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知青的🔥红青春之十四青龙马秀云 回忆录

自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代知青的难忘历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薛家湾公社青龙大队知青 马秀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是1958年11月出生的,算起来,我属我家的第二代知青。我父亲才是我家的第一代知青。父亲曾经于建国前参军,南下到四川省成都市。后转业到四川省公安厅工作,再后来又分别调到四川省邮电管理局、山西省阳泉市文化馆等地工作。1957年退职回到柳林后,又于1963年6月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离石县李家山水土保持专业队插队,1964年又去了方山县大武高家沟搞水土保持,1970年去了李家湾农场,直至1983年退休,2005年病逝。因此,可以说我父亲的一生,是为祖国解放和新农村建设奉献的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风华正茂时</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5年1月,我在柳林一中高中毕业后,又响应党和国家“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报名到我的祖籍地薛家湾公社青龙大队插队落户。那时的我只有16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青龙大队就在县城对面,离县城只有五六里地(现在为县城的一部分)。我来到青龙大队,支书康光华把我安排到第四小队。马生芝小队长两口子对我非常关照。我和社员们一起下地种田,天刚蒙蒙亮就从家里动身,赶到青龙和社员们一起出工。他们耐心地教我怎么耕作,在炎热的阳光下,我和他们一起收割小麦;沿着崎岖的山路,肩上担着很重的担子,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觉得特别欣慰。因为自己也能承担起生活的重任,自食其力了。在秋天,我们在地里收着沉甸甸的谷穗,挑着金黄的谷子,虽然担子很重,可是我满怀丰收的喜悦,心里很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还给我分了自留地,我种的黄豆长势喜人,连续三年丰收。也给我们分蔬菜、粮食,家里人也能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由于我积极肯干,任劳任怨,大家给我评的工分是女社员中最高的,每月都是0.8分,到年底每个工分能分1元左右。分红后,我用分到的钱,买了自行车和延安牌手表,尝到了劳动成果的甘甜,心中感到特别高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青春总是向往远方</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年冬天,我和一起插队的知青都加入了青年突击队,和同村的青年们共同搬山填沟造平原。我们把山上的土用平车推着倒到沟里去。推平车必须熟练掌握好推车的速度,否则,太慢了完不成任务,太快了就会把平车掉沟里了。数九寒天,人们都是汗流浃背。休息时,我给大家读报,让大家知道国家大事,了解当前的形势,不只是埋头苦干。还给他们讲电影里的故事,他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都很高兴和喜欢。我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把土方丈量并计算好,给每个人划分任务,有时也给他们记着推车的次数,每天我们完成了任务才能回家。收了工我回到家里就天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第二年的初春,寒风刺骨,风沙打在身上全是土,即使我们躲进工地上的帐篷里,也免不了受到大风的侵入。我还加入了大队的通讯组,通过广播每天报道工地上的好人好事、劳动模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远在异国心仍在家乡</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经历了农业学大寨大干快上的1976年,天不亮,就要披星戴月从家里走,去龙门会村修梯田。当年我只有17岁,独自行走在柳林到青龙的路上,路上根本没有行人,只有天上的星星陪伴着,心里很害怕。每天给我们分下修梯田的任务,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每天给每人发一个窝头,我们都是苦干实干,又累又饿,都盼着那个窝头,吃的很香,至今也回味无穷。后来让我们每天早上从青龙村里给旗杆梁担干粪,旗杆梁是青龙村最高的山,当时记工分是按照秤重量记的。我每天早上要给旗杆梁担三回干粪,我担的重量超过自己的体重,肩上都压起死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我能够吃苦耐劳、积极上进、努力带头,1976年正月,我代表青龙插队的知青参加了薛家湾公社的三干会,我还配合大队妇联主任陈香莲做妇女工作,在插队期间的表现得到了当地社员的好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我下决心复习功课,参加高考,1978年我在高考复习班复习时,吕梁地区举行公办教师招聘考试,我考上了并被分配到柳林县吉家塔公社中学任教,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乡村中学教师,从此结束了我三年多的插队生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园丁自有园丁的骄傲</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农村插队虽然只有三年,但艰苦岁月,锻炼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的品德。通过亲身体验,自己知道了种地的辛苦,更深知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每一颗蔬菜,都是农民大哥、大嫂们用汗水和辛勤换来的。这些经历,培育了自己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塑造了勤劳踏实、艰苦朴素的好品质。更为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任劳任怨,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终身受益。在任教期间,自己努力做好一名合格的园丁,为培育祖国的花朵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教的学生在各行各业成为了骨干力量。后来自己又调到离石区工商局工作,先后在市场管理、办公室、财务等部门不同岗位上工作,每一项工作我都认认真真、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干,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工作之余,自己还不断努力学习,先后被评为助理经济师、取得了山西财经大学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证书,考取了会计证等。现在回想起来,没有插队锻炼出的吃苦耐劳精神,就没有自己后来的不懈努力。因此,虽然四十多年过去了,但插队时的一幕一幕仍然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仿佛就在昨天,使自己终生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制服更显英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纪念馆前再励志</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