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偌大的陈氏村庄,繁衍生息至今户籍登记有3000多号人,存在超过700年的历史,居然没有一本族谱以记录来自何处,也不知未来路在何方。</p> <p class="ql-block">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下三图来自魏文贵先生的分享。魏先生说是2016年,“彰化县芳苑乡草湖保安宫进香团参访凤山祖庙的现场照片。彰化县有近十万人系陈井村先民迁徙繁衍的后人。开基地村名叫——陈井寮。彰化县有几家宫庙是凤山祖庙的友庙,供奉的是家乡传承过去的(大使公)。”</p><p class="ql-block"> 笔者有点好奇的是,2016年台湾族亲们,既然已经千里迢迢到了灌口,因何不愿回陈井走走?毕竟陈井有他们捐款修缮的1712年始建的家庙。这里面的隐情,令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 传统、血缘、家族……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台湾族亲一直在教会我们,应该如何的尊重、敬畏这些看似虚无缥缈却真实存在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两岸的差距,真的不止是人均财富的差距,不会是几十年就能追上的差距。</p> <p class="ql-block"> 近乡情怯!头顶烈日,陪集美区领导带台商寻根祖上故土,可惜故园巳毁,村不再村![难过][难过][难过]</p> <p class="ql-block"> 关于“陈永华与陈井村的关系“问题,我正式请托陈岱明族亲,找找台湾那头的文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 岱明族亲很给力,下午就发来部分资料。</p> <p class="ql-block"> 最为痛心疾首的是,我家的百年老宅,昨天下午, 已被夷为平地,永远地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 【本篇制作:陈福阵,厦门灌口人,“走寻老厦门”创始人,笔名“梦田农夫”,美篇昵称“走导老厦门”。主业为法律民工(执业律师),副业是码字小工(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