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读到了一段话:语文课文,将人生中应有的人格都给了学生。这些大家的作品,应该成为孩子们一生的种子;在意气风发的时候,在失意彷徨的时候,在笑看人生的时候,期待这颗种子,会开出花来。而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用比较的思维,去给这颗种子浇浇水。</p> <p class="ql-block"> 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东高地四小洪彦副校长和</span>长辛店七小王新艳副校长两位“坊主”带领下,春风——“比较”工作坊开始启动学习啦! </p> <p class="ql-block"> 按照计划,以《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这本书为依托,工作坊成员们结合平日教学工作心得,于 2022年7月17日晚7:30进行了第一次线上集体教研。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积极探讨,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两位校长更是在关键处,细微处给予适时的总结和指导。</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长七小的孔祥彤老师分享到: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特别是细致阅读了这本书的部分章节之后,我对于“比较阅读”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创意阅读”的方式——在比较阅读中,我们不仅没有偏颇方向(内容、情感、方法……),更能拓宽学生老师的视野,培养思维。“比较”的思想,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天窗。学习,是知识不断的勾连与缝合,我们在比较的过程中,就在做这件事。</p> 赵登禹学校的孟晓竹老师谈到:我们所学习的语文,表面上是教材书本上的语言文字,实际上这些文字不是静态的,而是鲜活的,充满清香的。走进文本,深入阅读,我们不但能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还能聆听到内心深处的声音,获得思想的熏陶和启迪,我认为,这就是语文给我们的莫大的享受。<div> </div> <p class="ql-block"> 长七小的贾力雯老师发言中提到:当我们以比较的视角去解读时,有时会发现其中的人物之间、事件之间、前后内容之间就存在着某种关系,如果我们善于挖掘,去巧妙地运用,让文本中的信息融会贯通、相互碰撞、进行对话,有时会碰撞出火花,有时会掀起波澜,有时会寻找到捷径,有时会柳暗花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丰台八中附小的刘迎春老师也分享她的收获:比较阅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辐射性和实效性,不禁想起了那一个个研究比较教学和编写教材的日子,也想到了我们当时设计的袋子,袋子上有一棵大树,我想起了当年师父说的话:比较阅读就是种树,比较阅读就是一棵树的价值。愿我们一路前行,一路研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乘着比较阅读的翅膀,展翅高飞。</p> <p class="ql-block"> 东高地第四小学 王红老师提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各个方面全面提升的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当中,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来提高阅读水平、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素养。《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一线教师深入研究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提供深入思考的方向与空间,常读常新,给予老师教学的灵感与创新的思维。</p> <p class="ql-block"> 卢沟桥二小 胡雪老师在读“比较阅读应用于课堂教学”这部分时,把这块内容和教材、新课标、备课进行联系着读,惊喜地发现:比较阅读教学的课堂,正是我们新课标所追求的课堂效果和目标。咱们的比较思想和新课标稳稳地契合。</p> <p class="ql-block"> 分院附属 彭燊老师重点谈到:比较是一种思维方式,比较思维是内在思考、判断、决断等过程转化为外在行为模式的依据,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在面对实际情况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方式也决定了学生通过阅读所获得的阅读的原生感受与体验,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是思维品质变化的根本,广度与深度都能够实现思维的多角度、体现思维的全面性,而在全面多角度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选择,是思维方式进阶,因此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从广度与深度上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让思维方式变得具有灵活性、批判性、创新性,可以从语文阅读指导向学生的生活实际。</p> <p class="ql-block"> 东高地四小学 张金璐老师分享到: 通过学习《比较阅读》一书,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学习“比较阅读”,不仅让我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更学会了“比较阅读”相关的教学设计。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法与案例的结合,让我真正学会了“比较阅读”这一教学模式。</p> <p class="ql-block"> 东高地四小陈丽艳老师这样说 :这真是一个锻炼多重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要比较、要梳理、要筛选、要提炼、要重组等等,最后输出表达。所以老师要锤炼自己的思维,逐渐让自己具有这样的敏锐性,善于发掘文本中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性和广阔性!</p> <p class="ql-block"> 长七小 王燕老师说:在这段时间的阅读与学习中,让我对“思维”二字有了新的认识与提升,也懂得了只有教师打开思维,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后续就是思考怎样将这些理论,学到的这些方法逐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中去,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 首师大附属云岗小学 李丽颖老师:比较课程的实践活动与本单元主题紧密相关,目的性、自主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清晰明确。学科融合的设计也具有前瞻性,多学科融合,在情境与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p> <p class="ql-block"> 东高地四小 张颖老师分享:在备课中,我们也从中吸取单元导读的精髓,也在每个单元授课前,结合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设计编写单元导读。</p><p class="ql-block"> 这种从自主阅读、精读到略读、推荐阅读的课文编排,从单元导读到阅读的深入、活动的开展、学科融合的体例编排,体现了科学有序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及比较能力的设计思路。</p> <p class="ql-block"> 在阅读中运用“比较”的思想,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即长在孩子身上的一种意识、方法和能力。相信经过我们多年的训练后,孩子能够在自主阅读中潜移默化、灵活巧妙地将“比较”的意识运用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