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与创新”美术教育沙龙有感

柯伟

<font color="#39b54a"><b>6月15-19日,翘首以盼的工作室今年第一次线下活动在美丽的琼中明珠白沙县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主题为“守正与创新”美术教育沙龙活动,由海南省施琼英中学美术卓越教师工作室主办,白沙黎族自治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海南省教育厅美育名师钟丽娇美术工作室协办,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海南白沙中学承办。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艺委会、海南师范大学高中美术教研协作共同体、海南师范大学初中美术教研协作共同体和海南师范大学城乡多元化美术教育教研共同体提供学术支持。<br> 本次活动的内容精彩纷呈,有各具特色的“工作室·白沙县学生美术体验工作坊作品展览”;也创意丰富的“学员展示课”;还有深度体验的“白沙特色文化采风”;更有充满智慧的“工作室导师专题讲座”。活动的每个环节都紧扣了“守正与创新”的主题,其中让我收获最大的是五位专家的讲座。卢向玲教授的讲座《关于美术课程文化性的思考》围绕文化性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美术课程如何融入文化;施琼英老师的讲座《“在校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丰富的实践案例详细讲解了“在校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办法和实践意义;<br>钟丽娇老师的讲座《七彩斑斓 艺力无限——三亚市第九小学“七彩海贝”社团构建策略与实施》围绕美术课程开发的研究路径,传递出对美术教育的热情;邱娜教授的讲座《乡土遇见—微中见美》用丰富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案例拓宽了老师们的视野和思路;周春花教授的讲座《传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路径与策略》结合基地学校的实践成果和多个案例讲解中华优秀传统美术文化进课堂的路径与策略。下面我就周教授的讲座分享一些体会<br> 6月17日下午,工作室导师、海南师范大学周春花教授的讲座题为《传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路径与策略》。周教授首先分享了联东中学“文昌传统民居纹样”主题的美育课程实践成果视频,其中“表演篇”展现了联东中学的学生身着自己设计的文昌传统民居纹样服装,在校园的舞台自信走秀的情景。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学生深度参与和体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接下来周教授结合具体案例分别从概念、背景和方法三个方面,具体讲解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文化及相关课程开发的策略。<br> 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是以传统的材料与激发和视觉的方式承载、传承和表现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审美趣味和民俗生活的文化。其主要包括一是以传统绘画、书法、篆刻、建筑和工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精英文化;二是以年画、面塑、印染、剪纸、竹编等为代表的中国民间民俗文化。<br> 周教授在讲到中华优秀传统美术文化进课堂的背景时,引用了尹少淳教授的观点:“传统文化的传承最好的保存地点是人心。”在美术课堂中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传统文化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在讲到中华优秀传统美术文化进课堂的方法时,周教授也引用了尹少淳教授的观点:“传承、发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植入现代生活中。”由此可见,对于中华优秀传统美术文化,我们不但要传承其精华,还要发展和创新。课堂教学内容要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才能行之有效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术文化。<br> 在选题时,周教授建议老师们先做好普查调研。普查来源可以是相关网站、文献、博物馆和田野调查等,普查的原则应当遵循美术课程的教育性、突出重点、保持更新、目标分类和整体协调等。另外选题也要结合本地优势资源,筛选的方法可以从社会适应性(社会现实、道德准则和发展方向)、文化发展、学生发展和教师自主创新等方面着手。随后周教授以“海南昌江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为例,向老师们具体介绍了该课程开发实施的流程和方法。流程分为:资源普查、资源筛选、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验和推广应用等。<br> 最后周教授结合丰富的案例讲解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文化进课堂的策略。以澳门理工大学堆绣和丰子恺的作品为例,是用传统文化基因结合新颖媒介或现代生活的方法发挥优秀教育品质的策略;以杭州江南实验小学为例,是以学校为中心多主体参与的策略;以三亚逸夫中学学生作品橡胶树干果创意和当代艺术可否向草间弥生致敬,是重视学生体验的策略;重视教师自我成长能力、任务驱动和目标驱动,是教师培养优先的策略。<br> 本次活动的精彩内容还有很多,对我的触动和启发非常大,很多内容还需要在日后慢慢整理和消化吸收。近期工作比较密集,这篇心得体会也是写写停停,没有按时完成一直在心头牵挂。暂写到此,日后还需要抽时间细细回味。</b></font><br> <font color="#167efb">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