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路120号巡礼

鸭蛋儿

<p class="ql-block">解放军第122医院组建六十周年纪念——原内二科 靖陕零</p> <p class="ql-block">金华将军路位于江北古城内。东起东市北街,西接马路里,1983年道路疏通扩展,全长1328米。将军路虽然不长,却承载着厚重的金华历史。</p> <p class="ql-block">关于将军路的由来,可以远溯至晋。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徐将军,晋人,名佚。督军来婺,平贼有功,死后葬于此,郡为立祠。对这一说法,金华人却有几分臆测,民间宁可认为,这一带自古就是军队驻扎的营地。一九四九年五月七日金华解放,11军在此扎营,七月35军换防进驻,军部就设在后来122医院的旧址。1956年12军军部办公楼所在后来是122医院的住院部。这里走出过李德生、刘华清、张雄等多位将军。将军路可谓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12日,张雄将军的长子张昭兴和两个妹妹一起,回金华追寻父亲的革命足迹,在将军路120号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将军路的东头,将军路120号,便是原解放军第122医院驻地,古塔下寺遗址。据考,吴越(907–960年),钱氏在此建造了永福寺,寺中塔名密印塔。宋治平初(1064–1067年)寺、塔重修时,寺从塔名,改称密印寺。这塔当时号称“浙江第一塔”,原为九层八角楼式砖木结构,塔身外镶嵌数以万计的佛像砖雕,俗称“万佛塔”。道光二十七年大修时,增至十三层,层层棱角飞檐,高达50米。塔下寺并非寺庙正名,是因塔在其上光芒万丈,人们便淡忘了它的本名—永福、密印。</p> <p class="ql-block">塔下寺的对面便是千年府衙:太平天国侍王府。元末朱元璋起义曾在金华驻军半年,官署就设在这里。侍王府是李士贤在清代官署和试士院的基础上改建而成。193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浙江抗战前线,也在侍王府大殿发表过抗战演讲。</p> <p class="ql-block">万佛塔是古金华城最高的建筑。一九四二年,抗日战争炮火殃及金华,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黄绍紘、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下令金华城防司令王铁汉:“万佛塔目标过大,易被日军飞机轰炸,予以拆毁”。就这样,矗立千年护佑一方的古寺名塔大义凛然、悲壮辞世。它的牺牲并没有换来众生的平安,鬼子进攻时,国民党军队逃得比兔子还快。可怜塔院的砖瓦木石都被小日本拉走修了炮台工事。残留的塔基所在处,正是后来122医院篮球场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所幸的是日本人费尽心机也没有找到塔下地宫的入口。1956年,12军在永福寺原址建办公大楼时,发掘出大量文史资料和奇珍异宝。据亲历者透露,当晚运走的宝贝,用美式十轮卡车足足装了七卡车。这些文物计188件,分别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留下的几件,现存金华博物馆。万佛塔塔基条石,至今仍安然沉睡在原122医院围墙脚下。</p> <p class="ql-block">12军离开金华后,28野战医院曾短暂驻过将军路120号,自1962年,解放军第122驻军医院在这里开启了她长达二十四年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三年春,我去将军路120号报到时,122医院才21岁,正值青春芳华,处处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医院党委、院首长和各科室领导求真务实,廉洁自律的作风给我良好的第一印象。医院借改革开放的东风,狠抓业务建设,紧跟国内外先进技术,勇于实践、无私奉献、关爱生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开展的一些新项目,在全省、全军以至于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除了精益专业,医院还开办了外语、高中文化知识等课程。医院经常组织医疗队深入部队基层为官兵服务,去周边乡镇送医送药,成为百姓信赖的健康守护神、浙中地区一颗耀眼的明星。我资历浅,在院时间短,关于122医院的丰功伟绩,一些老领导、老前辈会有更详尽生动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我们内二科,在陈文煜主任、朱雄飞副主任带领下,在浙江省率先开展了心脏起搏器安装和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那时设备简陋、防护措施不完善,术者自始至终需要趴在X光屏上俯视操作。没有人计较摄入了多少西弗的放射线,不分昼夜随叫随到,时常紧急出诊去几百公里的县市医院抢救病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战斗的集体、默契的团队、和谐的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没有整容、没有化妆、没有美图的年代,我们的姐妹飒爽英姿、朴实自然、个个青春靓丽!</p> <p class="ql-block">还能认出这都是谁家的孩子吗?幼儿园放假啦,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出去野餐,小朋友玩的好开心!</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五年,百万大裁军开始进行,122人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医院会被裁减掉。纵有万般不舍,军人的本能告诉我们:分别的时刻到了。122医院组建于台海战事紧张之际,撤销于我军现代化转型之初,它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二十四年历史虽然短暂,然而,在高潮中谢幕,何尝不是最好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七年一月,宣布撤销令后,全院官兵、职工合影留念。遗憾的是我因为出差在外,没能参加。</p> <p class="ql-block">将军路120号,从一九八七年起移交83021部队(一军第三师)医院,对外挂牌021医院。因为善后工作延时,大批122医院医护人员尚留在医院工作。三师这支光荣传统的部队,尊重人才、敬重科学,一切照原章运行,以致122精神得以传承,在当地人民群众心中留下了一个不走的122(幺两两)。</p> <p class="ql-block">2006年,撤师改旅后,番号为73051部队。医院地址未变,群众仍亲切地称呼“幺两两”。</p> <p class="ql-block">二零一七年,73051部队移防厦门,将军路120号至此萧条。</p> <p class="ql-block">岁月荏苒,时光如梭,一个甲子转瞬即逝,将军路120号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繁华不再。</p> <p class="ql-block">1号楼,原来的住院部。站在病房走廊,你仿佛能听到输液车轮子的滚动声、护士急促轻盈的脚步声、能看见主任查房时,围聚在病床前医生们的身影。你能看见那一幕幕清晰的画面,似乎触手可及,伸出手去,一切瞬间消失。</p> <p class="ql-block">树木是这里的长者,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它都记得清清楚楚。</p> <p class="ql-block">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年轻时候的你有没有在这颗树下,翘首等待你的那个他?别说没有,树,都知道。</p> <p class="ql-block">青苔覆阶,杂草掩道。</p> <p class="ql-block">门诊的过道犹存。</p> <p class="ql-block">通往住院部的葡萄架长廊早没了踪影。</p> <p class="ql-block">猜猜这是哪?沿着这条路,前面是澡堂吗?</p> <p class="ql-block">食堂还在原地,此时,没有了就餐时的喧笑和饭菜的飘香。</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看看,这里是你们幼儿园吗?“老师,我还要猪油渣。” ... “太晚了,妈妈一定是出急诊不能来接你,跟老师回家吧。” </p> <p class="ql-block">2号宿舍,物是人非,每个角落都记录着孩子童年的欢乐。</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往东望去,一百多米外,新万佛塔豁然耸立。</p> <p class="ql-block">2014年8月30日,万佛塔复建工程启动,2019年12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新万佛塔沿袭古塔的优雅造型,设计9层,总高度90米。2–7层内装小电梯,8–9层设步行楼梯,同时建成>1000平方米的地宫。</p> <p class="ql-block">入夜,金色的灯光令整座塔熠熠生辉,成为金华三江六岸景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塔对面赤松门城楼五彩缤纷的激光秀,与塔身交相辉映光彩夺目,肆意彰显着盛世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将军路120号老了,它承载着一千多年沧海桑田的记忆,每一寸土地都铭刻着兴衰成败的故事。它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送走一茬又一茬的儿女,如今佝偻着身躯,顽强地站立着,替我们守候初心,见证成长。它张开枯瘦的双手,期盼游子的归来。</p> <p class="ql-block">(本文所引历史资料,均来自网络媒体,难免有不实之处,恳请战友们勘正,本文使用照片部分由栗兰凯和李建英战友提供,在此一并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