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毛主席学创业修炼之激励艺术(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毛学传播者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里所说的“贤”就是要学习的榜样,努力的方向,各个方面的标尺。足见,古人对于榜样的作用就已经非常重视了。榜样是一群人在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能够成为众人竞相效仿的楷模,榜样能够激发大众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家的道德素质和觉悟,产生极强的凝聚力。很多人都懂得“榜样教育”的重要性,所谓的“榜样教育”对个人来说是一种常见的学习和提高途径,即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学习,,从榜样那里获取新行为的信息;模仿榜样的所做所为,接受榜样行为和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独特的人格特征。<br><br> 毛泽东曾经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革命年代,他推出了以白求恩、刘胡兰、张思德为代表的榜样,并要求全党全军认真学习,争取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和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树立的这些榜样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情绪,激发了全党全军为革命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建国之后,毛泽东又树立了以雷锋为代表的榜样,提出了“向雷锋学习”的口号,全国上下又掀起了一片争相学习雷锋的狂澜,毛泽东树立榜样的目的就是要让全国上下继承和发扬大公无私、乐于助人、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以便在整个社会中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政治风气。他曾说:“应将各地典型的好人好事加以调查分析和表扬,使全党向这些好的典型看齐,发扬正气,压倒邪气。”当然,毛泽东树立其他榜样的前提就是,他本身就是大家心目中的最高榜样。<br><br> 关于榜样的号召作用,我们能够从一个故事中一窥端倪。《战国策·燕策》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br><br> 战国时期,燕国国君燕昭王求才若渴,然而别人却疑心燕昭王不过是叶公好龙而已,并不是真的渴慕人才。就这样,燕昭王始终找不到可以治国安邦的可用之才。<br>  <br> 后来,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国君,愿意拿出千两黄金购买千里马,然而即便有如此丰厚的酬劳,三年时间过去了,还是没有买到千里马。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于是国君派手下携带黄金火速去买,可是,等他们到了那里的时候,千里马居然死了。被派出去买马的人于是花了五百两黄金买了一匹死的千里马。回来之后,国君暴怒,他忿忿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不出数日,就有人送来了几匹千里马。<br>  <br> 讲完了这个故事,郭隗又说到:“大王既然想要招揽人才,不妨先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假如像我郭隗这种见识鄙陋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见识在我之上的人,必定会闻风而来。”<br>  <br> 燕昭王听了郭隗的建议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结果没多久就出现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燕国的良将贤士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齐国的阴阳家邹衍,以及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就这样,贫困落后的燕国一下子变得人才济济起来,从此以后这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强国。<br><br>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燕昭王通过拜郭隗为师,树立了这么一个榜样,使得其他国家的人才都趋之若鹜,云集到了燕国,这就是榜样的作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同样要在企业内部树立榜样,企业中的榜样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脱颖而出的各种先进骨干分子、劳动模范、标兵等。他们是企业员工中的优秀分子,也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带头人,也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重要载体。<br><br> 企业内部的榜样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平时工作于普通员工之间,遍布各个岗位,与员工朝夕共处,其高尚的品格和优秀的言行能够引领广大员工去学习和效仿,从而能够默默地提高其他员工的素质。当然,企业管理者自身也要成为企业的榜样,中国有句古话:“上梁不正下梁歪”,管理者只有为员工做出一个好的榜样,才能够更好地领导员工,管理企业。<br><br> 当艾克卡出任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经理时,公司内部正如同一盘散沙。在这种情况下,艾克卡认为,目前最为重要的措施就是动员全体员工振兴公司。那么,怎样才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呢?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于是,在公司最困难的日子里,艾克卡主动把自己的年薪由100万美元降到1000万美元,他的这种超乎寻常的牺牲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公司的全体员工,很多员工因此感动得流泪,他们也都像亚科卡一样,团结一致、不计报酬,自发地为公司辛勤工作。结果,不到半年,克莱斯勒公司就从危机的泥沼中爬了出来,并成为拥有亿万资产的跨国公司。<br><br>  我国有句古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下属的心目中,管理者就是他们要学习的榜样,员工总会将自己的领导当做学习的对象和想要达到的目标。他们会模仿管理者的工作习惯和综合修养,不论其是好还是坏。<br><br> 对于员工而言,管理者的德行就是他们的一面指南针。因此,管理者希望员工能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率先垂范。在企业中,管理者如果能够做到以身作则,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那么这种向上的精神和激情就会感染和影响到员工,让全体员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会在企业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但是,假如管理者不仅不能以身作则,反而处处违反公司规定,比如经常迟到、早退,吃完午饭后迟迟不回到办公室,打起私人电话来天马行空,没完没了,不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工作上的话,那么他手下的员工也可能会变成这样的人。<br><br>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的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管理者是风,员工是草,风往哪边吹,草就会往哪边倒,企业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比如,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和进取心,富有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这成为微软公司企业文化的鲜明特点;而IBM公司的情况则与之恰恰相反,由于其创始人托马斯·沃森为人严谨、计划周密,在公司内部几乎为每一件事都制定了严格的规则,所以IBM公司的企业文化特征就表现为谨慎与稳健。<br><br> 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时刻都要牢记,任何一个企业对于它的管理者而言都是其观点、力量、信心、忧虑和缺点的一面准确的镜子。管理者必须要以自身的言行为为员工树立一个标准,为他们树立一个榜样,这样才能更好地领导员工,团结员工,才能让员工为企业发挥最大的能力。管理者要在工作中始终牢记,自己是员工心中的楷模,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无论何时,管理者都要走在员工的前面,并引领他们前进的道路。<br><br><b>下一节分享的内容:<br>遇到挫折不能懈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