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夏

希希奶奶

<p class="ql-block">在民间人们常把酷暑难耐的夏天称为苦夏。在没有空调的年代,人们也有消暑的办法。白天老人们在阴凉处扇不离手,孩子们打着赤脚奔向水边。傍晚夕阳西下,街坊四邻齐心协力凉水泼街,胡同里空气变得清凉,人们聚首街巷聊天纳凉。</p><p class="ql-block">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个冰窖,它像个大溶洞,足有二三十米深,窖口不大,一条用木板搭成的栈道从窖口一直伸到底。四周码放着整齐的大冰块,到处都是草垫子,每个冰块长宽足有几十厘米,它们都是由冬天的护城河里厚厚的冰层切割成块窖藏在这里的。搬运工手持一根长长的木棍,木棍一端有个铁钩子,就像是船上的锚,钩子勾牢冰面就被他们从窖底沿着栈道拖到窖口,装上人力三轮车拉走了。</p><p class="ql-block">小时候的我经常结伴到冰窖里拾捡碎落的冰块,冰窖里那彻骨的清凉和草垫子散发出来的气味至今记忆犹新。有时下到窖底还能捡到西瓜大的冰块,真是喜出望外如获至宝。碎冰块用毛巾包裹带回家,这天便可吃到冰镇的瓜果了。</p><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末,随着城市的发展护城河变成了暗河,上面建成了北京二号地铁线,冰窖也就不复存在了。</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家家有了冰箱,有了电风扇。过去的度夏情景都退出了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大城市高楼大厦玻璃幕墙,水泥森林处处散发着空调的热浪,柏油马路晒得要流油,像是铁板烧。</p><p class="ql-block">今年的夏天可谓真正的苦夏,还没有入伏,南方多地就出现了连续多日四十度以上的高温。空调成了人们度过苦夏的救命稻草。</p><p class="ql-block">望着窗外似火的焦阳,心中时时幻想能有一处青山绿水让我游荡。画几副水彩山水已解心中的焦阳。</p> <p class="ql-block">苦夏难耐在伏天,伏天里烈日下的树叶都低下了头,知了“伏天儿、伏天儿”鸣叫不停,河塘里撒落了一池粉霞,莲蓬籽杯婷婷玉立。果园里浓密的枝叶下果实脱去绿色的外衣换上彩装,果农又有了丰收的希望。</p><p class="ql-block">水田里农民在辛勤地耕耘,工地上工人们仍在挥动着手中的铁锹,驾驶着各种机器,外卖、快递小哥不停地穿梭在大街小巷。没有空调陪伴的劳动者之所以如此煎熬苦夏,只是因为他们身负重责,怀揣梦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于2022年的初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