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声声

小草无名~王利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特别喜欢蝈蝈。每年都会亲自到野外捉上几只养在笼里。尽管有吃有喝的悉心照顾它们,可我还是觉得这样做有点过分。平白无故的将它们囚禁起来,让它们失去了自由,真是有些于心不忍。但出于对它们的痴迷和喜爱;更让我欲罢不能。</span></h1> 用植物秸秆自制的蝈蝈笼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尤其特别是喜欢它的鸣叫。就像喜欢音乐的人,欣赏裴多芬的交响曲一样享受和着迷。记得小时候第一次上山逮蝈蝈回来晚了,挨了父母的好一顿训斥。要不是姥姥来我家准得挨顿打不可。一晃六十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还是童心未泯。无法阻止和改变,我对它的那份情有独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蝈蝈是天地的精灵。生于泥土,归于泥土。虫卵经过寒冷冬天的冷藏,春天开始慢慢的孵化,进入夏季破土而出,迅速生长。再经过几次痛苦的蜕变,最终在炎热的时候,它们已经长成了出色的演奏家了。凭借着一身草绿色的伪装爬到高高的青稞上,隐藏起来。一是:守护着属于自己的那片领地,若有敢于来犯之情敌格杀无论。二是:通过自己华丽的外表、动听的歌声吸引更多的异性蝈蝈,博得好感和青睐,就能喜结良缘,继而完成和延续物种传宗接代之重任。</span></h1> 铁青色的蝈蝈叫声特别嘹亮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蝈蝈是美的化身。它浑身翠绿的像颗绿宝石一样。两根长长的触须像专用接收天线来回舞动,非常敏感地接收和监视着周围环境变化。西瓜籽大小的长脸上,长着像米粒样的一对椭圆的复眼。还有一对像弯钩一样相当锋利的门齿,切削食物。蝈蝈总是喜欢靠这对门齿先下口为强。抓蝈蝈时稍不注意,就会被它咬出血,还会痛上好几天呢。一对翅膀像铠甲背在背上,但它从来就不用它来飞行。只能展翅,却不能高飞。两只翅膀中间都有一个火柴头大小的小圆镜,这个圆圆的斑点半透明,薄如蝉翼,锃明瓦亮,人们都习惯叫它蝈蝈镜儿。其实,就是蝈蝈叫声所独有的发音器。通过这两个蝈蝈镜儿的来回运动,相互摩擦就能产生特别美妙,非常神奇的天籁之音。而且不用扩音器,就能把声音传得很远很远。蝈蝈儿、蝈蝈儿的叫声,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别看四条前腿很短,用于抓取食物和攀爬非常灵活。靠长长的两条后腿和极强弹跳力,一个跳跃就能躲过猎手的追踪,而逃之夭夭……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抓蝈蝈和警察抓坏人差不多,没有信心和耐性是抓不到的。在炎炎的夏日里,当汗水顺着你的脸颊不停的流下来时,也必须在草丛中坚持蹲坑守候着。蝈蝈特别善于伪装。凭借一身草绿色的迷彩服躲藏在草丛里,你很难发现它的藏匿之处。这时只能蹲守在草丛中,耐心的等它再次的叫起来。然后再朝着发出声音的地方,用目光一遍一遍、上下左右的仔细搜巡。蝈蝈也善于防御。喜欢爬到山枣树上鸣叫的那些蝈蝈,是最聪明的。它们利用山枣树上的刺,来防御和阻挡抓捕者,是够狡猾的吧?就是你看见了,也只能望而生畏、束手无策。因为,捉蝈蝈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双手直接去捂住。才能保证不少腿、不断须,完好无损。所以,有荆棘刺的保护你无法将它们捉拿归案。实践证明:凡是胆子大的,喜欢大喊大叫的蝈蝈总是最先被发现。而那些胆小的、谨慎的,一有动静就默不作声的,倒是总能幸运的逃过劫难。捉蝈蝈就是信心和耐性的较量,你有耐性就机会大获全胜。没有耐性只有选择放弃,空手而归。 </span></h1> <h1>  蝈蝈正在吃黄粉虫</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尽管十分喜欢蝈蝈,但对它的生活习性,还是知之甚少,过去我总是把它当害虫看待。去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把蚂蚱放进了蝈蝈笼里一起养,才发现蝈蝈像个争强好胜的斗士。三下两下就逮住一只蚂蚱,躲到旁边美餐一顿。把几个蝈蝈放在一个笼子里时,也会发生同类相互残杀的血腥场面。通过百度搜索才知道蝈蝈属于杂食性昆虫。晕素兼吃,但食肉性强于食植性。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也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看来人类不仅依赖自然,更重要的是,还需要不断的向自然界学习、开拓视野。消除对蝈蝈的误解的同时,也会增添了一份更好保护它们的责任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过养蝈蝈才有机会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它的食物很丰富,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黄豆、白菜、油菜、南瓜花、胡萝卜等为植物类。 蝗虫、黄粉虫等为昆虫类。玉米粉、黄豆粉等为杂食类。蝈蝈最大的弱点是怕冷不怕热。霜降来临,生命即将终止。雌雄成虫寿命近似,一般却为80—90天。在野外进入9月下旬或10月上旬,成虫就陆续死亡了。所以,民间才有百日虫之说。这有点让人心生怜悯,若想再听到它的叫声,只好耐心等待来年夏季的到来。蝈蝈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它生命不息,鸣叫不止的精神是和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令人敬畏的。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蝈蝈的伪装和叫声也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末秋初的蝈蝈浑身淡绿色,其叫声短促、稚嫩、青纯、羞涩;中秋的蝈蝈浑身深绿色正值壮年,叫声连续不断,而铿锵有力、高亢宏亮;深秋的蝈蝈浑身带浅褐色,其叫声略显有些苍老、沉闷、声调哀伤的有气无力。关在笼子里的蝈蝈叫声,远比不上野外的蝈蝈更自由、更欢畅。这种自然天成、原声态的,不加任何修饰才更有魅力。有一种荡气回肠,返朴归真的享受。</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蝈蝈是上帝派来的音乐使者,它携来天籁之音与人们分享。尽管它的演奏略显有些单调,只要你全神贯注的静下心去听,这种发自内心的蝉鸣悠扬情感独白,远远胜过空洞的海誓山盟。好像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每到这个季节,听不到它的演奏就会觉得有些乏味和缺憾。</span></h1> <h1>  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背起行囊远离这浮华、喧嚣的城市里,有机会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倾听;秋天的蝉声四起的自然和谐之美。 既象百千架钢琴在高音区快速地点击,又象千百只大提琴在高音部急切地弹拨;节奏紧凑而欢快,声音高亢而亮丽。是何等的惬意啊?!能欣赏这样美妙的专场音乐会岂不乐哉悠哉?!胜过遁入佛门,修心养性。从心静如水到物我两忘,超凡脱俗的境地不是神仙,赛过神仙。</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蝈蝈声声,即吾心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蝈蝈陪伴的日子真好!</span></h1> <h5>  图片选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h5> <p class="ql-block">欢迎交流、感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