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驴友记之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黑老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老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见张哥是在去年的初春,在大巴车上最后一排。车途经长治县去太行大峡谷。驴友“老牛”说:“老西,你得认识一下张哥,他是徒步协会的书记。”只见老牛身边的张哥,微笑着,什么也没有说。张哥的网名“黑老张”。初始我总把他和协会会长冰弘混淆起来,在微信群里分不清楚。俩人脸上的皮肤都黒,我弄不清楚是不是常年在户外登山晒黑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从去年三月驴窝搬到小米酒店之后,我和张哥的接触渐渐多了起来。张哥性格直爽,心地善良,为人处事,豪气大方,从不斤斤计较。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户外登山运动,使他身体健壮,面容光滑,双目炯炯有神,再加上一头乌黑亮丽的发丝,看起来说四十七八,绝不为大。谁又能想到他是1958年出生的呢?当问及张哥的头发为什么如此乌黑浓密,他说:“我每天早上梳头一百下,已经坚持几十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哥爱酒,基本上是天天喝。没场的时候,晚上独自在家里也喝三四两。我特别喜欢张哥的爽快。我想喝酒时,上午十一点多马上给他打电话,只要他没有约好的酒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吧!我过去。”我十分喜欢他这种爽快的性格。张哥在酒场上,喝酒从不作假,豪气冲天。从他现在64周岁的年纪,依然“宝刀未老”,可以想像他年轻时候在酒场上的“纵横捭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年五一假期,我和张哥,他开车,还有三个驴友,去阳城析城山、杨柏大峡谷,住了两个晚上,户外徒步两天。因为张哥要开车,他平均每天比我们四个要多走近5公里。令我们这些年轻人都佩服不已。白天徒步,晚上喝酒,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两天。徒步协会会长“老大”率队出省游时,张哥带队去过一次平顺的“好地方”,看过一棵千年白皮“龙爪松”。那棵龙爪松,枝繁叶茂,裸露的根部弯曲爬行,似巨龙的爪子,抓入泥土。是我至今为止见过最好的一棵白皮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周六的休闲登山,午餐时,七八个能喝酒的驴友常常围成一圈,大家拿出自己带的小吃和酒,互相分享。我见过张哥好几次喝得进了状态,但他翻山越岭经验丰富,摇摇晃晃地,终能一步步走完全程。当然,现在的张哥愈来愈控制自己的饮酒,半斤左右,啥事没有。张哥的两条腿非常有力量,健步如飞,像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作为徒步协会的书记,也就是一个没有一分钱收入的管理者,他时常在驴友队伍中间协调照应,或者担任收队一职,走在队伍的最后面,陪伴走在最后面的弱驴或者新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哥虽为“张哥”,比徒协老大还要大八岁,但他始终叫“老大”,尊敬老大,紧跟老大许多年,甘做绿叶衬红花,不离不弃。他不止一次地说:“看看现在咱们长治这些户外徒步的,有的人也带队了,但几乎都是当初跟着老大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哥不爱照相,常常是我主动给他拍,每次他总是报以心地真纯、十分自然的笑容,那笑容就似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没有丝毫的俗气。十几年来一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他淡泊了名利,活出了率性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参加户外徒步的时候,或者有别人相求时,张哥也时常地帮助别人,办一些审车、保险、过户等车辆手续,他替你卖卖嘴、跑跑腿,会让车主省去不少时间和精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行笔匆匆,写不尽张哥好。惟愿张哥这杆“大旗”,继续在徒步协会的每次活动中,随老大的身影,迎风招展,众驴友们,携手同行,未来更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黑老张不黑,古铜色肌肤,蓄满了太行山深处灿烂的阳光;过花甲不老,身康体健,双脚踏遍了太行山深处角角落落。</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