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奶奶一—花莲修是位大家闺秀,出生在晚清(1897年一一1978年,享年81岁),她的家族当时在我们这个古城里也算是比较显赫有名的家族。我的外老太公,她的父亲当时是镇守关河的民团团长(都叫他花团座)。听奶奶讲,她们是四兄妹,她是老二,上面有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因家里就她一个女儿,父母都比较宠她,但还是逃不脱那个时代裹小脚的命运。女孩子很小就要开始裹小脚。奶奶说她才两岁左右就开始了裹脚,太疼了就哭闹不停,带她的奶妈见她太可怜了,就偷偷给她放脚。等到母亲发现后已经晚了,三寸金莲放成了五寸银莲。一气之下就把奶妈赶出了花家大宅。后来奶奶一直都很自责,觉得是因她而连累了奶妈。</p><p class="ql-block"> 奶奶是家里唯一的一个女孩子,尽管父母宠她,家里也比较有钱,那个年代女孩子是没有地位的,所以也不会送她去读书。她的哥哥和弟弟都送去读私塾,她就只能留在家里学针线、刺绣和厨艺(不过她所学的后来都派上了用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排行二,就叫花小二。她的名字都是后来嫁给我爷爷后,爷爷为她起的花莲修。希望奶奶修成莲花一样美丽圣洁。</p><p class="ql-block"> 奶奶十七岁嫁给我爷爷戴阳春、号名戴景和(爷爷在城里面开了一间中药铺)。爷爷非常疼她,什么都惯着她。奶奶也非常爱爷爷,为了陪伴爷爷她烟酒茶都学会,早上陪爷爷喝茶,晚上陪爷爷抽大烟,吃饭陪爷爷喝杯小酒。她生了五个孩子,大儿子就是我的父亲,父亲下边有位姑姑(两岁多就夭折了)然后是二爸、三爸和小姑。奶奶跟爷爷相亲相爱了大半辈子,奶奶说爷爷是位非常有本事的人,他走南闯北去过许多地方,包括南洋、香港都去过。经常跑的地方就是昆明,跟着马帮来回行走在川滇的茶马古道上。每次回来都会给奶奶讲外面发生的各种新鲜趣事和带许多的礼物。奶奶非常崇拜爷爷,也现在的说法就是爷爷的铁杆粉丝。也至于爷爷去世后,奶奶都无法接受,让爷爷的棺木在家里停放了半年多不愿下葬。至到我二爸从昆明回来后劝奶奶让爷爷入土为安后才下的葬。</p><p class="ql-block"> 奶奶的这一生经历了许许多多,也甜过也苦过。在我的记忆里,看见奶奶每天都在给别人缝衣服。七十年代初,我们每家都很困难,我家里兄妹六人只靠母亲奔波挣钱来养活全家,父亲因为成份论又高度近视眼,所以没有安排到工作,只能偶尔打点零工来添补家用,哪有钱给奶奶呢?二爸家也同样困难,二爸二婶本来各自都安排在乡下诊所。但因成份,我二爸被打成右派开除工职(后落实政策了才返回岗位),全家的重担又落在了二婶一人的肩上,也没有钱给奶奶。只有三爸一人每月给奶奶寄10元钱的生活费,后加到15元钱。奶奶烟酒茶都要吃哪够呢?她只能凭自已在娘家学会的针线给别人缝衣服来添补生活。那个时代穿的衣服都是很长的偏襟衣服,缝一件2角2分钱,缝盘花纽扣5分钱,共计才2角7分钱。奶奶不会裁剪,只接衣服来缝。每天都是我去替她接活(因那个时代的奶奶辈都是小脚,走路不方便),奶奶缝好后我又送去给一位叫魏奶奶的老裁缝,她把钱拿给我,我又交给奶奶。有时奶奶高兴会奖我2分或5分钱拿去吃泡罗卜或其他零食。因我是家里最小的孙女,奶奶也特别的疼爱我,随便去哪里都是带上我,不管是去亲戚家做客或是去喝茶看戏都少不了我,有好吃的也会叫我去吃。我母亲都说我是奶奶的一根小拐杖、小尾巴。我喜欢吃奶奶做的东西,她的厨艺很好,又很讲究,不管做出什么来都很美味。奶奶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七点左右起床后就开始生火,然后烧开水泡茶,喝完茶后开始做饭,吃完饭后开始缝衣服。过去都是吃两顿饭,早上十点左右吃,下午四点左右吃。缝到三点左右又开始做饭(那时因家庭困难是没有钟表的,看时间是以太阳光来估计的),吃完下午饭是最安逸的时段,奶奶洗完脸脚后就带上我去茶馆里喝茶。自己带上茶叶,去到茶馆老朋友们都已三三两两的来了,他们会相互问好,或帮朋友给2分的水钱,然后有东西的陶出来大家分享,天马行空的各自摆龙门阵。这也是我最喜欢跟奶奶去的地方,我现在喝茶的习惯也就是那时被奶奶培养起来的。天要黑了又扶着奶奶回家,奶奶又开始她第二轮的工作,在15瓦的灯下,用最小的针缝着衣服到深夜。每每回想起这些我都会泪流满面,我常常在幻想,如果奶奶要是能活到现在那有多好,我会给她买最好的茶叶和烟酒。会带着她坐着火车去旅游,完成她一生想去看看火车、坐坐火车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对奶奶的思念我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每每想起奶奶那慈祥的模样,心里就充满着温暖和心酸。在我的童年里满满都是奶奶的爱,虽说奶奶子孙满堂,但是真正长时间陪伴在她身边贴心的就只能算我了。我跟奶奶的感情是最深厚的。在我不高兴的时候她会讲许多古老的故事哄我,在她累了的时候也会叫我给她捶背按摩。在我的脑海里奶奶对我的昵称永远都是"仙儿”,不管是吃什么、做什么、还是去哪里?总是叫着仙儿。也至于现在自己都成了奶奶辈了,还是乐意听见别人叫我"仙儿”,总觉得有种亲切感难以释怀。</p><p class="ql-block"> 这一生最幸福的是我拥有天下最好的奶奶,我童年里所有的爱都是奶奶给的,我对奶奶的爱超越了母亲。遗憾的是奶奶给予了我许多许多,我却无法回报奶奶……奶奶您知道吗?现在的时代有多好,买什么都不用票证了,什么东西都是应有尽有。现在不仅有火车,还有动车、高铁飞机。但是我完成不了您的心愿,我只能说,如果真的有来生,我还想做奶奶的孙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1957年我三爸参军转业回来带着全家去照像馆照像。奶奶也就唯一留下这张单人相片,其它的已经不在了。(我三爸是会理第一批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热血青年,当时只有十五岁)</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爸参军转业到地方后回来跟全家照的唯一的一张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戴氏家族的十二姊妹小时候的相片。穿黑色衣服的是我的大姐,她抱的就是我,穿花衣服的是我二姐抱着的是我五哥(比我大两个多月)大姐旁边的是我三婶,站在三婶旁边的是我大哥,在三婶前面的是我四姐(她是我们戴家里最漂亮的花)。站在二姐旁边的是二哥,在二哥前面蹲着的是三姐。骑着木马的是五姐,她旁边的是三哥和四哥。坐在木车里的是最小的勤弟。我家是大房,兄妹六人(大姐、大哥、二哥、三姐、四哥和我)二房二爸家兄妹四人(二姐、三哥、四姐和五哥)三房三爸家姐弟2人(五姐和勤弟)。</p> <p class="ql-block">这是奶奶亲手绣的小夹包,精致漂亮。她送了无数个给我,各种刺绣的,有大有小,各种颜色都有,还有缝在帽子上带的各种刺绣。那时小,我却不懂得它的珍贵,只留了这一个,其余的都送给我读书时在一起玩的同学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