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8年初,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将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受《通知》影响,当年2月28日开始,广州、深圳多地培训机构发出暂缓小学数学联赛等竞赛报名工作的通知。原定于3月10日举行的第23届“华杯赛”决赛突然暂停,是否还赛,等候通知。但最终华杯赛组委会发出正式通知,这次决赛不举办了。其实,停办23届华杯赛决赛只是个信号,不久,华杯赛组委会决定,遵照教育部的意见,停办华杯赛。从1986年开始举办,曾经取得过辉煌成绩的华杯赛终于降下了帷幕,成为历史,载入史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种种原因,我对华杯赛的感情实在是太深太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对华杯赛的感情,是因为华杯赛是以我心目中的偶像数学家华罗庚的名字命名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在我上初中时,就已经知道这位中国著名的数学家,那时就立志要当他的研究生。记得有一次在学校举行的数学竞赛中,我得了奖。那个年代,没有数学竞赛的辅导材料,更没有辅导班,一切得靠自已,竞赛能得个奖,还是很不容易的事,这更坚定了要当华罗庚研究生的决心。当即我拿出一本只值几分钱但却舍不得用的练习本,把决心庄重地写在扉页上留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高三时,要调我去参加安徽省航模队的集训,为59年参加全国首届运动会做准备。禁不住诱惑的我,还是“依依不捨”的离开学校去省会合肥。一年后,我回到学校继续上高三,没上一个月学。在程敦谆老师(班主任)和吕莲葆老师(校团委书记)暂成和反对意见僵恃情况下,又禁不住诱惑怀揣省体委发给的巨额参观费100元去了北京。在北京做了三件事:一是看了开幕式,看了一场有四川队参加的足球赛,用望远镜看到坐在主席台上的国家领导人;二是到航模比赛现场,良乡机场看比赛;三是与已考上中科大的原来班同学何心虔联系上,去中科大参观。那天,我借了一辆自行车,穿行三十里地,一鼓作气赶到学校。见到分别一年的老同学,别说有多激动。听他介绍说,上华老的课,一堂课翻了一二十张讲义,我更是激动不已…。回来的路上,看到有人在邮局门口买国庆十周年的首日封,我立即凑上去买了一张,准备在第二年考上中科大时,从北京寄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年,高考我得了高分,但结果没有录取中科大,而是录取到安师大,那封信终于没有寄出…但对数学的喜爱,对华老的崇拜始终留在我的心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我对华老的热爱絲毫不减。虽然一辈子设有见到过华老,没有成为他的学生,更没有成为他的研究生,但比我大三届的芜湖一中校友钟家庆却成了他的研究生,成为那一代与杨乐,张广厚齐名的数学家,也让我分享到成为华老研究生的喜悦吧!也更增加了我对华老,对以华老命名的华杯赛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b>对华杯赛的感情是对这项赛事举办历史的认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项赛事1986年刚举办时,我虽然已经到芜湖一中当校长。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出身的校长,对数学竞赛当然非常重视,其实,我在84年5月进入芜湖一中后,打的第一仗就是让我们学校学生参加了安徽省数学竞赛,并取得良好成绩。这以后我和中科大单壿、严镇军、苏淳等一批数学家建立了较好的关系,1985年我还被聘为首批国家级奧林匹克数学竞赛高级教练员。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到91年离开芜湖前却对华杯赛已成功举办的信息全然不知晓,因此失去组织学生参加比赛的机会,也失去一开始就能为纪念华老做点实事的机会,实在又是一件憾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深圳,一直在普通中学和职业学校当校长,因此有什么比赛,相关人员,未把我们放在心上也是很自然的事,因此在职时,与华杯赛无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实话,对华杯赛(第一届到第十一届赛事)的认识是从2004年开始的。那一年,我已在深圳市教育学会工作好几年,正好学会的会长、原市教育局局长也是数学老师出身,得知有这项赛事之后,对这赛事也很有兴趣。我们第一时间找来了相关资料进行了一番研究。对这个杯赛有了更多的认识,并决定争取拿到华杯赛深圳赛区的申办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百度上,在华杯赛组委会宣传材料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从一开始华杯赛就受到中央领导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重视与关怀。198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自为“华罗庚金杯”题写杯名。方毅、卢嘉锡等一批国家领导都曾亲临赛场视察,为获奖选手颁奖。中国数学界支持中国数学界的权威人士也对“华杯赛”给予极大的关注与支持。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元、杨乐等一批著名教授学者都曾出任主试委员会顾问,并亲自参与审题。世界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曾出任“华杯赛”的名誉主任,并为“华杯赛”题词。各省市的支持各省、市的领导对“华杯赛”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先生连续六届担任“华杯赛”组委会主任。澳门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多次为本赛事提供帮助。广东省惠州市还申请了永久申办权。全国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对“华杯赛”给予关注和支持。“华杯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新闻单位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一批我国重要新闻媒体每届均相继报道“华杯赛”的消息。把“华杯赛”的发展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华杯赛”更是吸引成千上万的青少年投入到学科学、爱科学的行列中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华杯赛”已开始迈向国际舞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我们已经知道,深圳市在1989年就举办过第二届华杯赛总决赛。2002年尚强接任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以后升格为深圳市教科院)主任工作后,十分重视华杯赛,还曾经组织深圳市代表队参加九、十两届比赛。第十届华杯赛由华富小学(一所区属小学)数学老师周升武担任领队兼教练,拿回了团体总分第五名的好成绩;周佳青同学荣获小学组金牌,艾辛、杨伦同学荣获初中组金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好象各地行政部门已不便组织学生参加民间的一些竞赛,包括华杯赛。于是我们找教科所商量,在他们的配合下,深圳市教育学会终于拿下了深圳赛区的申办权。在深圳华杯赛终于真正走向民间。</p> <p class="ql-block"><b>对华杯赛的感情归根结底是对教育对数学无法割舍的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职时,没能为自己的学生参加这项赛事,到学会工作,有机会成为华怀赛深圳赛区的主要负责人,既感到光荣,更感到责任重大。在我接手这项工作,从第十二届赛事开始到第二十三届初赛结束为止,劲没有少花,力没有少出,辛苦没有少吃,委屈没有少受。每次考试,别的且不说,单是保密工作就要耗费大量精力。我和原市教育局副局级领导周延光既是保密工作负责人,又是做制卷等具体事务的工作人员;既要负责陪会长巡视考场,又要负责阅卷、统计工作;我敢说我们这两个都是数学老师出身,又都当过校长的人,在漫长的学校工作生涯中,谁都没有象每次华杯赛考前考试这两天那么累过,但我们都高兴地挺住了!为啥?就是因为看着这么多“喜欢数学,数学学得好而又富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华杯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我来说,在十一次初赛成绩公布后的一个多月时间,是我到深圳工作以来最繁忙的日子。成绩一公布(只公布入围与否,获奖等次),我的手机响个不停,都是家长打来询问分数线、要求查分的。不管分数线怎么划,低一等级的学生家长总要提出查分的要求,总希望能找出几分,提高一个等级。这也难怪,随看时间的推移,华杯赛虽然还是原来的华杯赛,华杯赛在家长的心目中不仅是孩子数学成绩好的象征,而且也成为进入心目中学校的的敲门磚。随之而来的是参加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奥数培训越来越火…;考试后查分要求的人越来越多,那将近一个多月的查分浪潮越来越高,我们身上的压力越大!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不多的几个办事人员,并没有被拖垮,而且由于我们耐心和认真,一次又一次闯过这难过的岁月,结果赢得了广大家长的支持。我和一直信赖支持我的家长,和曾给对我们工作投下不信任票的家长,虽然至今未曾见过面,但到现在还保持着联系。对我来说,这是对我的最大的奖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那些岁月,我经常作为领队帶领深圳市代表队的学生去各地参加华杯赛总决赛,那段情景也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每次带队去比赛,因为是领队,我只能和学生一起住学生宿舍,有的学校,手机充电都得和其它学生一样,在指定的地点集中充;有的学校学生宿舍,空调居然也很过劲,冻得我睡不好觉…但我自豪的是,我老了,却因为华杯赛返老还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到打造深圳赛区华赛,我要感谢华杯赛发起人、华杯赛组委会秘书长的肖承运肖老和实际操刀人、华杯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的唐保玲,他们的远见卓识和不折不挠精神,才有了华杯赛。当然还要感谢华杯赛组委会对深圳赛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到深圳的华杯赛,我也要感谢原深圳市教育局艺术委员会秘书长、退休后进入学会担任体委艺专委会主任的徐沛然,那年我们学会要办一次展览,正在为展出地点一筹莫展时,她提到深圳耀华实验学校,使我们学会也顺便找到了开展深圳市华杯赛这一公益活动的场所。有人说耀华实验学校的发展也有华杯赛的功劳,说得对!但有谁想到,这样一所民办学校在为数学竞赛无偿投入时,也收获满满。在他们学校仅仅读过三年书,参加华杯赛得过奖而后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曹原,20多岁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也许是个理想主义者,经常想入非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组织深圳华杯赛赛事时,我就曾想做一件事,保留好所有深圳市学生参加华杯赛考试学生的试卷,在方便的时候组织一批学者对试卷进行分析,或者组织力量对华杯赛参与者进行跟踪研究,也许会有许多许多意外的惊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