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收蜜梨

山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让我影响最深的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连续五、六年在炎热的夏天冒着40来度高温,早出晚归去乡下采收出口蜜梨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对外出口商品少,国家又需要大量外汇,为了扩大出口,增加外汇,上级部门要求各地建立外贸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开展相应业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县外贸机构成立不久,我从商业系统调到了外贸部门工作。为了扩大业务,增加出口商品,当时的工作任务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因地制宜,扩大生产,增加岀口货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调查研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在省、市有关部门支持下,利用黄土丘陵发展蜜梨生产。先后在10个公社、12个大队建立蜜梨生产基地2000多亩,三年后陆续投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蜜梨成熟期一般都在七月中下旬,“三伏”期间的高温季节,也是农村夏收夏种,农活最繁忙的季节。那时,还是集体化经营,生产基地的农民由队里统一安排,清早起来到梨园采摘蜜梨,用手车推到村大礼堂,男劳力去干其它农活,抽部分妇女挑选包装出口蜜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出口蜜梨用专用纸箱包装,采摘、包装后集中在冷库储存,车皮到了,运销香港。出口的蜜梨对质量要求较高,每箱20斤,分特、甲、乙三个等级分装,每箱按级别定只数,每只果型大小基本要求一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县级外贸公司上至领导,下到职工拢共只有十来个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杂七杂八事情多,任务重。在收购出口蜜梨时,把点设到农村,就地采摘、就地挑选包装、就地收购,产品从产地直运,为基地提供方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蜜梨皮薄、肉细、水份多,是较难储存的新鲜水果,具有季节性强,上市时间集中的特点,成熟期且又正值高温季节。因此,在这期间单位全部职工下村到点验收把关,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出口计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点里收购蜜梨的工作,每年夏天大概要半个月左右,早上上班前出发,晚上商品装车出运后回来,回来后大家还要一起凑情况,有时到半夜才结束。那时交通不便,不像现在村村通公交车,有的地方下了车要走数里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次,我早上开着三轮摩托去收购点,晚上返回时路上车抛锚,只得把车推到路边农户家停夜,人走路回来,待第二天一早再去修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乡收梨不像坐在办公室,按步就班,有午睡休息时间,更没有空调、电风扇,大家带条毛巾去,搭在扇膀上,汗来了擦一下,衣裤经常湿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图为当年在要巨大队出口蜜梨收购点的一个镜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夏日炎炎,冒着酷暑到乡村收蜜梨确实辛苦,当时只领几角钱的下乡补贴,也没有加班费和奖金,但从没有人计较得失,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按时完成收购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统计,1973年到1986年期间,共在全县农村收购出口蜜2390多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夏日收蜜梨,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