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润校园,“廉”洁沁人心——濮阳市油田第十中学三年级四班举办“清廉文化园”活动

刘老师

<p class="ql-block"> 为营造学廉、敬廉、思廉、保廉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树立廉洁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廉洁诚信、遵纪守法的意识深入每位同学的内心。2022年7月17日早上6:30分,濮阳市油田第十中学三年级(4)班的孩子们相聚在马颊河,随着主持人李佳禾的主持,“清廉文化园”游学活动正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韩田钜:讲解悬鱼太守的故事。廉洁奉公是最重要的品质:廉洁奉公。廉,就是不贪污,清白高洁;廉洁就是廉正、廉明,比喻品行端正,有气节。奉公的意思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廉洁奉公是,就是品行端正,清廉守政。只有廉洁行政,才能做到奉公守法。</p> <p class="ql-block">韩佳铭:讲解一钱太守的故事。习主席指出“做官历来都有珍惜名节、注重操守、干净为官的传统,历来都讲为政以德,守土有责。”羊续太守就做到了。</p> <p class="ql-block">苏筱羽:讲解悬檄督抚的故事,清代张伯行他任督抚时常有亲朋故友送礼求他办事。为杜绝送礼者,便写了一篇《禁止馈送<span style="font-size: 18px;">檄</span>》高悬堂上。</p> <p class="ql-block">卢跃龙:讲解八十贯绞的故事。主人公海瑞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 40 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 20 多个家人依律问罪。海瑞为民造福,不畏触犯权贵利益,清正廉洁,与豪强抗争,遂有“海青天〞之称,被置于死地而毫无退缩的精神品质,为后人所传领。</p> <p class="ql-block">钤伊诺:讲解徙木立信的故事。“徙木立信”说的是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就兑现诺言的故事。“徙木立信”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郭友上:讲解离任留犊的故事。东汉末年时苗在任期间,与同时代的常林、吉茂和沐并四人以清介而闻名。可以说,一个“留”字重千金,它留下的是高风亮节、留芳千古的清廉之风,带走的却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为官之德。</p> <p class="ql-block">李佳瀅:讲解二不尚书的故事。范景文,历任明朝吏部文选郎中、右都御史、河南巡抚、兵部尚书、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范景文为官清正廉明,刚直不阿,一生坚持“不受嘱、不受馈”</p><p class="ql-block">求情和行贿之人不敢入其门,被百姓尊称为“二不尚书”。范景文诚信为官,清康一生,值得我们后人学习。</p> <p class="ql-block">熊伟杰、王宇上、田润鑫、王齐多:讲解约法三章的故事。告诉我们事事处处要关心群众,要惩恶扬善,除暴安良,即得人心者得天下。</p> <p class="ql-block">白光威:讲解三汤巡抚的故事。汤斌他一生勤政清廉,所到之处弊绝风清,政绩斐然。他体恤民艰、生活清苦,每日三餐以豆腐清汤为肴,不沾荤腥,百姓送雅号“豆腐汤”。也有人尊称他“三汤巡抚”,意思是“为官清正如豆腐汤,除弊去害如黄连汤,益属民、复元气如人参汤”。</p> <p class="ql-block">宗启天:讲解四知先生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路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他的门生,又是他举荐做了县令。所以王密常常想报答老师杨震的教诲之恩和推荐之情。到了晚上,王密备下厚礼赠送给杨震,可是杨震拒不接受。我们要向杨震学习,学习它的公正廉洁,秉公执法,不被金钱所诱惑。</p> <p class="ql-block">王艺航:讲解五代清卿的故事。隋朝袁隶修经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和隋五个朝代,历任尚书郎、太常少卿,信州刺史、都关尚书等要职。为官50余年,始终以清贫为本,未曾受过。一升酒,一束棉,为此被称为“五代清卿”。古代有许多为官清廉的人,包拯、海瑞、司马迁、王安石等等,我们应该像油田十中的要求“见贤思齐”一样,约学习他们的品质。</p> <p class="ql-block">雷嘉毅:讲解清廉若水的故事。赵轨,河南洛阳人,北周时曾任卫州治中,自幼勤奋好学,注重自身品德修养,一生清廉若水。越轨一生如水般洁净,不受一点尘埃,即使是东邻桑葚落入院内也要捡起奉还,而临别时,百姓只能用一杯清水为他送行……赵轨用他的冰清玉洁,涤荡着官场上庸俗的丑恶。他为官期间,扫贪腐,除权贵,一心为民,留下了千古美名,更留下了世代景仰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李雯溪:讲解上书为民的故事。北宋清官包拯世人尊称为“包公”、“包青天”。千百年来,包拯以清正廉洁、执法严明、铁面无私和不畏权贵的品质赢得了百姓的称颂,更成为从政者的楷模。在当今时代,包拯的言行、事迹既是众多专家学者研究和宣传的重点,也是反腐倡廉、加强廉政建设的一本生动形象的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杨梦婉:讲解烧船称钉的故事。古人许元在弄不清造一条官船到底需要多少钉时,他采用“烧船称钉”之法,一下子就把用钉的数量搞清楚明白了,排除了一切虚假行为,体现了求真务实之风。“烧船称钉”,表面上看烧的是船,其实烧的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浮漂之风;表面上看称的是钉,其实称的是求是、求实、求真的工作作风,一句话,称的是对事业、对政绩、对人民负责的为民之心。在这里,烧船不是目的,称钉也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如何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去做人、做事、做官,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p> <p class="ql-block">  家风是⼀个家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处世之道,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可以成册,可以⾔传,但⽆论是哪种形式,必是对⼉孙的谆谆劝诫。好的家风淳朴⽆华,催⼈向善,是引导⼉孙成⼈成材的不⼆法门,也是约束⼉孙⾏为规范的内⼼准则;反之,则误⼈误⼰,诱导⼉孙步⼊歧途。往⼩看是修⾝齐家,往⼤看是治国平天下。优良家风需要传承,需要推⼴,社会正⽓需要弘扬。</p> <p class="ql-block">鲁豫同学主持家训家规</p> <p class="ql-block">高嘉怡:讲解古人制定家训、家规的原因。良好的家风能形成廉洁的⾏政作风。值得庆幸的是,行政廉洁公正的⼈也大有人在,他们一生奉公执法,淳朴善良,为⼈民办实事,⼴受尊敬与爱戴。家风会蔓延到工作作风,优良的家风则是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推力,而行政作风的廉洁公正则需要家风正统来保证。</p> <p class="ql-block">袁浩琪:讲解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p> <p class="ql-block">颜芷沫:讲解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p> <p class="ql-block">  本次“清廉文化河”游学活动意义重大,令我们受益匪浅。廉洁文化对学生的要求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热心公益、勤俭节约、远离腐败等。下面全体同学宣誓。</p> <p class="ql-block">  反腐倡廉对我们来说似乎还过早,但我们正处在⼈⽣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最容易受外来不良思想的侵袭,及早进行廉洁教育,就如同提前为我们筑起⼀道“防腐墙”,让廉洁“植根”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扬起敬廉崇洁之风,⽴下勤廉报国之志。</p>

讲解

故事

廉洁

清廉

为官

家风

杨震

包拯

木立

范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