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信念(下) 作者:鲍鹏山

高荃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那么,另一个问题出现了:</p><p class="ql-block"> 一心要用仁义的方法获取霸主地位的宋襄公,最后却惨死在他的信念之下。他后悔吗?他怨恨吗?</p><p class="ql-block"> 在回答宋襄公是否后悔怨恨之前,我们来看看他所仰慕模仿的伯夷叔齐。</p><p class="ql-block"> 伯夷叔齐让国饿死,他们怨恨吗?</p><p class="ql-block"> 很有意思,孔子的学生子贡还真的问过老师这个问题,孔子的回答是:</p><p class="ql-block">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人生目标,本来就是求道求仁,他们得到了。如此圆满,他们有什么怨恨?</p><p class="ql-block"> 是的,有些人,他们生来人世,其人生目标就是为了求仁。</p><p class="ql-block"> 那么,宋襄公怨恨吗?</p><p class="ql-block">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p><p class="ql-block">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p><p class="ql-block"> 显然,面对来自宋国贵族包括他曾经想让位于他的庶兄子鱼的责备埋怨,宋襄公对自己的行为及其严重后果——身受重伤并濒临死亡也没有怨恨和后悔。为什么?因为他也是求仁得仁。至少,他没有用不仁不义的手法去玷污他心中的神圣;恰恰相反,他用自己的失败,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这神圣。这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守死善道。</p><p class="ql-block"> 宋襄公不仅看穿了手段与目标之间的道德陷阱,还用自己的生命来填平这个陷阱。</p><p class="ql-block">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宋襄公岂能不知道,放强大的楚国军队越过泓水并摆好军阵,自己就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甚至自己的生命也将处于极度危险之中?</p><p class="ql-block"> 他其实是在杀身成仁!</p><p class="ql-block"> 这是又一出“末世争利,维彼奔义”道德剧,宋襄公其实是以死亡证明了他最有资格做这个时代的霸主。</p><p class="ql-block"> 而这个“霸主”真正想实行的,不是“霸道”,而是“王道”。他想超越管仲和齐桓公。按照孔子和孟子的观点,管仲和齐桓公几乎拥有了实行“王道"的所有天时地利,但是,他们门自己的格局和胸襟使得他们的事业大打折扣。</p><p class="ql-block"> 当因为有贤德之名而被宋襄公让位的庶兄目夷(也就是子鱼)批评他“君未知战”时,这对兄弟终于见出了高下:不是弟弟兹父不知战,而是兄长目夷够不着弟弟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所以,在我心中,宋襄公还是一个仁者。</p><p class="ql-block"> 有信念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仁者。</p><p class="ql-block"> 才能超越利害得失,不怨天不尤人,知我者其天乎!</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我们刚刚讲到了兹父目夷这对兄弟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什么叫境界?</p><p class="ql-block"> 我们再来看看陈蔡之围中,孔子和他的另一个学生子贡的讨论。</p><p class="ql-block"> 子路出,子贡入见。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脩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脩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的是什么呢?是境界!</p><p class="ql-block"> 农民的最高境界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p><p class="ql-block"> 工匠的最高境界是只专注于工艺的精进而不问是否讨好市场。</p><p class="ql-block"> 学者的最高境界是修养其道义,坚持其正义,而不是苟合取容!</p><p class="ql-block"> 境界之有无,取决于信念之有无。</p><p class="ql-block"> 孟子讲过类似的话,《尽心上》——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p><p class="ql-block"> 这个世界尽管并不完美,但是需要一个尽善尽美的标准。正如这个世界不存在一个完全合乎标准的人工作品,但是,这个世界需要一个完全标准的度量衡,否则,这个世界不但无从建设,还无从判断,甚至无从描述,它的存在都无法想象!</p><p class="ql-block"> 我们为什么需要信念?因为信念是这个世界的度量衡!</p><p class="ql-block"> 信念是这个世界的高标,它让我们仰望。</p><p class="ql-block"> 可是,孟子却又在另一个地方告诉我们:信念也是底线,它阻挡了我们的堕落。</p><p class="ql-block">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p><p class="ql-block"> 孟子反问我们:假如没有什么东西比生更重要,那么,不就凡是可以得生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么?同样,假如没有什么比死更可怕,那么,凡是可以避死的事,不都可以做吗?这两个“凡是”,必使人类堕落而无止境。所以,为了人类的崇高和自尊,人类必须建立一个道德底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不择手段,都不能无恶不作。那么,自然的,就必须有一种东西比生更重要,更值得我们珍视,这就是“义”。必须有一种东西比死更可怕,更要我门避开,这就是“不义”。</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信念!</p><p class="ql-block"> 信念,是我们获得尊严体面的必需品!</p><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头。</p><p class="ql-block"> 孔子在告诉子路“君子固穷”之后,他还有一句话:</p><p class="ql-block"> 小人穷,斯滥矣!</p><p class="ql-block"> 什么意思呢?有信念并坚守信念,确实并不能使我们一切顺遂,直至成功。但是,信念阻止了我们在不成功之后的堕落,并且阻止了我们在堕落之后,如洪水泛滥一般变成世界的祸害。(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