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色马路东平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都居住过的小马路

放飞心情

<p class="ql-block">东平路(Dongping Lu),位于上海市徐汇区东北部。东起岳阳路,西至乌鲁木齐南路。长400米。民国2年(1913年)筑,以清光绪六年(1880年)法国驻沪总领事名命名贾尔业爱路(Route Francis Garnier)。民国32年以东平改今名。东平路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风韵。而躲在树荫后的老建筑们,门口大多挂着“优秀历史建筑”的铭牌,彰显着这条马路不平凡的过往。旧上海的东平路,仿佛是民国版的“比弗利山庄”,集中了许多名人豪宅;最巧合的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不约而同地看上了东平路这一“黄金地段”,在东平路上都有住宅。难怪,上海人总爱用“贵气”来形容这条马路。</p><p class="ql-block">东平路1号——席家花园</p><p class="ql-block">席家祖上是苏州洞庭帮的席正甫,汇丰银行一切对华业务都是席家在控制着,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买办。东平路1号正是席正甫的孙子——席德柄的宅邸,他与宋子文在美国时还是同学。虽然没有位列民国四大家族,席家与陈家、宋家都有姻亲关系。东平路7号——孔祥熙&宋霭龄故居旧居因位于东平路7号,又被称为7号楼,毗邻爱庐。建于1935年,西欧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正立面为三座大拱劵构成的柱廊,中间拱劵为入口,复折式灰瓦屋顶开蓬式老虎窗。造型特色不拘一格,立面丰富;浅褐色的屋顶、奶黄色的外墙以及橘黄色的墙角,色调组合得和谐又美观。</p><p class="ql-block">东平路7号——孔祥熙&宋霭龄故居旧居因位于东平路7号,又被称为7号楼,毗邻爱庐。建于1935年,西欧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正立面为三座大拱劵构成的柱廊,中间拱劵为入口,复折式灰瓦屋顶开蓬式老虎窗。造型特色不拘一格,立面丰富;浅褐色的屋顶、奶黄色的外墙以及橘黄色的墙角,色调组合得和谐又美观。</p><p class="ql-block">东平路9号</p><p class="ql-block">蒋介石&宋美龄的爱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时,宋子文购买了东平路9号的洋房,作为新婚礼物送给妹妹。因夫妇俩在庐山有美庐,在杭州有澄庐,因此给这栋建筑取名为爱庐,足可见两人对这座府邸的喜爱。爱庐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为三层砖木结构花园洋房;外墙镶嵌彩色鹅卵石,孟莎式坡面屋顶,二层的阳台弧度很小,显示了优雅收敛的贵族气质。</p><p class="ql-block">东平路11号——宋子文旧宅</p><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宋子文在沪多个房产之一,也是他最喜欢的一处宅邸。这是一栋非常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花园洋房,屋顶为孟莎式双折坡屋顶,装饰有“老虎窗”;二楼有大露台,宅前有大花园。法式建筑注重装饰,外墙是非常梦幻的橘粉色,整栋建筑对称且庄重。和沪上许多有历史的老洋房一样,这里也曾被改建成西餐厅和酒吧。</p><p class="ql-block">东平路16号——陈立夫故居</p><p class="ql-block">陈立夫,是陈其美的侄子,陈氏兄弟在武康路上也有产业,但是在东平路上的这处宅邸也毫不逊色,构成了他传奇人生的一部分。红色的外墙格外醒目,三层欧式风格,三段式墙面不对称;红陶筒瓦铺就的坡面顶,奢华的浮雕石柱,曾经的繁荣依然可见一斑。如今这里被改建成一家会所式私房菜馆,古早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也来这里取景拍摄过。</p><p class="ql-block">上海东平路,梧桐深处的大家秀,“申城第一情侣街”东平路,一条栖息在繁华闹市内蕴十足的上海小马路,身居黄金地带,梧桐葱茏,庭院幽深。衡山路把这条400米长的小马路一分为二,对比之下更显它的雅致和安逸。这里没有公交车,甚至连行人也很少,因为这种独有的闲适情调,东平路号称“申城第一情侣街”,这里暗藏着文艺青年的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