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北大街

张孟春

<p class="ql-block">  当我第一次听到到江阴北大街这个名称时,我这个在北方长大的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宽广的马路,高楼林立的建筑,绿意盎然的步道……。然而,当我第一次来到江阴北大街时却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那还是一九七一年,我第一次到丈母娘家时才真正看到了江阴北大街。江阴北大街实际是沿小横河,走向基本是南北的一条蜿蜒不宽的街巷,长度不足1000米,路两侧排满了江南古老建筑的店铺。石块铺就的路面由于长期的磨损已经没了棱角,凹凸不平;自行车在上面骑行真的是颠簸的厉害;在那个年代这条街上还没有看到有汽车通行。丈母娘家就住在北大街的浮桥,这个地段可谓是北大街的繁华地段,夏天早晨4、5点钟赶早市的就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各个店铺也早早开扳迎客。一片忙碌的身影。一个北方人到这里,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这就是江阴北大街给我的第一印象。</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认识了江阴北大街。摊开地图看到这里原来是锡澄运河,它是连通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之间的运河,宋代就开凿了。锡澄运河开凿后,方便了无锡的船只经江阴进入长江。在那陆路交通匮乏的年代,水路交通当然国民生活中重中之重,盛极一时。这里是南来北往的各种船只进出长江的第一站,北大街也成了船埠大街。可以想象:旧时的北大街人来人往,南北货、陶瓷器、鱼行、盐栈、竹木行、船具等商号及布庄、客栈鳞次栉比,是南北客商的集散地,成为盛极一时的商业中心。这么有文化底蕴的古老街巷使我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近代,随着铁路等陆路交通的发展,锡澄运河不再那么重要,江阴北大街也开始衰败。但到一九七一年时,北大街一带河里每天还停靠了不少船只。在这里,我第一次认识了‘毛毛船’,第一次关注到了船家的生活。有时,我一个人在河边傻傻的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甚至独出心裁的下河游泳,后来由于感到河水比较脏就没再下水了。从这以后,我比较关注江河、湖泊了。北京的后海是我小时候经常去玩儿的地方,但从来没有过问过它的历史,从这以后,我查找了许多关于北京后海的历史资料;啊!在古代,后海这里可以通过水路到江阴!。</p><p class="ql-block"> 二零零九年夏天,妻弟、妻妹们欢天喜地的开始搬离北大街,据说是:北大街拆迁。我心中不由的产生了一丝惆怅。为什么不保护这个古老的历史文化街区?要保护就不应该是拆迁,应该是腾退!北大街的确是老了、破了,那也应该是整修、提高、改善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对百年以上的老房子应该是修旧如旧。绝不是将北大街全部推倒,重建一个现代化的小镇。我在不同的场合提问:这么古老的江阴,历史文化街区在哪儿?很多人一脸蒙圈。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提高,我查到北大街作为江阴的历史文化街区,政府一直是有所考虑的。但缺乏具体的设计方案,宣传更不够。</p><p class="ql-block"> 大轰大嗡的搬迁已经过去了多年,最近,听说北大街作为江阴的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有所动作,甚感欣慰。十几年,又是一代人啊!祝愿这次政府主导整建江阴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顺遂。</p><p class="ql-block"> 北大街是很多江阴人的乡愁,也是我乡愁的一部分。愿这次江阴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建设,不负众望。希望若干年后我再回到北大街时还能认的出来,重要的地标建筑还在,能唤起我多年记忆。努力吧!勤劳、勇敢、奋勇当先的江阴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