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塔城人的幸福生活](之四)琴痴——道吾然自述

王立成

<p class="ql-block">道吾然在演奏</p> <p class="ql-block">  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西洋乐器手风琴通过巴克图口岸传入塔城,它是俄罗斯族人喜爱乐器。由于其体积小、携带方便、易学易懂,开始为各族群众所接受和学习。道吾然的故事就是从与手风琴结缘开始的。</p><p class="ql-block"> 道吾然·对山汗,男,50岁,哈萨克族,塔城市手风琴博物馆演奏师。</p><p class="ql-block"><b> 简历:</b></p><p class="ql-block">1981年—1988年,在塔城市也克苏牧场学校就读</p><p class="ql-block">1988年—1991年,在塔城地区师范学校音乐班学习</p><p class="ql-block">1991年—2015年,在塔城市第八小学工作</p><p class="ql-block">2015年—2018年,在塔城市第六中学工作</p><p class="ql-block">2018年—2019年,在塔城市第五小学工作</p><p class="ql-block">2019年至今,在塔城市文旅局手风琴博物馆工作</p><p class="ql-block"><b> 童年,在邻家婚礼上迷上手风琴</b></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塔城市窝依加依劳牧场也可苏村一个贫困牧民家里,爸爸是牧场的语文老师,妈妈没有工作,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五个弟弟。</p><p class="ql-block"> 1981年,我上了小学,在音乐课上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美妙的音乐,但还不知道有乐器。我第一次在广播里听到音乐,觉得是多么好听,当时特别想知道音乐是从什么神奇的东西里面发出来的,每天都想像着它的样子。直到1982年,我9岁,上二年级。邻居家的哥哥要结婚,当晚请来一个手风琴师,我去看热闹。琴师带来了一架红色的手风琴,在点着马灯的房子里特别显眼。琴师拉琴的时候,我着迷地听。我终于见到了梦中的乐器,它发出的声音我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可我却没有勇气上去摸一下,因为我把手风琴当成了神器,认为神器是不可以用我的脏手触摸的。琴师问我:“你喜欢手风琴?喜欢可以学。”</p><p class="ql-block"> 琴师拉了一晚上,我一直坐在他身边,爸爸两次叫我回家睡觉,我都没有回去。</p><p class="ql-block">婚礼结束了,琴师离开了,我眼吧吧看着手风琴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我失望得哭了,不知道为什么那么的伤心。</p><p class="ql-block"> 这一切都被父亲看在眼里,父亲知道我喜欢乐器,却因为生活贫困而无能为力。</p> <p class="ql-block"><b>  早上醒来,身旁放着一架红色手风琴</b></p><p class="ql-block"> 当年,爸爸买回来的一头母牛,生了一个白牛娃子。爸爸对全家说:“这个牛娃子是道吾然的,等它长大卖了钱给道吾然买手风琴。”从此,我每天早晨上学之前喂白牛娃子吃草,晚上放学喂它喝水,盼着它快快长大。爸爸说,牛娃子长大了能卖240元呢,够买一架手风琴的。</p><p class="ql-block"> 1984年的一天早上醒来,我睁开眼睛,突然发现,我的枕边放着一个红色的百乐牌手风琴。我像做梦一样。我一咕噜爬起来,跑到了父亲身边去问父亲:“我炕上是谁的手风琴?”。父亲淡淡的说:“那是爸爸给我的宝贝儿子买的。我的儿子已经长大了,该有一样自己的东西了。”我抱住父亲,所有的感激和委屈一下迸发出来,眼泪流满了我的脸。虽然那是一架旧琴,但我却如获至宝。</p><p class="ql-block"> 我学着琴师的样子,小心冀冀地把手风琴挎在胸前,试着按下一个个黑白琴键,可它发出的声音却很不自信,更不成曲调。因为我根本就不会使用它。</p><p class="ql-block"> 学校没有老师教琴,也没有教材,我就记下学校里喇叭播放的歌曲的曲调,回到家挎上手风琴,用手指按下不同的琴键发出的高低声音“拼接”成曲调,慢慢的,就摸到点门道了。</p><p class="ql-block"> 场部(用发电机)放映电影的主题曲,还有后来家里买了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播放的电视剧主题曲,我都反复听、用心记,然后用琴演奏。在不断地模仿和反复地练习中,我可以流利地演奏一些民间小调和电影、电视剧主题曲了,其中最拿手的是电视剧《霍元甲》的主题曲,后来应邀在聚会上演奏时赢得的掌声最多。</p><p class="ql-block"> 谁家有民间艺人拉琴,我就到谁家去学,不论是手风琴还是冬不拉,不论是老爷爷还是叔叔,我一边听一边记把们拉的曲子,记住了就往家走;走到半路忘掉了,再回去,求他们再拉一遍,我再记。曲子记住了,回到家,基本就能用手风琴演奏出来。</p><p class="ql-block"><b> 小学六年级,成为婚礼上的那个手风琴师</b></p><p class="ql-block"> 塔城人的婚礼可以没有司仪,但必须有手风琴,一对新人在手风琴的音乐里说出庄重的结婚誓言,所有宾客,都要在婚礼末尾,在手风琴乐曲中舞上一曲才算宾主尽欢。</p><p class="ql-block"> 在整个牧场,就我一个人——一个小学生会拉手风琴。在我上小六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后,一个牧民骑着二八自行车来到我家,和我爸爸商量:“今天晚上我的儿子结婚,把你儿子给我们用一下,让他去我家拉琴,钱照给。”父亲当然高兴地同意了。</p><p class="ql-block"> 来人用自行车把我驮到他家,吃完饭,我挎起手风琴,按照婚礼的程序要求,演奏了火爆热烈的《黑走马》《踢踏舞》等曲子。</p><p class="ql-block"> 那天晚上,我挣了5毛钱(人民币)。令我爸爸没想到的是,我,一个小学生竟然能靠拉手风琴挣钱了。</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更加努力,学习更多的曲子,我也经常被办喜事的牧民请到家里拉琴,每次能挣五毛到一块钱。挣了钱之后,我就去买书和吃的。慢慢地,我在牧场也小有名气了,父亲很为我骄傲。</p> <p class="ql-block">手风琴博物馆全景</p> <p class="ql-block"><b>  初一,考上地区师范学校音乐班</b></p><p class="ql-block"> 1987年,我上初一了。有一天,我听到老师说塔城地区师范学校每三年招收一个音乐班,下一次招生是1988年,只有初一的学生可以报考。我喜欢音乐,非常想考音乐班。怎么办,我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个办法:初一办休学或者读完之后再读一年初一。我和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请求他同意。父亲去找了学校,学校终于同意了。</p><p class="ql-block"> 我努力学习,第二年顺利报上了名,获得考试资格。</p><p class="ql-block"> 考试的时候,主考老师递给我一张曲谱,让我读。我当时就蒙了,我说:“不会”,老师问我:“你没学过五线谱啊?”我怯怯地说:“我第一次见到” 。主考老师们都笑了。老师问我有啥特长,我说会拉手风琴。老师说:“那你拉个曲子?”我背上我的手风琴,拉了一个最熟悉自认为最能反映我水平的曲子。演奏完了,老师说:“你是天才”,我们收下你了。”</p><p class="ql-block"> 上第一堂手风琴课的时候,老师说:“你的指法都是错的!”</p><p class="ql-block"> 这是实情,因为此前我只用三个手指头演奏,另两个手指不会用也不习惯用!在老师耐心指导下,我开始艰难地校正不良习惯,开始学习正规手风琴专业知识,渐渐走上正规化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过段时间,老师说要教大曲子了,说我的手风琴小,不合格,并建议我买120贝斯的。</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我的手风琴买的时候就是旧的,到我手又已经用了8年了,它不但比别的同学的小,还经常出现一些小毛病,若不是我自己修理早不能用了。回到家,我把老师的话和爸爸说了,爸爸说:哪有钱哪!</p><p class="ql-block">思来想去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等中午同学睡觉的时候,我把同学的琴借来用,条件是,手风琴坏了我负责修理。就这样,我借用同学的手风琴,学了30多首大的曲子,有《马达乌》《多瑙河之消》《玛纳曲》等。</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刻苦用功,演奏水平不断提高;还因为老师和同学们用的手风琴经常出现各种小毛病,而我尝试着能给修理好,因此,经常受到老师表扬。</p> <p class="ql-block"><b>  课余时间,老师驮着我去挣钱</b></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上完课,班主任老师加那尔.担担让我到他办公室去一趟。我当时吓坏了,以为犯了什么错误,同学们也说:“道吾然,这下你完了,要挨批评了”。</p><p class="ql-block"> 我走进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客气地让我坐下,对我说:“晚上有个家庭聚会,你跟我一起去作客,我唱歌,你拉琴给我伴奏。”</p><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老师用二八自行车驮着我一起来前往聚会的家庭,先是吃肉(晚饭以肉食为主),然后开始演奏。这和老师合作很成功。完成任务之后,老师把我送回宿舍,还给了我钱,嘱咐我:“学校要求得很严,没有特殊理由不允许学生出校门。所以咱俩的事你不要对任何人讲。”</p><p class="ql-block"> 塔城是多民族城市,各民族都愿歌善舞,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机关、单位接待外宾和客人,家庭聚会、办喜事,娱乐场所营业,节日演出等,都请乐手和歌手演奏、表演、交流、助兴,最少也得请一个琴师和一个歌手。每个月,老师都能带我出去一、两次。在老师的关照下,那时候我就开始熟悉并走进塔城市的娱乐市场了。</p><p class="ql-block"><b> 参加工作后,才买了一架高档琴</b></p><p class="ql-block"> 1991年,我毕业了,由塔城市教育局负责分配工作。当时,塔城市第八小学刚刚成立,校长叫穆尼拉,他听说我手风琴演拉得好就到教育局去要我,他和教育局的领导说:“刚学校刚成立,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然而教育局领导却不同意。穆校长说:“为了提高塔城市整体教育水平,教育局从内地招览人才可以,而我在塔城市范围内招览人才,为什么不可以呢?”教育局的领导被说服了,于是我就到了第八小学工作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在疆内最有实力的琴师用巴扬琴,声音特别美妙,令人羡慕和向往;塔城个别琴师只有一架四处漏气的旧巴扬琴。而我拉的是键盘式的手风琴,音色和音质逊色很多。所以那时候,我满脑子都是:我要有一台巴扬琴……同时,我心里也埋下了一个更大的愿望,今生我要拥有更多的手风琴,各国的、各年代……</p><p class="ql-block"> 塔城的巴克图口岸开放了,外国商人进到了塔城。我攒了三个月的工资(每个月是180元),从巴克图口岸花300块钱买了一架巴扬琴——苏联产的两排纽扣琴,嘎啦莫尼,用了半年时间,就能熟悉演奏了,也学更多的曲子。</p><p class="ql-block"> 有了巴扬琴,酒吧、夜总会或歌舞厅的活也多了,周末有时候还受邀给婚礼(伴奏)弹电子琴,这样,一个月约有上千元的额外收入。</p> <p class="ql-block"><b>  修琴难,激发了我的责任感</b></p><p class="ql-block"> 塔城学习手风琴的人越来越多。然而,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手风琴爱好者,那就是修琴难。塔城没有专业的修琴师,琴坏了,要送乌鲁木齐去修,一是价格高,二是麻烦。</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就想,我在音乐班时就修过琴,一些小毛病基本都能修好。我完全可以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于是,我就买了三个坏的手风琴,拿其中的一台做试验,买了相关的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开始正式学习修理。</p><p class="ql-block"> 一个月之后,我就把琴修好了,正好有朋友看中了这架琴,我就出手了。这一架琴卖的钱把三架琴的本钱都挣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朋友们信任我,琴坏了都送到我这来修。修的琴多了,我对它的了解也更多了:不同品牌、不同产地、不同年代生产的琴(还有手工做的木头琴),内部构造都不一样,簧片是发声的部件,簧片的材质、质量、数量(有三排的,有四排,也有五排的)和结构都影响音色,而这一点最让我着迷。</p><p class="ql-block"> 送来的手风琴都是来我家作客的,都是我的客人。和人一样,每架琴都有自己的“长相”、“脾气”和“声音”,每架琴都患有不同的病,有的“血脂高”、有的患了“高血压”,有的琴“瘫痪了”,我就这样给琴诊断,和琴对话;有的琴损坏严重,我就说:“老哥、爷爷,你的病太重了,太难修了。”</p><p class="ql-block"> 我把琴的病治好了,把它救活,它又可以快活地演奏了,它会开心对我说:“谢谢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因此,每修好一架琴,我都特别开心。不论我遇到什么烦恼、修琴有多累,都忘了。琴就是我的朋友,我就是它们的救命恩人。</p> <p class="ql-block">道吾然在修理手风琴</p> <p class="ql-block"><b>  出国收藏各国手风琴</b></p><p class="ql-block"> 每天晚上,没有演出我就在家修琴,挣了钱之后买更多的琴。每月钱一到手,我就去外商摊上或求外商帮我“寻找”、购买外国的手风琴。前苏联是手风琴大国,手风琴货源充足。</p><p class="ql-block"> 新的太贵就买旧的。琴买回来之后,逐个擦拭、检查、调音、修理,珍贵的自己留着,其它的出让。三年时间,我买了十架手风琴。</p><p class="ql-block"> 我于2007年办了护照,然后又办理了去哈萨克斯坦的签证。2008年,开始前往周边国家,到各个州、各个地区去“收”手风琴。</p><p class="ql-block">我本想不是难事,可是到了国外才知道,一切都不是想象的那样,首先遇到的是语言的问题,原以为哈萨克斯坦用的都是哈语,我是哈萨克族人,也讲哈语。但是他们的哈语和我学的哈语不完全一样,而且还夹杂着俄语。最要命的是家里有手风琴的大多数都是俄罗斯人,根本不会哈语。于是我只好找了个向导兼翻译,一边在城市里找手风琴,一边跟向导学习一些关于手风琴的简单俄语。</p><p class="ql-block"> 在朋友的引荐下,我见到许多民间艺人,听了许多人与琴的故事,见识许多名贵的手风琴,有的是梦寐以求的世界名琴。邻国手风琴文化让我敬佩,邻国民间艺人的生活状态令我担忧。有的艺人老了,生活困难,没有条件演奏了,手风琴放在仓房里落满灰尘,令我惋惜,也激发出我的使命感。</p><p class="ql-block">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如果想“收”到有历史有价值的手风琴就得去农村。在农村,有时一天能收到十几、二十台,当时也挺狼狈,没有车,只能提着,扛着,一段路一段路地扛,直能打上出租车的地方,出租车司机还不愿意拉,只能央求并加钱才勉强同意。</p><p class="ql-block"> 我白天去拜访老琴师、看手风琴,晚上要么在火车上,要么住在火车站。天冷的时候路不好走,有时候两天都吃不上一顿饭,只啃几口馕,喝一点矿泉水。我接触的都是陌生的人,有的时候还会遇到危险。所以,我是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些手风琴从牛圈里面、鸡窝里、草窝上面救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由于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资金有限,能够收购的数量有限,对于无力收藏的琴我都拍了照片。</p> <p class="ql-block">道吾然家中收藏的手风琴</p> <p class="ql-block"><b>  助力市里创建手风琴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2011年塔城地区和塔城市准备创办一个手风琴博物馆,由于我一直在从事手风琴工作和手风琴的收藏,所以领导找到了我,问我能不能搞到那么多手风琴?我把这几年拍的照片都冲洗出来,给领导看,领导问我:“这些琴你都能‘拿’过来吗?”我肯定地问答:“能!”。</p><p class="ql-block"> 经过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由市政府拨付专项资金,派我到邻国收购这批手风琴。那一次,共买了100多台手风琴。可是运回国又成了问题,我四处打听口岸的情况,历经了磨难,终于把这批手风琴运到了塔城。经领导协调,先放到红楼博物馆里,辟出一个区域作为临时展馆。</p><p class="ql-block"> 2014年,市政府又派我去邻国,任务是把另外采点看好的200台手风琴买回来了。</p><p class="ql-block">在哈萨克斯坦帕布拉达尔市,我见到了一位92岁高龄俄罗斯老人,他收藏了22架二战时期德国制造的手风琴。当我说明来意后,遭到断然拒绝。当我告诉他:我从中国塔城来,塔城市要办一座手风琴博物馆,向世人展示各个时期的手风琴,让更多人了解手风琴的历史……老人深受感动,最后欣然同意把他收藏的全部手风琴都卖给我。在我即将带走手风琴的那一刻,老人竟然泪流满面,一架一架地挨个抚摸,就像是和自己的孩子告别……</p><p class="ql-block"> 为了收藏一架1932年意大利产的手工琴,我连续四年四次去哈国,拜访它的收藏者,一位93岁的老爷爷,他的家比较远,离阿拉港口1500公里,老爷爷终于答应出让给我。</p><p class="ql-block"> 我是运气很好的人,在不懈的努力和认真的工作中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极大信任。</p><p class="ql-block"><b> 博物馆成立了,我成为了博物馆的员工</b></p><p class="ql-block"> 2015年,我被调到塔城市六中工作。当年12月,新疆塔城市手风琴博物馆在塔城市群众文化宫三楼建成并投入试运营,展馆面积500平方米,展出中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乌克兰等10个国家330架不同品牌的手风琴,其中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纯手工制作手风琴,至少有150岁“高龄”,它由法国工匠手工打造,1866年曾维修过,在风箱上还留着修理人的签名;也有世界上最大的手风琴,它高1.35米;有世界上多架限量版的手风琴……</p><p class="ql-block"> 2016我被调到塔城市第五小学工作,2019年借调到了手风琴馆任演奏员。</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展出手风琴数量不断增加(我也把我自己收藏的品相好的琴捐给博物馆),并成为了塔城地区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慕名前来参观的人数很多,有时一天三批,每有一批人来参观,我都为客人演奏、讲解,手风琴的故事,永远讲不完。</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博物馆又搬进了塔城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更名塔城手风琴文化展示厅,面积有1200平米,展出手风琴3000多架,目前是国内收藏品类和种类最多最全的手风琴馆。</p> <p class="ql-block">塔城市手风琴博物馆简介</p> <p class="ql-block">已搬新址的塔城市手风琴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  感谢爸爸,感谢新时代</b></p><p class="ql-block"> 我特别感谢我的爸爸,有了我爸爸的手风琴才有我的今天。</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政府还特批给我一个场地,我成立了一个手风琴销售中心,又开办了手风琴培训班。</p><p class="ql-block"> 我的收藏仍在继续,朋友手里有收藏价值的琴,但坏了,我就用能演奏的琴去交换。有些琴对别人来说是垃圾,但对我来说很重要。别看有的琴又老又破,但是音色特别好,当我得到它的时候,我忍不住哭了。每一架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我的珍宝,给多少钱都不卖!</p><p class="ql-block"> 为了收藏,近几年,我又开始关注淘宝、闲鱼平台,有合适的就买。</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来,我自己又收藏了1200台非常珍贵的手风琴,我把自己家140平米的房子腾出来,专门安置这些“宝贝”——因为我认为家里比较安全,我们一家人租房子住;我还把地下室变成“医院”,专门接纳老旧残破的手风琴“患者”。</p><p class="ql-block"> 亲属、妻子、孩子们不理解,使我很烦恼,但是每当看到我的手风琴们,心里就平衡了。可以说,是中国收藏手风琴数量最多的人。我还想建一个大型私人手风琴博物馆,我还想把塔城的手风琴文化推广到全世界。痴迷手风,我已经没有退路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手风琴,是塔城的文化符号,塔城最靓丽的名片。手风琴是塔城人气最高的乐器,塔城拉手风琴的人有3000多人,我计划将他们拉的谱子收集起来装订成册,有机会出版,传给下一代。</p><p class="ql-block"> 现在,邀请我演奏的也比较多,包括塔城市、塔城地区组织的各类文艺演出,有时候一天有两场,就“给”朋友一场,昨天在宁城宾馆演了一场,今晚有一个场夜。</p><p class="ql-block"> 作为音乐教师、修琴师和收藏人,我出生在塔城,我爱好的手风琴事业也在塔城,我感到非常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注:</b></p><p class="ql-block"> 1777年,中国器乐器笙由意大利传教士阿莫依特神父传入欧洲,随即在欧洲出现了一些改良乐器。1821年,德国人德里克·布斯曼(Friedrdch Buschman)根据笙的发声大批量制造了用口吹的奥拉琴,1822年,他又在琴上增加了手控风箱和键钮。后来,奥地利人西里勒斯·德米安(Cyrillus Demian)成功地改良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被定名为accordion的手风琴。</p><p class="ql-block"> 手风琴的种类和规格很多,从结构、形态上看,大致可分为全音阶手风琴,半音阶手风琴,键钮式手风琴和键盘式手风琴四类。</p><p class="ql-block"> 我国的手风琴艺术,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兴起和发展的。从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初期,手风琴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启蒙阶段,并循着从部队到地方、从工厂到学校、从城市到农村这样一条独特的路线。而手风琴传入塔城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由俄罗斯族人带入塔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