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采矿工程师发生在马氏家族之长鄄的趣事

岜宙艺术

<p class="ql-block">马一鹰/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直到1930年,我的祖父马国棠 [1]&nbsp;在鸟树下与长鄄交界处的银坑创办铅锌矿,高薪聘请采矿工程师(英国人)。是近代湖南矿业较早的探索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国采矿工程师一直住在新屋院子马国棠次子马笃材家。有一天,他行走在隘门口;从玉屏山做法回家的湴泥冲金公房道士马永芹(纫发),见到金发碧眼的他以后大惊,以为撞鬼了,使出浑身解数,各种法术用尽,也没有搞明白。最后,各自在马国棠、马楚材、马笃材等人面前诉说着委屈;马永芹说:“今天撞见鬼了,这是我见过的最凶猛的鬼,搞不定。”英国采矿工程师说:“今天撞见一个疯子,真是莫名其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概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铅”写作“钅公”,商代中期在青铜器铸造中已用铅;由于铅矿中多含有银,古代为了提取白银,因此大量开采并冶炼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是最早发明炼锌的国家,古代称锌为“倭铅”;炼锌,据史料记载至迟在10世纪的五代就已能冶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旧中国时期铅锌业基础薄弱,只有几个规模小的矿山和工厂;采矿、选矿、冶炼基本上土法生产;最高年产量,铅8900t、锌7100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96年湖南矿务总局的成立,标志着近代湖南矿业的出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14日“腾讯网”发布的《新化:曾经的“民国一流县城”、“楚南望邑”》一文中记载:“1900年前后,湖南新化锡矿山锑矿成为与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平江黄金洞金矿并列的湖南三大矿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锑价猛涨;产量占全球总产量一半以上,被誉为‘世界锑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直到1930年,长鄄马国棠在鸟树下与长鄄交界处的银坑创办铅锌矿,高薪聘请采矿工程师(英国人)。是近代湖南矿业较早的探索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公房马少焱认为:“此举,意味着20世纪初的长鄄,已出现工业文明;与当时的国际同步接轨并行走在中国的前列;这,非常了不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岩口彬公房马河春在2022年7月7日“美篇”发布的《银坑是个好地方》一文中写道:“1954年,我在隆回三中读初二时,学校组织师生去银坑参观了当时的隆回铅锌矿矿区。这个铅锌矿,由长鄄前辈马国棠(国学生)创办,高薪聘请采矿工程师(英国人)。以前,人们以为此处产银,所以历来把它称为“银坑”。其实,它的主要成分是铅锌矿。我们师生在这里大开了眼界:第一次见到了亮晶晶的有色金属铅锌矿;第一次下了矿井,见到了矿工们头戴矿灯,在坑道内生产的辛劳场景,体会到了矿工的艰辛。马国棠前辈的实业救国之举,为解放后隆回地方国营铅锌矿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矿藏是永远在地下躺着的,然而,若没有前期的开发,到了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开采时,必然耗费更多的财力啊。所以说,此矿的出现,宗亲国棠老前辈,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关资料记载:银坑这一片区的铅锌矿建矿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比较大型的铅锌矿有好几家;当时的年产约100吨,纯手工凿岩石;在曾家坳设冶炼,整个过程全靠人工挑担,可想而知有多艰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铅锌业发展很快。本世纪以来,中国铅、锌产量已雄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最大的铅锌生产大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银坑&amp;周边地形图(军师/蔡佐军供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湖南新化锡矿山南矿老采矿场遗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方铅矿”中常常含有银,因此用来作为提炼银的资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由于“闪锌矿”的光泽和外形都很美,所以真结晶往往作为宝石来使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马氏宗祠旧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2] 槽门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补充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屋院子的雕花门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nbsp;</p><p class="ql-block">马国棠:辛亥前后湖南地方自治运动的研究者、近代湖南矿业较早的探索者。马介亭第四子。派名寿性,字命长,号道生,又号芝仙。出生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先后毕业于京师国子监(国学生)和湖南地方自治研究所。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直到1930年,在鸟树下与长鄄交界处的银坑创办铅锌矿,高薪聘请采矿工程师(英国人)。</p><p class="ql-block">补充:</p><p class="ql-block">N O.1</p><p class="ql-block">1906年,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开明人物开始提出“实行地方自治为立宪之根本”的主张;在群臣呼唤下,清廷于1907年发出上谕,同意在部分省份先行试办地方自治;1909年,直隶、奉天、广东、湖南等少数省份成立了地方自治研究所,培训自治人才;从日本法政大学毕业的立宪派政治人物、教育家罗杰担任湖南地方自治研究所所长;清末开始的自治运动一直持续到1914年袁世凯下令停止为止。马国棠,从京师国子监毕业后,又进入湖南地方自治研究所;热心投身于湖南地方自治运动的研究和实践;此时的他非常年轻,也就20岁刚出头。湖南因其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不仅是当时地方自治的首倡省,也是率先制定和通过省宪的第一省;湖南自治实践具有不容低估的积极意义。同一时期和他在湖南地方自治研究所学习的有湖南大学校长、长沙明德学堂创办者胡元倓,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熊瑾玎,儒生、学者许峙衡,宁乡都总黄石峰,隆回四都国学生刘继藜等。(值得一提的是,袁隆平的祖父袁盛鉴第一次参加乡试就考中举人,后来毕业于江西地方自治研究所。)</p><p class="ql-block">N O.2</p><p class="ql-block">英国采矿工程师一直住在新屋院子马国棠次子马笃材家。有一天,他行走在隘门口;从玉屏山做法回家的湴泥冲金公房道士马永芹(纫发),见到金发碧眼的他以后大惊,以为撞鬼了,使出浑身解数,各种法术用尽,也没有搞明白。最后,各自在马国棠、马楚材、马笃材等人面前诉说着委屈;马永芹说:“今天撞见鬼了,这是我见过的最凶猛的鬼,搞不定。”英国采矿工程师说:“今天撞见一个疯子,真是莫名其妙。”——马铁凡提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nbsp;</p><p class="ql-block">于右任: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民国开国元勋、同盟会骨干、南社重要成员。曾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达34年;同时,他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的创办人之一,并担任复旦大学校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