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问题,“实”在研究

李yong

——2022年台州市教育科研骨干高级研修班学习简报(二)2022.7.18<br><br>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教育需要仰望星空<br>教育也需要脚踏实地<br>如果说第一天的培训,<br>让我们望见了教科研的灿烂星河,<br>那么今天的培训,<br>则让我们触摸到教科研的呼吸与脉搏。<br>如何管理课题?<br>如何梳理和总结成果?<br>如何撰写和修改成果报告?<br>大咖如云,面对面指导,<br>培训迎来饕餮盛宴。</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一、 真实,课题开展与总结的细致指导</font></h3> <h5> 上午,浙江省教科规划办副主任沈佳乐老师为全体学员作了《从“关键性”看课题的开展与总结》的专题报告。沈主任认为第一个关键是“进度”,要抓好关键人,课题组成员要在态度上赞同,行动上参与;抓好关键步骤,引入企业管理的流程,在“愿景”、“组织形式、“成果推广”等环节下功夫,出成效。<br> 第二个关键是“深度”。她强调课题研究一定要异质化,要有个性和创造性,要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儿。<br></h5> <h5> 第三个关键是“效度”。她指出课题研究要使用正确的研究方法,拿出客观性的材料,过程性研究比成果更重要。<br> 此外,她还分享了成果整理、文献查阅等环节的高效策略,干货满满,使参与培训的老师受益匪浅。<br></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二、 真实,教科研大咖的面对面指导</font></h3> <h5> 专题报告后,培训迎来了一个高潮。林正范、任学宝、朱永祥、沈佳乐、俞晓东、俞国娣六位教科研大咖,和所有学员面对面交流,一起把脉和问诊六个获得台州市一等奖的教科研成果。</h5><br> <font color="#ff8a00">小学组:</font>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台州市学院路小学 吴倩倩</font></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提振乡村美育发展的乡土资源库建设研究》</span></div><br></div></h5> <h5> 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是活的文化,是人类的精神遗产,其中乡土资源的主要传承方式就是师徒代代相传、口口相传、手把手传授。基于乡土资源传承的特点,通过城乡共同体建设坚持问题为导向,以“乡土资源库”为切入点,建立有效的互动和协同的通道,梳理浙美教材和整合乡土资源,构建完整和系统的乡土资源课程平台,从乡土资源如何发掘与梳理的多方素材筹集途径、乡土资源库如何建设的构建机制实现共建共享、乡土资源库如何在乡村美育中实施三个方面实现策略和行动的优化。城乡共同体建设中让乡土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中提振乡村美育的发展,给学生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进而达到活态传承目的,形成文化自信。</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椒江下陈街道中心小学 吕剑虹</font><br></div><div>《童心梦工场:“三全育人”的劳动教育研究》</div></h5> <h5> 学校以校本资源为依托,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下陈地域特色为载体,创建劳动教育环境;以职业体验为理念,丰富劳动教育体验;以多维评价为抓手,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由此,开设“童心梦工场”劳动教育课程,探究“三全育人”模式下的劳动教育,为区域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黄岩区院桥镇中心小学李运玲</font></div><div>《五育融合: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新劳动教育实践研究》<br></div></h5> <h5> 通过“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以“基于STEAM理念的新劳动教育”的方式,既赋予劳动教育原始体力劳动的感受,又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科课程整合化、学校活动融合化的形式,解决当下各育之间的相互割裂、对立甚至相互矛盾的弊端,解决劳动教育的课时不足、五育分割、课程单一等问题,使五育融合得到有效的实施的相关成果进行汇报。学校结合校园文化把“白鹭”作为文化标志,融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念,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到校本课程中,设立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有序进阶课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劳动教育,在每个学段课程中都以项目化的形式设立生命成长的阶段性目标,使学生体验和明白生命成长的意义,达到以劳育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h5> <font color="#ff8a00">专家点评(一):“乡村美术资源库”</font> <h5> 专家团队充分肯定了该课题成果的选题角度和现实意义。同时也高屋建瓴地指出要厘清课题核心词的概念界定,聚焦“库”,围绕“建”与“使用”两个关键路径。着力研究“建哪些库”“库如何有效检索”“库如何高效使用”等问题。专家组还建议要思考资源库的组织架构,在追求广度的同时,更要追求深度,形成系统化的乡土美术资源,使资源库更有生命力。同时还要加大技术支持,使资源库建设更加条理清晰,易于使用。</h5> <font color="#ff8a00">专家点评(二):“劳动教育”</font> <h5><font color="#ff8a00">朱永祥院长点评:</font><br> 1.小学的劳动教育,要确定几个核心的主张。如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养成爱劳动、长期劳动、坚持劳动的习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培养学生一种品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br> 2.要把关注点从设计劳动项目转变为设计劳动教育项目,突出劳动过程的教育性。要建构项目化的劳动过程,培养学生劳动的规划和设计意识,真实展示劳动全过程。<br> 3.两个成果都要进一步聚焦亮点和特色,删繁就简,不贪多贪全,集中精力做好重点工作。<br><font color="#ff8a00">俞晓东院长点评:</font></h5><h5> 1.课题的题目需要再斟酌。如题目中的“新劳动教育”新在哪里?是时代新、方法新还是内容选择新?“五育融合”,报告中没有呈现融合以及如何融合的内容。因此,在确定题目的时候要突出重点和亮点,不要面面俱到。<br> 2.切入点不够精准,亮点不够突出。如怎么融合,可以通过项目化的形式将德智体美劳全部融合,彰显本课题的亮点,而不是德、智、体、美、劳一个方面一个方面阐述。<br> 3.操作过程的撰写不够规范。不能用写论文的思路写成果报告。要整体架构,通过结构式的系统思路,用成果报告的思路来写。<br> 4.成效比较空泛。应该挖掘本课题的亮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如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影响未来发展的劳动品质等,成效中多花点笔墨撰写。<br><font color="#ff8a00">俞国娣校长点评:</font><br> 1.成果中应该要有管理创新的点,站在学校的层面推进,突出课题基于学校整体架构的特点。<br> 2.建议开展劳动评价的深入研究,深度思考如何突破评价这一老大难问题。<br> 3.做好劳动教育的定位思考,如怎么做下去、用什么时间做、增加课题成果的推广价值。<br></h5> <font color="#ff8a00">中学、幼儿组:</font>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临海市河头镇中心幼儿园 朱湘云</font></div>《野趣游戏:乡村幼儿园在地资源的开发与运用》</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现代孩子缺少玩伴,天然的游戏场被逐渐“蚕食”,自然游戏群体难以形成,他们更多和“洋娃娃、乐高、积木”一起玩,过度沉迷电子游戏。课题组成员充分开发自然环境中的野趣资源,遵循孩子们的天性,利用大自然中的原始材料引领孩子体验探究,力求在大自然的情境中释放和激发儿童天然的野性,以“野”激趣、探“野”寻趣,努力培养“乐探究、勇创新、善表达、慧运动、乐传承”的“野”孩子。他们从“材料重构、时空重构、运行重构”三方面进行野趣游戏的开发与实施,以“多向度·高密度·同频度”实现多主体化、可视化、趣味化儿童自主性评价,形成了:“实践循环链、建构立方体、师幼互动式、亲子共创式、4P新教育” 五大指导策略。利用在地资源开发的野趣游戏惠及儿童的成长,使孩子们的探究力、创造力、表达力、运动力、传承力,呈井喷式发展。</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温岭市级机关幼儿园 瞿云琴</font></div><div>《四方评价:助力幼儿个性发展的多主体评价研究》<br></div></h5> <h5> 《四方评价:助力幼儿个性发展的多主体评价研究》,紧扣幼儿、教师、家长、社会评价主体,探索出“幼儿对参与活动的展示评价”、“教师对引领活动的反思评价”、“家长对活动过程的互动评价”、“社会对幼儿成长的舆情评价”四大评价策略,以不同评价主体追踪儿童学习的不同状态,实现四方合力有效评价,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不断支持、推动儿童的学习,调整、完善实施过程,以科学、严谨的整合性评价推动儿童的个性化发展。该成果探索出了多元创新的评价工具、搭建了携手互动的评价平台,多主体合力评价机制也为科学严谨的整合性评价提供了有效的经验支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台州中学 徐玲玲</font></h5><h5><font color="#333333">《指向化学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font></h5> <h5>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基于核心素养和大单元教学的研究成为热点。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出发,以真实情境为点、以任务驱动为线、以素养发展为面,结合人教版化学新教材(2019年)的教学实践,阐述如何有效开展大单元课堂教学。<br> 本研究认为,单元主题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情境性。单元主题确立要与学生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构建生活情境与化学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学会用化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情境中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二是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丰富的系生活的数学体验活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交流、积极合作、学思结合的过程中“活”“动”起来,实现“做中学”。三是适切性。单元主题的确立要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生活经验及能力水平为基础。</h5> <h5><font color="#ff8a00">专家点评(一)“野趣游戏”</font></h5> <h5><font color="#ff8a00">林正范校长点评:</font><br> 1. 文本中增加篇幅,阐述怎么重视自然环境,如何创设自然环境的相关理论。<br> 2. 每个游戏的设计,除了关注自由地玩,快乐地玩,更应该关注如何在玩中探索自然,探究奥秘,更应该关注如何引导幼儿去探索,在这点上要再提炼,形成体系。<br> 3. 要在游戏的社会性上再次挖掘,突出游戏的教育价值,在发展幼儿社会性作更深入阐述。<br><font color="#ff8a00">任学宝主任点评:</font><br> 1. 对于课题概念要再清晰,要区分和其他游戏的区别。<br> 2. 大多是经验的总结,缺少学理的支撑和指导,撰写文稿的行文方式有偏差。<br> 3. 策略上比较宏观,不够落地,缺乏与目标的对应关系。<br> 4. 课题实施和课题成效缺乏因果关系,对应性还不够强。<br><font color="#ff8a00">沈佳乐副主任点评:</font><br> 1. 要再理一理课题内部的逻辑,使课题研究能走向深入。课题的组织架构,分块有交叉和矛盾,需要对“六趣”进行再次梳理。<br> 2. 每一个板块和策略,需要增加学理支撑,增加课题研究的科学性。<br></h5><h5> 3.文本的阐述需要 再清晰一些,特别讲清楚怎么研究,研究得怎么样。</h5> <h5><font color="#ff8a00">专家点评(二):“四方评价”</font></h5> <h5></h5><h5><font color="#ff8a00">林正范校长点评:<br></font> 1.评价的核心概念是价值判断,在四方评价中,如何让每一方的价值判断更加清晰。如果各方价值判断不一致,多元评价就无法形成合力,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因此,文本中需要对这一块作更清晰和具体地阐述。<br> 2.要对四方进行切分,突出重点,明确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提升课题的实效性。<br><font color="#ff8a00"> 任学宝主任点评:</font><br> 1.对于指向问题,需要更加清晰。评价是形成规范,还是形成个性?需要思考,阐述更清晰。<br> 2.评价方式过多,评价维度不清,评价细化不够,这些都需要再梳理,让课题更加科学。<br><font color="#ff8a00"> 沈佳乐主任点评:</font><br> 1.如何让课题往深入走?要关注制度性建设,打破旧知识,建立新秩序。成果中要思考如何细化评价新的制度和规范,让课题更具推广价值。如评价表格,除了采集数据外,更需要思考如何改进和挑战,突破原先的评价方式。<br> 2.四方评价中,幼儿评价更多还是以成人视角更多,属于被评价者,这一点如何有创新点,需要再思考。</h5><h5><br></h5> <h5><font color="#ff8a00">专家点评(三)“大概念教学”</font></h5> <h5><font color="#ff8a00">林正范校长点评:</font><br> 1. 大单元非常热门,你的课题的突出亮点是什么?大单元设计如何与核心素养建立更好的对接,这一方面,阐述得还不够清楚。<br> 2. 大单元需要项目式主题活动,你的项目活动是如何与核心素养匹配的,怎么通过项目式,系列式活动,精准体现核心素养,这点也不够清楚。<br><font color="#ff8a00">任学宝主任点评:</font><br> 1. 第一点改成价值导向,因为这个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关键。<br> 2. 探究实践中的相关标题作一下调整,使得与前面目标建立更好对应关系。<br> 3. 评价板块略显单薄,需要细化,补充具体的路径和策略,让学习评价与核心素养建立对应,更具操作性。<br><font color="#ff8a00">沈佳乐主任点评:</font><br> 1. 所提的问题和策略,有些泛化。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结合教学和核心素养,修改标题表述。<br> 2. 要更新文献资料,让文献更具前沿性。要多参考和吸收更科学,更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从中找到细化的灵感,用以突破课题的瓶颈。<br></h5><h5> 3.要再聚焦一个落脚点,让课题往纵深处研究和发展。</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三、 真实,与网红校长的深度互动</font></h3> <h5> 下午,中国当代教育名家、海亮教育总校长、湘湖未来学校校长叶翠微为大家做了别开生面的一堂开放式讲座。没有PPT、没有稿件,他像松柏一样屹立在讲台上,自信又从容:“来提问吧。”这是一场真正交互式的教研讲座,教师们被卷入其中,不再只是听众。面对老师们包罗万象的提问,上到区域育人方针、下到学生个性培养,叶校长无不娓娓道来又入木三分。</h5> <h5> 他告诉大家职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享受课堂,只有快乐才能带来活力和张力;他认为育人和育分不是对立体,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师的职能就是如何联动这两者,找到平衡点,挖掘学校的特色,提升学生能力;他教校长们如何以心换心,唤醒老教师的职业活力、开拓农村教师的眼界、提升教师们的职业成就感,找到突破口,形成教育正循环;他教大家如何“说人话、做人事”,如何从学生和教师切身需要出发,用更开阔的眼光去看待教育,如何培养和欣赏多元人才,如何做到“手中有计囊、眼中有大爱”。<br> 他说“教育要有适度的乌托邦,要有一颗浪漫的心”。叶校长是一名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灵魂的歌者,站在讲台上如此自信,因为他对教育已如庖丁解牛。从叶校长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教育的蓬勃、未来的希望。<br></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四、 真实,与灵魂对话的研修感悟</font></h3> <h5> 炎热的夏日,在古色古香的银湖书院里,我们教育科研骨干高级研修班正式开班啦!为期5天的高质量培训中,我们有一流的课程、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服务,我们必定会有一流学风、一流的收获!</h5><h5> 上午沈佳乐老师的讲座《从关键性看课题的开展与总结》向我们阐述了课题研究的三个关键:进度、深度、效度。<br> 沈老师引用吴康宁老师的一段话向我们介绍了两类关键人。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态度和行动协同支持的关键人。课题成果的产出、落地都离不开人的作用。有了关键人的支持,我们的课题才可能顺利开展。接着,沈老师帮我们厘清课题实施的关键步骤: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靠近、新建组织结构、新制度的配合以及成果的推广。这就是课题研究的提纲挈领,道出了研究进度中的重难点知识。在深度上,沈老师结合实际案例,采用金字塔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四个梯度。我们明确了今后课题研究的努力方向:依据独特的理论框架解决一个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当然,我深知要做到这个深度自己还需要很长的努力空间。但是,我可以从从做一件和别人不一样的事儿开始,逐渐向设计性地做一件别人不一样的事儿转变,最终向目标靠近。<br> 如果说沈老师的讲座是理论知识,那么三位老师的优秀教科研成果展示评论会就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实践。专家的现场点评让我们在具体的案例中,进一步明确今后课题研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需要通过关键词关系的搭建,厘清课题研究的逻辑关系,这是研究课题的框架。我们需要围绕课题研究的主题,展开问题串的设计、成果的展示。我们需要注意成果展示的科学性、关联性……<br> 感谢专家们在这炎热的夏日带来的知识盛宴,我们如饥似渴的吸收着。</h5><h5> <font color="#ff8a00">——台州市黄岩中学 袁丹晔</font></h5> <h5> 2022年7月18日,这是台州市教育科研骨干高级研修班培训的第二天。这是大咖云集的一天,也是干货满满的一天。既有理论和操作层面的教科研指导,也有当代教育名家的教育情怀和教育心得的分享。<div> 下午是当代教育名家海亮教育总校长、湘湖未来学校校长叶翠微校长的讲座,他的讲座别具一格,在现场的对话中徐徐展开,充满生成和未知。无论是“要像保护熊猫一样保护学生的特质”、“让教师有一种弹性生存空间,享受课堂,有活力,有张力”还是“实践育人,在育分和育人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教育家的格局、情怀和人格魅力。</div><div> <font color="#ff8a00">——临海市桃渚中学 王西富</font></div></h5> <h5> 当研究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也许会随着惯性一路前行,可前行的方向是否一如初心?静心去辨识与取舍,从注重教学方法走向更新教育观念,从注重集体教学走向保教全过程,从注重教材执行走向课程调适创生,从注重结果性测评走向形成性评价。每一次的选择,都让研究的意义更为彰显。而选择的理由始终如一,那就是回归教育的本源。<br> 研修能改变思想。在这里,聆听专家的课程,与学友畅叙己见,收获的不仅仅是友谊和智慧,真诚和热情,思考与行动,更是一种暗流涌动的精神和力量,这股力量会推动着我们发掘更好的自己……</h5><h5> <font color="#ff8a00">——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 郑轩</font></h5> <h5> 一次学习一次成长。今天我有幸聆听沈主任《从“关键性”看课题的开展与总结》的报告,顿时茅塞顿开,对于课题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都说课题研究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课题成果的梳理总结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div> 沈主任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让我明白了课题成果的撰写并不是一件难事,要想做好成果就必须做好前期的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研究工作,让研究落在实处。往往许多年轻的研究者都有一个误区,成果一定要在最后的时候才能梳理出来,从来没有在事先做好布局、规划。而实际上,从文献查阅、研究方法 、研究框架到最后的总结报告撰写,每一个研究环节都至关重要。<div> 沈主任指出要有深度地开展课题研究相关工作,学会做一件与别人不一样事,研究过程中做好结构性思维,让自己的报告有内涵有深度,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是一个学习者应有的态度。学习让我不断思索、不断突破、不断提升,我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br></div></div><div> <font color="#ff8a00">——黄岩头陀小学 章陈红</font></div></h5> <h5><p> 上午,聆听了朱永祥院长、俞晓栋院长、俞国娣校长对三位老师课题成果的指导,引发了我们对课题研究的深思。特别是朱院长在给老师的成果指导中,发表了对劳动教育的高水平解读。听完他的见解后,我们对我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有了新的想法。劳动教育,不仅要在侧重孩子发展的基础上明白它的教育价值,更要分学段培养孩子自主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尊重劳动成果。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促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p> <font color="#ff8a00">——仙居 朱卫燕 王瑛</font></h5> <h5> 学习即提升,改变即成长。今天听了浙江省教科规划沈佳乐副主任的讲座,她从三个关键词:进度、深度、效度出发,给了我特别的思考:一是改变思维。善于转变自己的思维,有时比努力更重要。二是改变位置。懂得适时转变位置,成为一束照亮别人的光,也才能被他人照耀。三是改变方向。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很多时候,改变方向,及时放下止损,择道而行,方能柳暗花明。</h5><h5> <font color="#ff8a00">——仙居县官路镇初中 朱悠艳</font></h5> <h5> 与教育的不确定性共舞。上午听了浙江省教科规划办副主任沈佳乐的讲座,一个关键词“不确定性”给了我特别的思考。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随时会发生变化,教师所预设的教学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的乐趣在于未知与不确定。若想成为一名智慧的教师,就要学会接受不确定性,努力在不断变化的课堂中、教育改革中,适应变化,以行动来找到自己的位置。若想成为一名智慧的校长,学校改革的愿景不是“确认——传播”的模式,而是在领导人和组织成员间不断勾画、反馈、修正和塑造的过程。拥抱变化,与教育的不确定性共舞。</h5><h5> <font color="#ff8a00">——仙居县官路镇中心幼儿园 张丹霞</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真实,是万事万物的基石。培训是,教育是,做人也是。</font></h5>

课题

教育

评价

劳动

研究

成果

点评

如何

学生

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