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的宝塔梦

钱继明

<p class="ql-block">作者:钱继明</p> <p class="ql-block">  老李走了, 走得很凄凉。带着他末完成的″宝塔梦"走了。 </p><p class="ql-block"> 从小我就听说过湘潭铁路大桥边,有一座号称四百多岁的湘中第一宝塔。它始建于明万历42年(公元1615年),由于几百年岁月的侵蚀和风霜雨雪,宝塔渐趋衰败。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重修。然而作为土生土长的李建国当过村支书、企业老总,不管失败成功如否,他始终怀揣着一个美好的宝塔梦。而这个梦,一直是他锲而不舍的追求。在他的梦里除了 “维修如旧,基本恢复原貌”,新建“塔衣”外,还对腰檐、平座、栏杆、楼板、木梯等进行了修缮,让古塔重新焕发光彩外。同时,还将新建包括休闲娱乐、朋友聚会、品茶聊天在内的活动场所为一体的居民休闲、游人观光的好去处。 </p><p class="ql-block"> 同建国先生接触有许多年了,都是中国文化名城的潭州文人墨客应邀而来的,谈得最多的是他的宝塔梦。</p><p class="ql-block"> 每次到来,他总离不开带着你到他的“梦中”游览一番,边走边聊。有时他一走一天就是一二十趟。满口都是他要实现和正在实现的“梦”。 不说上面已成规模的茶室、包厢、休闲会议室。每次领着我们走得最多的是那条从塔楼到山下农家小院的一条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p> <p class="ql-block"> 每次的来临,老李总是思路活跃,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起这几间原是猪圈房现变成了几间休闲场所。那一个是从外地搜索搬来的石碑砌筑在墙体里增加古朴的文化气息等等。可能老李从小受过电影《地道战》、《地雷战》的影响。他山下那些设计有点使我想到抗战年代处处是机关暗哨,城堡如画屏,一连就是几十米。从土坡就能直接上房,房上有一块平地,就像电影中的武工队一样,可以观望四周田野山丘动静。</p><p class="ql-block"> 站在房顶仰慕望之,宝塔清晰辉映在天空,仿佛像一根春笋迎接它梦想的节节高的来临。 绕过大樟树侧身进入一个地下通道口,几十个台阶会引入你进入他的地下休闲娱乐迷宫。也许你第一来,老李会站在上面通道口不停的扯着嗓门大声指指点点喊你从往上看,也不知道有什么奇特景象。这时的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睁大眼睛往上面使劲的看,眼球都快挤出来了,也看不出什么道道来。或许老李的梦太深奥的缘故,大家都懵懵懂懂的,可能被扑面而来的山风一吹,顿时恍然清醒,这是“梦”“老李的梦”。</p> <p class="ql-block">  老李就是老李,他的梦想就同他的戏台一样,千变万化,环环相连。他像一个村长一样竖立在戏台中,又像一个武工队队长一样慷慨激昂地发表重要指示…。真的,如果老李是一个舞蹈演员话,他一定会“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在戏台上跳他个不停。一切的一切都随着他的梦而舞,挂在宝塔的塔尖,连绵在石磨丛中。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石等,都深深的烙印着他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他深爱着这片土地,特别是他看到那片静静地躺在地上的石磨和收来的旧木头宝贝时,兴奋的他手舞足蹈地指着那些旧木头旧石碑不断的对大家说他的梦想。有时说得眉飞色舞像一个小孩,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有时说着说着低下了头,感叹许久,垂头丧气说做梦不好做,资金缺口太大……,是啊!对他来讲,这么“宏大”的规模的确很难。</p> <p class="ql-block">  望着“梦中”的他,我有几分怜惜,他那瘦小的身躯如同历经沧桑的塔尖,孤零零守望着这里。一年一年的过去,梦在一天天实现,疲惫不堪的他,从头上看出几丝宝贵的青丝零星点缀在白发之中,在微风中轻轻的摇曳着。操劳的痕迹写在黝黑的脸上写在岁月苍颜的额头中,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像是一道道麻石台阶,一步一步记录着他的梦中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  我很佩服老李,佩服他敢于做梦的勇气,敢于做湘潭文化梦的勇气,敢于做名垂千古的事,他的宏伟梦想仿佛像山脚下的湘江一样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推波助澜,勇往之前,永远做湘江之畔的航标,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