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几天我们侨乡青田在开一个世界级的重要会议(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青田“稻鱼共生系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之前我对这个全球农遗文化遗产没有什么概念,去年去了方山,站在刻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石碑前拍照,也站在稻田边拍照。还不知道这个地球村方山原来是这么牛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天跟儿子视频,我们聊起这个农遗大会,儿子跟我说了这个稻鱼共生系统的辉煌和厉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2年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倡议,目前中国已有18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居世界首位。然后在2005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就被列为世界首批,中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次大会是20年来规模最大,层级最高、影响最大的会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邀请到了伊朗、意大利、秘鲁、泰国、坦桑尼亚等13个国家农业部长。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法国、秘鲁、阿尔及利亚等19个国家驻华使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7个国际机构高级代表,以及相关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出席会议。</p> <p class="ql-block">(此图片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我作为普通的青田人听了都感觉激动,很了不起的稻鱼共生,原来方山稻田养鱼这么厉害的。儿子还说让世界知道青田的,除了石雕就是这个稻鱼共生系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思想里稻田养鱼是这么的普遍,在以前那个以农耕为生的年代,每家每户都有在稻田里养鱼的习惯。只是方山是出好鱼苗的地方,稻鱼共生的起源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用最古老的方法培育田鱼苗,到了节气谷雨前后,鱼苗培育好了就可以出售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0-80年代,那时候我还小,应该是在春季末夏季初吧,父母就开始农忙选稻谷种子、把种子浸泡、几天后发芽了就撒到水田里,再过多少天就长成秧苗了,再把秧苗移栽到稻田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个季节也是雨水多的时候,如果在稻田里养一些田鱼,田鱼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虫,还可以顺道给稻田松松土。稻谷长成后飘下来的稻花还可以喂肥田鱼,鱼的排泄物又可以给稻田增加营养。</p> <p class="ql-block">“田面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所以这是一个很有益的循环,以稻田里天然的饲料养鱼,用鱼粪肥沃稻田里的土壤,“稻鱼共生,鱼粮共存”,减轻农民成本的付出,增加了收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插秧的季节,就会有人挑着鱼苗过来卖,全村的人就会拿着家里的锅碗瓢盆过来买鱼苗。老伯装鱼苗的一般都是用木桶,不是跟水桶一样很深,是浅浅的比水桶又大一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桶里的鱼苗跟刚出生的小蝌蚪一样,密密麻麻游来游去。一块钱多少条,老伯就会用小水瓢捞几条,村民们的眼神里总是会发出疑问,老伯到底有几分准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块钱就捞两下,有不少村民还是会瞪大眼睛在自己的盆里数来数去,被机灵的小鱼儿闪得眼花缭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有鱼粪养肥了土壤,生长出来的稻谷也是特别的好。谷粒饱满,米粒白而干净,稻鱼米从以前农民认为的普遍大米,成了现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的大米,也成了家乡的特色农产品。</p> <p class="ql-block">稻谷有了好收成,也养肥了田鱼。新鲜的田鱼,不但外表色彩艳丽漂亮,吃起来的肉质也特别的鲜嫩。产量多的就可以晒成田鱼干,更有浓郁的熏鱼味道,咬一口都能留下满嘴的鱼香味,也方便保存和携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青田稻鱼共生距今都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青田方山农民代表把这稻鱼之恋的情节代代传承下来,带动农村家家户户奔向富裕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越来越多的人过来旅游,来品尝田鱼的美味,了解更多“稻鱼之恋”文化,欣赏几年或几十年的美丽田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