学长H正好在该校任教,于是想法找到了他的手机号。</p><p class="ql-block"> H比我高一界,与我同是历史学专业,又与我们间屋而居,性格亦相近,大学时私交甚密。我们二十多年没联系了,他已贵为大学教授,而我只是为生计而拼搏的个体户,地位相差大!再去找他,他能否答理并接待?要是他说不认识或者直接拒绝,我不是太没面子了吗?果然打了几次电话无人接,发的信息也没回,到了北京ZF大学也就干脆没再找他了——人情冷暖啊!</p><p class="ql-block"> 帮女儿办完相关手续后,无心去大北京逛逛,第三天即乘火车往回赶!回来的火车上翻看手机保存的信息,再查通讯录大吃一惊,原来是将H教授的号码搞错了一个数字,于是接新号码重新发了一个信息,不想二分钟不到,H就回信了,而且言词恳切,对于未能见面甚表遗憾外,表示尽快与我家孩子联系找她谈谈,客气之余热情邀请下次看女儿时一定要到他家作客(后来女儿在ZF四年一直蒙受H学长的关心与指导,真的经常到他家作客),激动之余更是无比震惊———</p><p class="ql-block"> 这件小事一直记在心里,也促使我反思自已大学毕业后的心境!</p><p class="ql-block"> 大学毕业后我将自己发配到皖北一偏避的学校任教六七年,后不得已而辞去公职(对于那个年代的人还有一个更为好听的名词叫“下海”,但我不是)。天南海北的转了十几年也是一事无成,离开教师岗位后一直是为了生存而奔波,实在无颜与昔日同窗先生及友朋联系---那二十年极少与任何过去的熟人联络----一种强烈的自卑逃避的心理占据我了生活:大学室友同处一城近十载从未电话联系,大学最喜欢我我最喜欢的一个教授未知如何,大学四年经济上资助生活上照顾学习上给予鼓励的堂兄从未看望......</p><p class="ql-block"> 那年送女儿上学中的与H教授的联系深深触动了我!其实我自己二十年的自卑与封闭反而增加了自己不必要的生活心理压力,也失去了人生中太多珍贵的友情!那次北京回来后我开始着意去联系过去的小学/中学/大学同学,联系家乡的亲戚同乡,联系过去在皖北的同事,联系高校的同学校友,心理敞开了,友情增加了,生活更坦然了!</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那件小事又过去近十年了,每每想起感慨万千:我们只有自己敞开心灵,世界才会向我们敞开广阔……</p><p class="ql-block"> 昨日皖北几个同事打电话告知我退休了,我诚恳邀请到我家来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