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海南做侯鸟《下》

🌷 我心依旧🍀

<p class="ql-block">  元月19日,结束了《分界洲岛》、《蜈支洲岛》、《大小洞天》等四天三晚精典旅程,回到澄迈。接下来在海南侯鸟生活四个月中所剩下的日子里,疫情反反复复,我们再也没有远游。由于澄迈离海口较近,我和刘静也不知去了多少次的海口与无数次的《骑楼老街》。</p> <p class="ql-block">  海口市《骑楼老街》有一种特别的魔力,能让人有瞬时穿越时光的错觉,仿佛时光倒回到十九世纪。大大小小的骑楼建筑沿着马路深入看不到尽头,优雅细致的外墙雕塑还带着些斑驳的痕迹,这些都是骑楼老街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风从南洋来,</p><p class="ql-block"> 渡君离琼乡;</p><p class="ql-block"> 衣锦荣归处,</p><p class="ql-block"> 骑楼遗时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木棉花又称“英雄花”。花朵很大,每一朵几乎都如饭碗那么大。而且花红如血,红艳却不媚俗。它的壮硕的躯干,顶天立地的姿态,英雄般的壮观。花葩的颜色红得犹如壮士的风骨,色彩就像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树梢,远观好像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极有气势。因此,历来被人们视为英雄的象征,所以木棉又叫做“英雄树”。</p> <p class="ql-block">  早春二月风光美,昌江木棉花正红。久闻海南木棉花别具特色,尤其是昌江黎族自治县的木棉花更是久负盛名,因而去昌江观赏木棉花的念头油然而生,并于2月24日得以成行。</p><p class="ql-block">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西部,素有中国木棉之乡的美誉。昌江木棉花盛开的季节是二至三月,在此期间去昌江观赏木棉花的游客纷至沓来,饱览两岸风景如画的十里画廊,登霸王岭一览层林尽染的山川美景,游七叉镇棧道沉醉于梦幻般的仙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  走进昌江,带有古朴风情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仿若“世外桃源”,喚起人们对“诗和远方”的美好向往。</p><p class="ql-block"> “排岸村”位于昌江县城往西14公里。北邻西线环岛高速公路,西靠昌化江畔,是一个全黎族同胞集居的村寨。这里享有“昌化江畔木棉红,黎乡风情醉游人”之誉。</p><p class="ql-block"> 我和刘静来到村口的小广场上,细细品味一番昌江的少数民族村寨。牵起黎家阿哥阿妹的手,跳起欢快的竹竿舞,虽然手脚笨掘,但却非常开心。</p> <p class="ql-block">  罗驿村位于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白连区境内。据考证,该村已有上千年历史,其所在地在宋代时是海南往西行的驿站,罗驿村的村名也因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罗驿村目前有火山岩古民居430间,房屋的墙体全是用不规则的火山石搭建而成,共计43860平方米,均坐北朝南。村里的道路也是用大小不一的火山石铺就。整个古村村落显得极具历史感,沧桑但不苍老。</p> <p class="ql-block"> 走进罗驿村,仿佛每一刻都在与古人交流,这是一个安逸低调却不甘寂寞的村落,它以不屈的姿态在现代世界里努力延续着先人留下来的传统,坚守着前人所经历的岁月,陪伴着后人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因为我是第二次来到罗驿村,对这儿的历史与典故略知一、二,所以我也不知觉的冲当了半个向导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走出罗驿村,我们步行在农村的田间小埂上。两旁的椰子树郁郁葱葱,清翠欲滴,迎风招展。绿,到处是绿。放眼望去:绿的草、绿的地,更多的是绿色的香蕉树和绿色的庄稼地。深绿、翠绿、淡绿、绿的丰富多彩,绿的让人陶醉,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12日,我和刘静再次去了海口,这次的目标是《五公祠》。</p><p class="ql-block"> 《五公祠》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是海南地区历史最悠久,建制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为丰富的古典寺庙园林景观建筑群,同时也是海南贬谪文化的发祥地。占地面积70余亩,始建于宋朝(960年一一1279年)。</p> <p class="ql-block">  《五公祠》内祭祀着五位唐、宋年间被贬海南的贤臣名相、忠义之士。他们是唐朝宰相李德裕,宋朝宰相李纲、赵鼎、及宋代大学士李光、胡诠,他们万里投荒,不易其志,为海南岛的文化教育、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雷琼道道台朱采修建了海南第一楼纪念五公,故名《五公祠》。后来便以《五公祠》称呼海南第一楼及其周围一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五公祠东侧有一高楼,名曰苏公祠,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建。苏东坡被贬来海南,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携子苏过在此金粟庵小住。苏轼父子北返后,海南学子经常在他住过的金粟庵饮酒赋诗或进行学术交流,以怀念这位“一代文宗”,久而久之,便把该处题为《东坡书院》。元代在此开设《东坡书院》,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重新修缮,改名为《苏公祠》。</p> <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海南的天气开始变热,甚至最高达到34或35摄氏度,做为北方人便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酷热难耐了。海南的侯鸟们纷纷开始北归,刘静姐惧怕热,于3月末便回山东了。因为沈阳回暖的较晚,所以我继续留在海南一段日子,与油贵阁夫妇每天两点一线:去大海、回家,周而复始,日子清闲、逍遥、自在。</p> <p class="ql-block">  5月8日,我结束了四个月的海南侯鸟生活,回到了沈阳。五月初的沈阳风和日丽,气侯宜人,到处鲜花烂漫。特别是大片面积的正在绽放的油菜花,一片金黄,就像在地上铺了一层黄灿灿的金色地毯,还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走近它浓浓的花香弥漫了整个大地,它带着我们走进了梦幻般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在沈阳的生活依然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 夕阳是迟到的爱,夊阳是未了的情。老年人完全可以自主地安排好生活,善待自己,这样便会内心富饶。探索外界有多广,挖掘自已有多深,决定了自己晚年生活有多幸福。活就必须活的有质有量。</p><p class="ql-block"> 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把所有的不愉快送给昨天,把全部的希望献给明天,把一切的努力留给今天。我深信不疑,我们会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