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太阳]2022年7月17日</p><p class="ql-block">星期日</p><p class="ql-block">今日阅读打卡任务同昨天: </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茶文化基础知识</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饮茶方法的演变</p><p class="ql-block">新书16~25页</p><p class="ql-block">旧书10~16页</p><p class="ql-block">《茶艺师基础知识》</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茶文化基础知识</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饮茶方法的演变</p><p class="ql-block">问答题:</p><p class="ql-block">1、唐代饮茶风盛的原因?</p><p class="ql-block">2、唐代茶叶的种类?</p><p class="ql-block">3、唐代煎茶法用茶制作工序?</p><p class="ql-block">4、唐代烹茶法所使用的茶叶主要为( )?</p><p class="ql-block">5、宋代饮茶主要方法?其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6、宋代北苑贡茶的产地?</p><p class="ql-block">7、宋代制茶工艺有了新的突破,福建建安北苑出产的( )明冠天下。</p><p class="ql-block">8、瀹饮法起始的朝代?主要使用的茶叶为?</p><p class="ql-block">9、( )下昭“罢造龙团,唯采芽茶以进”,促进了瀹饮法的发展。</p><p class="ql-block">10、宋代点茶法在南宋理宗开庆元年经日本僧人( )传到日本,后经日本茶道创始人( )发展改造为日本茶道。</p><p class="ql-block">11、最早提倡饮茶方式从简,并且在实际操作上改革传统的茶具和茶艺的是明朝的( )?并通过度娘讲讲他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2、( )朝代除了继续饼茶的生产和使用外,散茶也占据了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13、在唐代,烤茶的燃料用( )最好,其次是用火力猛的木柴。</p><p class="ql-block">14、斗茶所用的茶盏以建安的( )为准。</p><p class="ql-block">参考问答题,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读书了[愉快]</p> <p class="ql-block">第二章 茶文化基础知识</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饮茶方法的演变</p><p class="ql-block">知识点:</p><p class="ql-block">1、唐代饮茶风盛的原因?</p><p class="ql-block">社会鼎盛,文化繁荣。</p><p class="ql-block">(1)国家空前统一,交通发达,造就了“南茶北运”</p><p class="ql-block">(2)国力强盛,经济富足,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为饮茶提供了特质保障</p><p class="ql-block">(3)中外交往频繁,社会风气开放,佛、道教的发展,文化的兼容,禅宗的兴盛</p><p class="ql-block">(4)陆羽等人的大力提倡</p><p class="ql-block">2、唐代茶叶的种类?</p><p class="ql-block">答: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p><p class="ql-block">3、唐代煎茶法用茶制作工序?</p><p class="ql-block">答:炙、碾、罗。</p><p class="ql-block">(1)选茶:唐代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煎茶法用的是饼茶。</p><p class="ql-block">(2)工序: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做成待烹的茶末,存放在盒子里备用。</p><p class="ql-block">(3)选水:选用山水或江河水、井水放到有方形耳的大口锅中。</p><p class="ql-block">(4)烧水:</p><p class="ql-block">第一沸时,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盐调味。</p><p class="ql-block">第二沸时,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子在水中搅动形成水涡,使水沸度均匀,用量茶小勺量取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再加搅动。</p><p class="ql-block">第三沸时,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去,使开水停沸 生成泡沫,此时把茶沫中黑色的一层水膜去掉(浮在茶汤上面的是精华,陆羽称为沫饽)</p><p class="ql-block">(5)酌茶:即向茶盏分茶,使各碗沫饽均匀。</p><p class="ql-block">(6)品茶:趁热饮茶,将鲜白的茶沫、咸香的茶汤和嫩柔的茶末一起喝下去。</p><p class="ql-block">4、唐代烹茶法所使用的茶叶主要为(蒸青 饼茶)。</p><p class="ql-block">5、宋代饮茶主要方法?其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答:宋代饮茶主要是点茶法。</p><p class="ql-block">—﹣主要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和习茶等5个环节。在点茶时先将茶饼碾戎末,放在碗中备用.烧水时要注激调整炭火。调炭时有“三炭”之兑,即底火、初炭(第一次添炭)和后炭(第二次添炭) 待水初沸时立即离火。冲点碗中的茶末,同时搅拌均匀,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即可饮用。</p><p class="ql-block">6、宋代北苑贡茶的产地?</p><p class="ql-block">答:福建建安</p><p class="ql-block">7、宋代制茶工艺有了新的突破,福建建安北苑出产的( 龙凤团茶)名冠天下。</p><p class="ql-block">“龙团凤饼”:无可争议的证明着曾经的中国人把什么都能做到极致,做到最好。</p><p class="ql-block">龙凤茶:非是老百姓能饮之物,无疑标志着那是个令人惊叹的时代,是个奢华至极的时代。</p><p class="ql-block">8、瀹饮法起始的朝代?主要使用的茶叶为?</p><p class="ql-block">答:瀹(yue)饮法起始的朝代是明朝,明末清初,主要使用散茶,清代是炒青散茶。</p><p class="ql-block">9、( 明太祖朱元璋 )下昭“罢造龙团,唯采芽茶以进”,促进了瀹饮法的发展。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十六日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p><p class="ql-block"> 废除团茶的原因及影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三个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①团饼费时费力,不贴近百姓;</p><p class="ql-block">②农民暴动,不再设“皇家茶园”</p><p class="ql-block">③添加龙脑、香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很多茶叶史专家对明朝朱元璋废团改散的做法耿耿于怀,他们认为,中国的制茶技术发展在宋朝达到顶峰以后,则由盛转衰,转折点就在朱元璋开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究其原因,朱元璋出身贫寒,深知社会底层的辛苦。龙团凤茶虽然“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极为耗费人力物力,这样的制茶方式延续下去,会距离普通人民大众愈来愈远。</span></p><p class="ql-block">因此,之后向皇室进贡的只要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的“散形茶”,目的是要使普天之下,他的臣民都能享用饮茶的快乐。</p><p class="ql-block">而且,唐宋延续下来的贡茶制度,使各级官吏对茶农与茶工的剥削愈演愈烈。到元朝时,多次爆发了小规模农民暴动,反抗朝廷对茶农的盘剥,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朱元璋取缔“龙凤团茶”的同时,也一并撤销了北苑贡茶苑,不再设皇家茶园。</p><p class="ql-block">皇帝都提倡饮用散茶,民间自然蔚然成风,并且将之前的点茶,改为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朱元璋的一道圣旨,使延续上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艺就此消失,包括茶膏在内,从此不见踪迹。改变了之前相沿形成的习惯。</p><p class="ql-block">10、宋代点茶法在南宋理宗开庆元年经日本僧人(南浦昭明 )传到日本,后经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 )发展改造为日本茶道。</p><p class="ql-block">11、最早提倡饮茶方式从简,并且在实际操作上改革传统的茶具和茶艺的是明朝的(宁王 朱权 ),并通过度娘讲讲他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宁王,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地为宁国(今内蒙古宁城),在靖难之役中被朱棣绑架,共同反叛建文帝,朱棣即位后,将朱权改封于南昌,并加以迫害,朱权只好将心思寄托于道教、戏剧、文学,郁郁而终。</p><p class="ql-block">朱权晚年信奉道教,受道教的影响,他开始研究茶道,根据自己饮茶经验和体会写出了一卷对中国茶文化很有贡献的《茶谱》。</p><p class="ql-block">朱权对唐宋以来的团茶及其烹饮方法很不欣赏,提倡建议泡茶法,于是发明了蒸青散茶烹饮法。他在《茶谱》的序文里面说团茶“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他认为应当保持茶叶的本色、真味,顺应茶的自然之性。他所发明的叶茶不仅饮用方便,还可以享受到茶叶的色、香、味、形之美,品味到茶的本味。而且还能营造出清茶助清谈,清谈更品茶的雅意,朱权还构思出了一套完整的清谈开始前的行茶仪式: 先让一个侍童摆好香案,安好荣炉。然后再让另一侍童拿出茶具,打来清泉,碾茶末,烹沸汤,等到茶汤沸泡如蟹眼之时注入大茶瓯中,等茶味泡出时,分注到小茶瓯之中。然后主人起身,举瓯对客人说:“为君以泻清臆”。(意思是为您一抒胸臆)客人起身接过敬来的茶,也举瓯应道:“非此不足以破孤闷”。之后宾主各自坐下,饮完一瓯后侍童接瓯退下,这样主客之间话久情长,礼让再三,期间有琴棋相娱。这种焚香弹琴、烹茶待客的礼仪就是明代的文人茶的生动写照,它追求的是品饮境界。</p><p class="ql-block">朱权对于茶的贡献和影响是深远的。他发明的蒸青叶茶促成了炒青的出现。自此叶茶开始走入生活,茶的饮法也随之演变成今天这种开水冲饮的形式。值得一提的是,朱权所发明的待客行茶仪式,对日本茶道产生了直接的影响。</p><p class="ql-block">12、( 元 )朝代除了继续饼茶的生产和使用外,散茶也占据了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13、在唐代,烤茶的燃料用( 炭 )最好,其次是用火力猛的木柴。</p><p class="ql-block">14、斗茶所用的茶盏以建安的( 兔亳盏 )为佳。</p><p class="ql-block">参考问答题,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读书了[愉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