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互切磋,名师领航明方向

岭南过客

<h3>  淡淡荷香迎盛夏,孜孜学习正当时。广东省强师工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研修培训进入第三天,我们的学习依旧如火如荼,炎炎夏日让大家的学习热情依旧高涨。上午的课堂为理论和实操结合课程,由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名师李玉老师主讲。为调动各位学员的积极性,李玉老师采取现场说课和现场点评的方式,真实融洽、自然生成、活力灵动的课堂让全体同学以高度地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融洽而热烈。今天的说课评课的内容是九年级道法上册第二课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来自尖刀一排、乘风破浪组、道法三队、卓创小组、畅通五组的六名学员郑春山、沈慧莹、钟雪芳、黎慧姬、刘华华、黎嘉文分别进行了精彩纷呈的同课异构说课,六位学员各自大显身手,说课亮点频出、风格迥异,高潮迭起,赢得了学员一阵阵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吴沛仪老师更是以一节独具匠心、设计精妙、堪称典范的议题式教学设计《创新改变生活》赢得了所有学员的称赞,吴老师以“杂交水稻为什么行”作为总议题,以三个子议题“探杂交水岸到培育之路”“逐杂交水稻照耀之光”“弘扬一颗好种子精神”串联起整节课堂,一例到底,感受议题式教学之美。吴老师更是以“杂交水稻为什么行”这样的显性教育却又隐性地让学生深刻认同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时代三问”,做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润物无声,育人无痕,实在精妙。七位老师说课结束后,学员代表刘朝春进行了点评。随后,李玉老师逐个逐组对六位选手的说课进行了精准的总结点评,或指出优点,或提出改进之处。李玉老师充分肯定了所有学员老师的说课均能很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精准诊断学情,并以最新课标要求和道法课程核心素养设置教学目标,科学设定教法学法,精妙设置教学过程,很多选手还从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重新解构和解读教材,或以议题式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或选择新颖、接地气的情境素材,或以教学评一体化进行课程设置,或将素养目标细化分解,层层推进,步步为营,逐步落实……李老师以一线名师的独特视角进行了精彩地点评,她的点评高屋建瓴,大道至简,全是真知灼见,却又深入浅出,干货满满,在评点中穿插理论讲授,在理论阐释中又穿插案例讲解,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和启发。下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刘石成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深度备课》的文化大餐。刘石成教授客观精准剖析了我们思政课教师在备课时存在种种的问题,并给大家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深度备课的考量八大因素。①纲领:教育文件②依据:课程标准③根本:文本教材④归宿:教学目标⑤支点:基本学情⑥关键:教学方法⑦工具:历年真题⑧素材:时政热点。围绕上述八大因素,刘教授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地为学员进行深入讲解与经验分享。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为了调动学员积极性,刘老师充分进行双边互动,不断收集一线教师学员的教学困惑,解决学员的工作难题和痛点,和谐的课堂氛围自始至终萦绕教学过程之中。一个下午的满满干货,让学员们深刻领悟到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有大视野、大情怀,大格局,要高度重视文件和会议精神解读,要高度重视课程标准的细化剖析,也要重视学生成长需要和实际,了解学生认知规律,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学科育人目的,重视学生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真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br>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专家引领促发展,学思践悟行致远,有了名师的引领指航,我们的教育之路不迷茫。</h3>

学员

教学

老师

素养

备课

李玉

课程标准

议题

学生

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