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观 --元 阳 哈 尼 梯 田

王天鹏

<p class="ql-block">文字:王天鹏</p><p class="ql-block">摄影:王天鹏</p><p class="ql-block">编辑:王天鹏</p><p class="ql-block">音乐:网 络</p> <p class="ql-block">  2016年4月16日携夫人来到元阳哈尼梯田。</p><p class="ql-block"> 元阳哈尼梯田位于元阳县新街镇和攀枝花乡,由菁口、多依树、老虎嘴三个梯田片区组成。</p><p class="ql-block"> 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著名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 哈尼梯田开垦始于唐宋年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梯田修筑在山坡上,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级次多达3000多级。梯田大者数亩,小则不足1平方米。梯田耕作是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生产方式,自唐代实现定居后,他们利用特殊的地理气候,发挥聪明才智,经过艰苦劳动,开垦出上百万亩梯田,创造了以梯田文化为代表的森林、梯田、村寨、江河四素共构的农业生态奇观。</p><p class="ql-block"> 哈尼梯田展现了边疆民族地区独特的农耕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里水源丰富,空气湿润,雾气变化多端,将山谷和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20世纪80年代哈尼梯田开始名扬世界,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被它壮美的自然景观所吸引,在2013年6月22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b> 历史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元阳哈尼族梯田的知名度日渐提高,从封闭的哀牢山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b></p> <p class="ql-block">  老虎嘴梯田</p><p class="ql-block"> 老虎嘴梯田景区位于元阳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距老县城(新街镇)20千米,这里有850多公顷壮丽梯田,千姿百态,气势磅礴,当冬春两季的晴朗时光,梯田会呈现出两匹奔腾骏马与藏龙卧虎的图案。又似一只千年古龟静卧谷底,仿佛告诉人们哈尼先民开垦梯田的历史沧桑。</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元阳山势最险峻、气势最恢宏壮观的梯田,堪称“大地雕塑”的最高典范。这一景观构成了千奇百态变幻莫测的天地艺术大交响乐,成为举世瞩目的梯田奇观。</p> 多依树梯田<br>  多依树梯田景区位于元阳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距老县城(新街镇)23千米,地处海拔1900米,有650公顷梯田分布在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状如海湾的25°至50°山坡,是观赏、拍摄云海梯田、日出及山寨的最佳景区。<br>  景区梯田三面临大山,一面坠入山谷,状如一个大海湾。布满在临山三面的无数村落,一座座蘑菇房如整装待发的帆船;6000亩梯田均由东至西横向。站在高高的黄草岭村后山观赏,如万马奔腾,似长蛇舞阵。整块梯田上半部分稍缓,如万蛇蠕动,下半部分较陡直入深渊,如将倾的大厦,令人提心吊胆。六千亩梯田水源充足,白花花的大海湾如一个巨大的瀑布从南向北倾泻,壮观无比。<br>  这里一年有两百天云海缠绕,云海停留在海湾里不肯离去,忽东忽西,忽上忽下,一会儿无影无踪,一会儿又弥天大雾,忽而往下蹿,淹没一层层梯田、村寨;时而往上蹿,露出一层层梯田、村寨,一天如此反复,每次各异。是观赏、拍摄云海、梯田、山寨的景区。 箐口梯田<br>  箐口哈尼民俗村位于元阳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距老县城八千米。这里保持了“森林、水系、山寨、梯田”四素同构完整的生态系统,哈尼族的民风民俗,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生产生活方式独特,梯田云海与古老的“蘑菇房”融为一体,是一个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农耕开发的典范。<br>  据当地人讲,箐口当前有180多户人家,800余口人,即使在元阳境内,箐口也算是比较大的寨子。在村子的中央,有座专为节庆设计的广场,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哈尼族人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推广他们的传统文化。在过去的几年里,这里先后举办过长街宴、苦扎扎、十月年、锥牛祭祀等庆典活动,广场东侧还有两面铜鼓,其后是箐口人自己开办的哈尼族文化博物馆。 坝达梯田<br>  坝达梯田景区位于元阳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距老县城(新街镇)14千米,这里有950多公顷壮丽梯田。<br>  坝达梯田壮观、线条美、立体感强。从海拔800米的麻栗寨河起,连绵不断的成千上万层梯田,一直伸延至海拔2000米的高山之巅,把麻栗寨、坝达、上马点、全福庄等哈尼村寨高高托入云海中。3700多级梯田宛似天梯,直达云霄。梯田在日落时金光灿烂,银光闪闪,美不胜收,是观赏、拍摄云海梯田、日落及山寨的最佳景区。 <div>  坝达和老虎嘴的日落,同样让人惊艳。随着夕阳的余辉逐渐散去,两处梯田会变幻出绮丽的色彩。当这种色彩与田埂的线条交织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极其动人的彩绘版画。与此相比,龙树坝梯田则呈现出另外一种情调,它小巧、艳丽,像是藏在大山深处的田园。由于龙树坝的浮萍较多,这里的梯田会呈现出赤红色,因此,在浮萍变色的季节里,总会有大批摄影师前来拍照。</div>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哈尼族古老的《天.地.人的传说》中说:大鱼创造了宇宙天地和第一对人,男人叫直塔,女人叫塔婆;塔婆生下22个娃,其中老三是龙,龙长大以后到海里当了龙王,为感激塔婆的养育之恩,向塔婆敬献了三竹筒东西,其中一筒里盛有稻谷种。也就是说,哈尼人认为,自开天辟地以来便有了稻子。</p><p class="ql-block">  从这个传说中说明,哈尼人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民族之一,水稻种植是哈尼人古老的生产方式。千百年来,哈尼族将哀牢山区三江流域的野生稻驯化为陆稻,又将陆稻改良为水稻,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中,使三江流域成为人类早期驯化栽培稻谷的地区之一。 </p><p class="ql-block">  哈尼祖先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整个民族的心力来挖筑梯田。哈尼人只有一把短柄锄头、一身铮铮铁骨,只有胸中万丈的豪情及脑中过人的智慧,为了开筑梯田他们投入了生命的全部</p><p class="ql-block">  哈尼人出生后将一生投放在梯田里,去世后仍然埋放在梯田旁边的山坡上,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守望着梯田。哈尼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祖祖辈辈永不中断、永不松懈地把巍巍哀牢山的千山万壑都开垦成片片梯田。有专家说过:“每道梯田的下面,都掩埋着我们祖先累累的白骨,每块梯田都是用祖先们的生命和鲜血垒成。正因为此,我们祖先把他们的伟大力量和崇高人格镌刻在大山之上,成为后代儿孙,成为全人类永恒的骄傲和荣耀!”</p><p class="ql-block">  一片片高山梯田,仿佛就是一部非文字的巨型史书,直观地展示了哈尼先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