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三百六十度 带你玩转青海湖

天坛明月

<p class="ql-block">青海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名山大川的汇集地和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发源于青海南北,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等著名山脉纵横于青海东西,自然风貌原始独特,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民族风情绚丽多姿。近期有大数据显示,2022年青海省十大最热门景区排名最新出炉,荣登榜首的就是众望所归的青海湖。</p><p class="ql-block">其实,就在前几年,青海湖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六大湖泊”之首,同期入围的还有新疆的喀纳斯、西藏的纳木错、吉林的长白山天池、云南的泸沽湖、浙江的杭州西湖。</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一波前所未有的热浪席卷全国大部地区,入伏之后,更是网红了避暑纳凉的清爽圣地~青海湖。</p><p class="ql-block">青海湖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和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处在我国青海省的东北部,浩瀚缥缈、波澜壮阔、蔚兰清澈的青海湖,是大自然赐予青藏高原的瑰丽珍宝,也是青海省名称的由来和象征。我站在巨大的地球仪上仔细观看这一池碧水,觉得它更像是滴在青藏高原上一颗晶莹闪烁的蓝色泪珠。</p><p class="ql-block">这块土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1986年,在青海省海北州海晏三角城遗址出土的虎符石匮,雕刻有 “西海郡虎符石匮,始建国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戎造" 22个篆字。经考证表明西汉末年,新朝王莽假托天命,为夺取政权而大造舆论的产物。《汉书·王莽传》记载:公元4年,王莽篡夺掌控西汉政权时期,建立西海郡,虎符石匮以示"四海归一"之意。 王莽西拓疆域,在青海湖边设置西海郡还有其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说中的“西王母”信仰兴盛于两汉相交之际,王莽姑母王政君是汉元帝皇后,位高权重,王莽为篡汉位,鼓吹她为西王母的化身。将西王母所居住的青海湖纳入了汉帝国版图。</p><p class="ql-block">这块土地,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茂。湖四周被四座高山所环拥: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连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站在湖边,举目四望,四座高山犹如四幅天然屏障。从山下到湖畔则是苍茫无际千里草原,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像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高山与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西部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站在西宁北山的土楼观上,凭栏远眺西宁市容。</p><p class="ql-block">西宁古称青唐城、西平郡,取“西陲安宁”意,是青藏高原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之南路、“唐蕃古道”之必经之地,自古就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西宁也是一座有着两千一百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曾是西汉屯田重镇、南凉国之都城、唐蕃古道之咽喉、丝绸南路之要道。历史上一直是青藏高原通向中原的门户,是河湟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古就享有“高原明珠”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不闭环全景玩转青海湖一周,不足以领略青海湖之大美!晴空万里,白云悠悠的青海湖,是每一位游人最期盼的等待!这一次的环湖之LV(其实是很多次青海湖之行的集大成者),彻底让我爱上这个中国最美丽的湖泊。</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就用“诗和远方”来诠释三百六十度闭环全景玩转青海湖的游湖路线:</p><p class="ql-block">西宁市~湟源县~丹葛尔古城~倒淌河镇~日月山文成公主庙~共和县~青海湖自驾驿站~南山橡皮山~甲乙寺~油菜花海~二郎剑景区~江西沟~黑马河~三块石~石乃亥镇~吐谷浑伏俟城~布哈河~鸟岛蛋岛~鸬鹚岛~海心山~刚察县~叶尔塘牧家乐~海晏~西海郡~金银滩~原子城~沙湖景区~多巴~西宁市。</p> <p class="ql-block">青海湟源峡谷地处青藏公路青海段东北部。我们驱车越过湟水大桥便进入湟源县境内,在一条长达55公里的峡谷中穿行。这里山高水长、坡陡崖峭,地势险要,自古有“海藏咽喉”之称。峡谷两侧,群山崔嵬,蜂峦兀立,高山相峙,峭壁千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绵延的群山上,林海漫漫,输电高塔,耸立山巅,真乃深山峡谷的神来之笔,也是电建工人的不朽杰作。 </p> <p class="ql-block">湟源县位于青海湖日月山东麓,湟水河上游,是青海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藏文化与汉文化的结合部。青藏铁路、109和315国道穿境而过,素有“海藏通衢”和“海藏咽喉”之称。</p> <p class="ql-block">丹葛尔古城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距西宁40公里。古城得名于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东科尔。清顺治五年(1648年),东科尔寺从西藏迁至古城,成为青藏声名远播的寺院。清嘉庆道光时期,贸易繁盛,商贾云集,洋货毕至,驼铃阵阵,耗牛声声,极为热闹,被誉为青海高原的“小北京”。</p> <p class="ql-block">青草青,菜花黄,日月山巅好牧场。从西宁去青海湖的路上遍植油菜花,日月山以东地区山地梯田层感丰富。</p> <p class="ql-block">日月山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日月山顶部由紫色砂岩构成,山体呈红色,故古代称之为“赤岭”。</p> <p class="ql-block">日月山</p> <p class="ql-block">日月山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风马经幡是青藏高原一道独特风景,藏语称“隆达”,“隆”为风,“达”为马。风马经意为:风是传播运送经文的一种无形的马,马即是风。</p> <p class="ql-block">日月山神牛</p> <p class="ql-block">日月山不仅有恢宏的历史意义,它还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义,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因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叠合区,也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和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回望石。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行至赤岭,将要离别唐朝辖地,心中怆楚,向前西望吐蕃,天高云低,草原苍茫;回头东望长安,故土依恋。遂拿出母亲送给她的“日月宝镜”,照看长安和亲人,思乡泪水汇集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流入到了青海湖。但想到唐蕃联姻通好之重任,遂摔碎“日月宝镜”,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西行道路。从此赤岭改名为“日月山”。</p> <p class="ql-block">日月山上日月亭</p> <p class="ql-block">日月山日亭和月亭,远处的皑皑雪山映衬出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分界山的壮阔。</p> <p class="ql-block">唐蕃古道碑</p> <p class="ql-block">去往青海湖路上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倒淌河镇文成公主塑像。</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东南方的共和县高速公路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自驾游驿站。</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南山牧场。</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南山之巅牧场。</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南山之巅~橡皮山垭口(海拔3817米)。</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南山周边特殊的小气候,滋润着路边的野花竞相怒放。</p> <p class="ql-block">从南山一路疾驰,进入青海湖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甲乙寺露天大佛。</p><p class="ql-block">甲乙寺,藏意为“甲乙神奇解脱洲”。位于海南州共和县倒淌河镇西偏北的甲乙村。该寺始建于1984年,倡建者旦措卓玛(意为雪山空行母)生于1938年,为甲乙寺女活佛。1980年,班禅委员长到海南州视察时,旦措卓玛及当地信教群众请求在甲乙村建立寺院得到允准。班禅大师为该寺题:“神奇解脱洲”,由此建成格鲁派寺院。寺内有一座高大露天铸铜镀金佛像,据说是藏传佛教第一大未来佛(弥勒佛)像。佛高28米,金碧辉煌,气势恢宏,高大巍峨,庄严神圣,由藏族著名企业家彭毛次旦投资近千万元铸造。佛像坐南朝北,以巨人的理念和视觉冲击雄踞于隆堡赛庆神山(青海南山)脚下。据说,佛像铸成后,此间多次出现吉兆,青海湖的水位也出现50年不遇的第二次高涨,这昭示着佛陀对圣湖的守护,给环湖地区带来吉祥幸福。甲乙寺依山连湖,在此北望,碧波浩淼、宛如翡翠的青海湖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风光</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岸边为游客提供的旅游蒙古包。</p> <p class="ql-block">夏天的青海湖经幡飘动,色彩缤纷。</p> <p class="ql-block">二郎剑景区。</p> <p class="ql-block">二郎剑,又名“海带”,藏人称之“海虎”。位于青海湖东南岸,为一狭长陆地提带,宽约百步,长约25公里,酷似一把长剑自南向北没入海中。据载:“南岸一堤,阔仅百步,北亘数十里,直奔海腹而没,名为海带”。 </p> <p class="ql-block">远眺二郎剑(当时还没有这个景区),此照片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与上一张数码照片是同一个地点。</p> <p class="ql-block">二郎剑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民间文化活动为内容,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耀眼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大美青海湖</p> <p class="ql-block">玛尼堆。"玛尼"梵文佛经《六字真言经》"唵嘛呢叭咪哞"简称,因在石头上刻有"玛尼"而称"玛尼堆"。</p> <p class="ql-block">吉祥四瑞。相传贡布鸟衔来种子,兔子看见,刨坑把种子埋在土里,种子长出幼苗,猴子为保护幼苗,用树枝把幼苗围起来拔去杂草,大象看到后,每天用长鼻汲来山泉浇灌。幼苗在四瑞兽精心呵护下长成了参天大树,结满累累硕果。由于树高,谁也够不着果实。于是大象让猴子爬上脊背,猴子让白兔站肩上,白兔又托起了贡布鸟,贡布鸟用嘴巴摘到果实,树下四瑞都吃到香甜果实,将果实分给山林里所有的瑞禽灵兽共同分享,使地方安宁,人寿年丰。</p> <p class="ql-block">据传雍正年间,蒙古首领叛乱,大将军年羹尧平叛,在青海湖遭淡水危机,大将岳钟琪骑马前行,马蹄踏出一眼清泉,全军士气大增,雍正帝知晓后大喜,亲笔题:灵显宣威青海神,并刻碑。</p> <p class="ql-block">151鱼雷发射基地。1965年,经中央批准在青海湖建立中国鱼雷发射实验基地。因建在青藏公路151公里处,故名。如今往日神秘的军事禁区三层小楼已经成为参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2008年拍摄的151鱼雷发着基地,十多年前,因生态环境恶化,植被破坏严重,当时青海湖水位很低。</p> <p class="ql-block">西王母塑像。古人称青海湖为西海;藏民称它为措温布;蒙古族人称它为库库诺尔;当地人称他为卑禾羌海;它就是传说中西王母的“瑶池”;它就是“陆心之海”——青海湖!</p> <p class="ql-block">经幡随风飞舞,此刻仿佛感悟到高深莫测的藏传佛教传递出佛国的吉祥祝福和良好祈愿。</p> <p class="ql-block">白塔在缕缕阳光的照射下聚集了温暖而祥和,心灵在悠悠白云的飞扬中得到了净化和抚慰。</p> <p class="ql-block">二郎剑景区出口,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大明咒”豁然醒目----唵~嘛~呢~叭~咪~吽……深深的印在每一位游客心中。</p> <p class="ql-block">从二郎剑西行,前面就是江西沟。</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风光</p> <p class="ql-block">有幸赶上了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湖赛”从2002年开始举办,每年6至8月间在青海省环青海湖和邻近甘肃及宁夏举行。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环湖赛为2.HC级,是亚洲顶级、世界海拔最高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也是中国规模最大、参赛队伍最多、奖金最高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p> <p class="ql-block">环湖赛以高海拔、长距离、多爬坡特点,使得比赛精彩纷呈,观赏度高。比赛线路以碧波浩瀚、鸟翼如云的青海湖为中心,并向东部农业区、西部牧业与荒漠区、南部高寒草甸草原区、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黄河沿岸等地延伸,沿途自然风光雄奇壮美,旖旎迷人。</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青海湖南岸的江西沟境内。</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边的白牦牛。</p> <p class="ql-block">油菜花海就像油画一般铺陈在青海湖边,远方雪山一线,雪山之下是草地,草地之上有洁白的羊群走过。花田间杂青稞,这些色彩浩浩荡荡的呈现在游人眼前,给人以震撼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碧波连天,雪山倒影,鱼群欢跃,万鸟翱翔。</p> <p class="ql-block">七月的青海湖,盛开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边际,黄色花海和蓝色湖水相配衬,景色绝佳。而日月山以西地区,油菜花平铺在青海湖岸,黄蓝相间,极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畔油菜花海。</p><p class="ql-block">盛夏,无边的金黄油菜花海和如茵绿草将湖岸装点得一片灿烂。</p> <p class="ql-block">环湖路两侧的藏传佛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环湖朝拜的虔诚藏传佛教徒。</p> <p class="ql-block">三块石,也称孤插山,在青海湖西南部,与鸟岛、海心山成鼎足之势,由三处白色岩礁石组成,远远望去,隐约之中,形似三块巨鼎屹立于波涛之中,水拍浪激,惊心动魄。</p> <p class="ql-block">黑马河收费站</p> <p class="ql-block">黑马河旺湖酒店</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舌尖上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舌尖上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黑马河沿途浓郁的民族风光。</p> <p class="ql-block">黑马河往鸟岛方向这一段,称为环湖西路,不少“暴走族”驴友或自行车迷,都选择从黑马河开始他们的环湖梦幻之旅。</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风光</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风光</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冬时的青海湖(理光傻瓜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前往一个连当地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俟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石乃亥乡地处偏僻,游人极少,是藏羚羊休养生息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草原精灵~藏羚羊。</p> <p class="ql-block">伏俟城遗址。位于青海省共和县石乃亥乡以北2km处,东距青海湖约7公里,是青海湖边最有文物意义的古城遗址。“伏俟”为鲜卑语音,意“王者之城”,是我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吐谷浑民族的故都。相传为北魏吐谷浑王伏连筹所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当时北魏朝廷封伏连筹为西海郡开国公。公元540年,伏连筹之子夸吕在此建立青海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国──吐谷浑王国,定都伏俟城。古城沧桑壮阔,很少有游人到此,但对研究吐谷浑与中原文化联系及吐谷浑族历史,有其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看到此,不由得想起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p> <p class="ql-block">吐谷浑西迁示意图。史料记载,青海湖最早居民是游牧部落羌族人。公元280年,远在辽东鲜卑族人吐谷浑,率领七百余户人家,长途跋涉,历经三十年,来到了青海湖边,发现这里草场适合马群饲养,吐谷浑部落便在青海湖扎根。在其后三百年时间内,吐谷浑的子孙在这里建邦立国,他们一面不断抢占原先羌人地盘,一面在青海湖边修筑自己城池,这就是被史料称之为的“马背上的王国”。而他们饲养的马,就是后来被称之为“名驹”的青海骢。</p> <p class="ql-block">到达闻名遐迩的鸟岛镇。</p> <p class="ql-block">布哈河,源出疏勒南山,全长300公里,蜿蜒曲折,盘山绕岭,汇集雪山之水,在鸟岛注入青海湖,是青海湖流域水量最大、流程最长的一条河。"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青海湖水源补给量,一半来自布哈河。</p> <p class="ql-block">布哈河入海口的落日,这张照片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用第一代理光傻瓜相机拍摄,与上一张的数码照片在同一个位置拍摄,但两张照片却整整相隔了30个年头。</p> <p class="ql-block">日暮鸟岛何处宿,布哈河畔水文家。</p><p class="ql-block">天色将晚,准备第二天深度游览天下闻名的鸟岛、蛋岛、鸬鹚岛、海心山等著名景点,因此提前入住布哈河入海口的青海湖水文站宾馆。</p> <p class="ql-block">鸟岛的早晨</p> <p class="ql-block">鸟岛日出</p> <p class="ql-block">还在睡觉的斑头雁。</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鸟岛是群鸟聚会之所,数以十万计的各种候鸟一年一度来此欢度盛夏,成为青海湖的一大奇观绝景。鸟岛由一东(鸬鹚岛)一西(蛋岛)两个岛屿组成,面积不大,位于青海湖西北隅。每年夏天,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成群结队从南方飞来,鸟群此起彼落,把整个小岛遮盖的严严实实。到了产卵季节,群鸟筑巢垒窝,全岛铺满了密密麻麻的鸟蛋,俯拾即是。这时的鸟岛是一片欢腾、喧闹、繁忙的鸟世界,天上地下全是鸟的繁忙身影。上图为蛋岛观鸟地厅。</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是鸟的天堂。碧波荡漾的青海湖万鸟齐聚,气势壮观。</p> <p class="ql-block">沿途快速拍摄的青海湖鸟岛不锈钢标志~羽毛雕塑。</p> <p class="ql-block">鸟岛高高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鸟岛位居我国八个鸟类保护区之首,位于青海湖西北隅,每年四月来自我国云贵高原及印度洋岛国一带的斑头雁、鱼鸥、棕头鸥和其他鸟类约10多万只候鸟在此筑巢栖息繁衍,鸟声喧嚣声闻数里之外,堪称世界上分布最稠密的“鸟类王国”。</p> <p class="ql-block">晚风中的鸟岛(鸬鹚岛)。</p> <p class="ql-block">沿着鸟岛环形木栈道,远远的就看见了鸬鹚岛。</p> <p class="ql-block">每年五月左右,数以千计的鸬鹚由南方迁徒到青海湖繁殖,场景蔚为壮观,对于拍鸟者来讲实属千载难逢的机遇。</p> <p class="ql-block">鸬鹚</p> <p class="ql-block">鸬鹚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鸬鹚</p> <p class="ql-block">鸬鹚岛</p> <p class="ql-block">鸬鹚岛</p> <p class="ql-block">鸬鹚岛观海平台。</p> <p class="ql-block">站在鸬鹚岛上,远看海心山。</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风光</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风光</p> <p class="ql-block">站在鸟岛之上,凭高远眺,但见青海湖深处的海心山犹如雪浪飘浮,蔚为壮观。古人有诗赞道:“一片绿波浮白雪,无人知是海心山”。</p> <p class="ql-block">游轮出海</p> <p class="ql-block">海心山,俗称湖心岛,古称仙山、龙驹岛,形如螺壳,位于青海湖心偏西南,是青海湖游览胜地。海心山四周环水,远离尘世,天然仙境,令人神往。早在汉代就有僧人修行于此,每每于冬季冰合之时,出海取一年之粮而入居,整年不复出。传说,当时有人冰合时将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牧之,马皆有孕,所生之驹,必多骏异,&nbsp;号为龙种称“龙驹”,海心山因此而称“龙驹岛”。历史上王莽、隋炀帝都求过龙种。唐天宝年间,名将哥舒翰攻占西海后,筑神威城于“龙驹岛”。如今历史陈迹早被风雨吞没,只留庙宇僧舍嘛呢堆等,供游人凭吊。</p> <p class="ql-block">鸬鹚岛南岸</p> <p class="ql-block">鸬鹚岛北岸</p> <p class="ql-block">游湖的宁玛派僧人。宁玛派是藏传佛教重要宗派之一,即古派或旧宗派。宁玛派主要继承"前弘期"莲花生大师密教思想仪轨,因僧侣头戴红色僧帽而俗名"红教",为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派别。</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风光</p> <p class="ql-block">暮色中的鸟岛(鸬鹚岛),因四周已被木栈道f隔离遮挡,现在游人已经看不到鸬鹚岛全景的真面目了 。</p> <p class="ql-block">刚察县“西海一源,惠及万民”石碑。</p> <p class="ql-block">到了刚察地界的青海湖边,那一片片鲜艳的野花,就是草原杀手狼毒花。</p> <p class="ql-block">有一首诗这样描写它:你是草原的杀手,我不会把你敬仰,是你太过卑微,还是我心存忧伤。此刻,我正打马经过草原,听见,小草在呻吟;看见&nbsp;&nbsp;牛羊在流泪。</p> <p class="ql-block">从刚察又返回青海湖边。</p> <p class="ql-block">风经摇弋青海湖</p> <p class="ql-block">当地牧民在青海湖岸边垒起的玛尼堆。</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风光</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风光</p> <p class="ql-block">叶尔康牧家乐</p> <p class="ql-block">牧家乐的格桑花海</p> <p class="ql-block">格桑花</p> <p class="ql-block">藏族的格桑花并不固定,种类很多,普通而面积大。叶尔康的这种紫色格桑花单独看并不出众,但当它们成片长在单调的绿色大地上,就会有一种独特的美。格桑花虽然杆细瓣小,弱不禁风,相貌平平,可是在大风中它会越发挺拔,大雨中她会越发翠绿,太阳曝晒下她会开得更加灿烂,这一点很合藏民族个性,因而深得藏民喜爱,成为藏族同胞寄托美好愿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海晏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330千伏输电线路在黄灿灿油菜花的映衬下是一幅绝美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湟水河又名西宁河,指流经西宁城北的黄河重要支流,位于青海省东部,发源于海晏县包呼图山,东南流经西宁市,到甘肃省兰州西的达家川入黄河。</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最珍贵的“湟鱼”,清乾隆年间地方志记载:“水中绕有鱼类,色黄无鳞”。适合在咸水湖中生存奇。怪的是每年开春产卵季,湟鱼都要从青海湖中洄游到湟水河中,他们逆流而上,争先恐后,奋不顾身,场面壮观,其情其景,使人为之动容。现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裸鲤,也称"湟鱼",仅分布于中国青海湖及其湖周支流,为高原低温盐碱性水域经济鱼类,生长极慢。</p> <p class="ql-block">海晏镇湟水河</p> <p class="ql-block">前面就是金银滩和原子城。</p> <p class="ql-block">海北藏族自治州。</p> <p class="ql-block">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海北州西海镇。</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子城二二一基地地下指挥中心”~-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和试爆中心。</p><p class="ql-block">在这个昔日神秘的禁区内,就位于西海镇矿区邮电局楼下,现在这个极为秘密的地下指挥中心新近解密,已向游客开放,它为您全面了解原子城揭开了神秘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中国原子城主题邮局</p> <p class="ql-block">“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期间居住的地下室宿舍,墙上挂的是邓稼先穿过的防辐射衣服。据接待人员介绍,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国家奖励给邓稼先奖金:人民币10元,今天听起来百感交集。</p> <p class="ql-block">西海镇原系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这块鲜为人知的神秘禁区,孕育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蘑菇云的出现给西海镇蒙上神秘面纱,每一座建筑都会告诉你许多神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纪念碑:“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p> <p class="ql-block">原子城大礼堂</p> <p class="ql-block">西海镇(西海郡)俗称"三角城",位于湟水河沿岸金银滩草原上,是青海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郡建制古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武帝元始四年,王莽在海晏设置西海郡。魏晋时属羌人与鲜卑人牧地。隋唐时为吐谷浑辖地。古城内出土文物众多,其中虎符石匮是青海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有铭文的石刻之一。</p> <p class="ql-block">虎符石匮出土于海晏三角城遗址,俯卧在长方形石座上,虎尾搭背呈蹲伏状,双目前视,栩栩如生,具有汉代石雕浑厚古朴风格,为稀世珍品。石匮出土于1986年,雕刻"西海郡虎符石匮,始建国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戎造"22个篆体字,是新朝王莽假托天命,大造舆论,夺取西汉政权的产物。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金银滩草原位于青海湖东北,水草丰美、牛羊肥壮,人们以金银遍地来形容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故得名“金银滩”。盛夏时节,我们沿着西北歌王王洛宾的脚步,来到金银滩,但见鲜花盛开,百鸟飞翔,浮云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星星点点地徜徉在青草和野花丛中。</p> <p class="ql-block">1939年夏天,我国电影创始人郑君里来青海湖拍摄纪录片《祖国万岁》,王洛宾应邀和摄制组一起来到金银滩拍外景,住在千户长家,与其三女儿卓玛在拍摄放牧场面时被调皮的卓玛姑娘不留神抽了王洛宾背上一鞭子,使之难以忘怀,于是一首传遍全世界的抒情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诞生在这金银滩草原上。</p><p class="ql-block">据说,当时在金银滩上还曾放映过露天电影,我们的诗人和那位好姑娘共骑一匹白马,在夜色迷离、空旷辽远的草原上,互相依偎在白布银幕的背后看电影。</p> <p class="ql-block">王洛宾在金银滩</p><p class="ql-block">王洛宾生前搜集、整理的1000多首经典音乐作品,有50多首作品是在青海湖金银滩草原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魅力沙岛快要到了</p> <p class="ql-block">2006年,笔者在拉萨飞往西宁航班的飞机舷窗前,航拍到的非常珍贵的青海湖沙岛照片。</p> <p class="ql-block">一泓湖水映沙丘</p><p class="ql-block">沙岛位于青海湖东北部,是青海湖最大岛屿,颇象新月型大沙丘,是湖中沙垄突出水面受风沙作用堆积而成的,为湖中的一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沿青海湖边缘行驶在返回西宁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归途中的倒淌河镇</p> <p class="ql-block">多巴收费站。多巴镇位于湟中县城鲁沙尔北,距省会西宁市25公里,是青海省著名的高原小镇。多巴藏语意为"三岔路口",历代为军事要地,是通往西藏地区的咽喉要道,是牧区、农业区的交汇处,其区位优势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现已成为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和湟中县贸易、服务中心城镇。</p> <p class="ql-block">回到西宁,完成了青海湖360度的大闭环,硕果累累,斩获颇丰。</p><p class="ql-block">没有人会否认,青海湖是青海旅游的金字招牌。辽阔似海的高原湖泊,早早的就和“诗与远方“画上了等号。</p><p class="ql-block">青海湖,是人之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