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热爱迸发力量 为初心始终坚守

金源师德师风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市阿城金源小学校市“四有”好老师事迹</p> <p class="ql-block">  王丽春,女,1986年3月出生,现担任阿城金源小学三年七班班主任。阿城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科研骨干教师。多次被评为哈尔滨市优秀班主任、阿城区德育先进个人、阿城区记大功等荣誉。2006年7月,她怀揣着美丽的教育之梦开始了教师生涯。十六载光阴荏苒,用心耕耘,呵护童心,启迪智慧,用心灵经营教育,用执着践行教育,日常工作中,她务实苦干、开拓创新、处处发挥骨干教师先锋模范作用。 </p> <p class="ql-block">  一 、立德树人,厚德载物,做一名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p><p class="ql-block"> “德领才、德蕴才、德润才。”十六年的教师生涯,王老师一直怀着敬畏之心,固守教师之魂、敬守教师之德,谨记教师之职,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安静教书,潜心育人”的教育理念。十六年来她一直坚守在班主任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带着对教育的热情,怀着对学生无限的爱,实践着当一名好教师的理想,踏实、努力、勤奋地工作着。她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子们,虽不曾有惊人的壮举,也没有耀眼的光环,却是执着从教,精心育人,从未懈怠,一直努力着,使自己成为一名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厚德载物,教会孩子们用一颗友善与包容之心,对人对事,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二、不忘初心,静心育人,做一名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p><p class="ql-block"> 航船破浪前行,是因为有指示方向的罗盘,理想信念就是人生航船的罗盘。而她的理想信念就是要教好书、育好人。源于热爱,所以无悔。十六年班主任工作虽然繁杂,但她却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教学中,她尝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在班级课堂上培养小老师来讲授知识点,给学生足够的学习交流空间。孩子们从一年级时不会表达,到后来的通过小组合作达到自主表述想法讲清知识点。由最初的胆怯,到乐于表达,课堂上出现了争先恐后的场景。作为班主任她见证着学生们一点一滴地成长,也感受着自我的一路丰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她带的班级一直开展着丰富的活动。例如集赞兑换礼品活动,学生每天获得的奖励粘贴达到数量就可以兑换学生喜欢的礼品。为了促进孩子阅读,拓宽视野,她开展“读书伴成长,亲子共阅读”活动,学校、家庭联手共育。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她定期开始各类的竞赛活动,并且赛后都要为孩子们颁发证书,给孩子满满的仪式感。同时,班级中还开展生日赠书活动,让每个在班级过生日的孩子都有一份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做为班主任她深知一个班级承载着几十个家庭的希望,所以对于班级的管理事无巨细,从班级的通风消毒到学生的营养餐,从安全班会到各类逃生演练,她用细心、耐心,真正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十六年她坚守教育初心,服从学校安排,不计个人得失,不追名逐利。始终保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管遇到怎样的状况,她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以大局为重,静心育人。</p> <p class="ql-block">  三、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做一名学识扎实的好老师</p><p class="ql-block"> 为了不断地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她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潜心钻研教材教法。她深知只有老师有了扎实的学识,才能带出勤学善学的好学生。在王老师的数学课堂上,她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合作学习模式初见成效。一分付出,一分收获。2016年她代表阿城区远赴天津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大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荣获全国二等奖。教学中多次参加各个级别的教学大赛和展示汇报活动,在首届哈尔滨教师素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阿城区教师素养大赛数学、语文两个学科特等奖,班主任团队一等奖。做为阿城区小学数学教研团队成员,多次在全区小学数学教师学科培训中做经验交流汇报。从教的16年里先后荣获近200项荣誉奖励。在新冠疫情来袭时,她录制的《加法》一课被收录到哈市“教育云平台”供全市孩子学习。</p> <p class="ql-block">  四、“疫”往无前,冲在一线,做一名有担当的好老师</p><p class="ql-block"> 她,是一位母亲,家里有一个年仅2岁半的女儿,爱人在外地工作。疫情袭来时她一直奋斗在抗疫第一线,化身“大白”奔走在学校和检测点之间,即使孩子生病也无暇顾及,直至女儿的病情严重高烧不退,连夜被送到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即使在医院陪护,也没有间断线上教学。面对班级四十多名同学需要网络授课和自己女儿需要陪伴照顾,爱的天平再一次倾向学生。她一边陪女儿打针一边带领班级孩子学习,时时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情况,窗台边、病床上、卫生间随处都是她的课堂。托人送来的笔记本没处放,她就利用手机直播软件进行答疑,戴上耳机,拿起教材,在这独特的环境中寻一处角落,为学生们耐心讲解。为了能更好地上网课,她多次找到医生申请换一个相对靠边的病房,这样她就不用打扰其他患者休息了。在医生的协调下,她得到了一位单独病房患儿家属的理解,同意她搬过去合租,并能帮忙照顾孩子。这让她终于可以在女儿身边上课了,女儿也懂事地躺在旁边不哭不闹地打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浸染消毒水味的白床单上,坐着一位盯着手机屏幕批改作业的陪护妈妈,伴随着针管中一滴滴药液流下的还有她对学生不厌其烦的话语——这是没有讲台的教学,这是没有黑板的课堂。此时她既是母亲,也是教师!手机屏内外,都是她的孩子,哪一个她都放心不下。手机屏内外,她都得做强者,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母亲和教师的双重职责。疫情面前,她克服困难,"疫"往无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2022年4月她的事迹被哈尔滨日报、冰城+、阿城区政府公众号等媒体多次报道。</p> <p class="ql-block">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十六年默默坚守奉献。她,秉承教育理想,始终不改初心,用真爱沁润心灵,守护花开,让每个生命焕发光彩。教育路上,她还在辛勤耕耘,付出平凡,收获幸福。当初,一路走来,走向幸福。而今,不忘初心,幸福前行!</p>

学生

班级

教师

孩子

班主任

学习

教育

城区

教学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