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哈同花园(1)

叶老头

也许大家都知道,上海有哈同花园。问起杭州的哈同花园在哪,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回答出来。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湖天一碧楼</i></h5> 如果你去过杭州西湖的孤山,你也许还经常从它的面前走过。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梅鹤轩</i></h5> 过杭州西湖的白堤继续西行,过平湖秋月,来到浙江西湖美术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西湖美术馆</i></h5> 美术馆门前的草坪上,有一块横卧的条石,上刻“国立艺术院”。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旧址。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国立艺术院旧址</i></h5> 从下面二张民国时期的孤山地图可以看出,国立艺术院的范围从平湖秋月开始,一直到中山公园。国立艺术院所处区域,就是杭州的哈同花园,也称罗苑。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孤山地图(民国)</i></h5> 【1】哈同<br> 上海有一位犹太裔房地产大亨,名叫欧司爱·哈同(Silas Aaron Hardoon,1851~1931)。哈同出生于巴格达,他幼年生活很艰苦,靠拾破烂、拣煤块为生。1872年,哈同只身从印度东来香港,其过程非常艰难并经历了生死考验,第二年转到上海,在沙逊洋行供职。到上海的时候,哈同不满24岁,怀揣着6块银元,但这个年轻的犹太人天生具有好奇、冒险和奋斗精神。<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哈同</i></h5> 他在沙逊洋行的第一份工作是门卫兼清洁工。此时,哈同以同样是犹太人的老板沙逊为自己的人生榜样,并立志自己的人生目标是超过沙逊。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上海的房价暴跌,哈同依靠他独到的眼光,在南京路一带购买房屋和土地,因此获得巨大的成功,一夜暴富,被人称为“远东首富”,声望果然超过了老东家沙逊。1887年,哈同担任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董事。1898年,哈同又改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1901年,哈同脱离沙逊洋行独立创办哈同洋行,专营房地产业。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哈同</i></h5> 1904年,哈同开始在静安寺路购地300亩,他花费70万两银元兴建上海最大的私人花园爱俪园,爱俪园即上海哈同花园。爱俪园占地数百亩,布置曲折、建筑闳丽,是典型的中国式园林,为当时沪上私人花园之冠,更是上海著名的胜迹。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爱俪园</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爱俪园</i></h5> 爱俪园是哈同夫妇长期居住的地方,也是当时上海社会名流和政界要人经常聚会的地方。哈同热衷于中国古典文化,还在园内创办了仓圣明智大学。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哈同与孙中山一家在上海爱俪园的合影</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孙中山(前排右七)与章太炎、黄兴在爱俪园合影</i><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仓圣明智大学</i></h5> 【2】罗迦陵<br> 哈同夫人名俪蕤(Liza,1864—1941),号迦陵,中法混血,曾与清朝隆裕太后“金兰结义”,被封为“大清国正一品夫人”。罗迦陵父亲是法国侨民路易·罗诗。母亲沈氏,原籍福州闽县。1864年罗迦陵出生在上海县城内九亩地。<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罗迦陵</i></h5> 不久,罗迦陵父亲回法国,六、七岁时,她的母亲也去世,由他人抚养。罗迦陵虽然识字不多,但她聪明伶俐,机智多谋。为生活所迫,她曾经做过外侨女佣,卖花女,阅历也很丰富,在逆境中自强不息,会说英语和法语。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罗迦陵</i></h5> 哈同在未发迹时,见到了罗迦陵,认定这个小姑娘有助男运。哈同对同乡说,此生立志要娶这个中国姑娘,并因此赚钱动力剧增。哈同在获得第一桶金的第一时刻,果然实现了自己的誓言。1886年,他在烟花巷中找到罗迦陵,娶其为妻。罗迦陵在哈同的人生中也确实给了他极大的帮助。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哈同夫妇</i></h5> 哈同夫妇没有亲生子女,哈同领养了11名外国孤儿为养子女,罗迦陵领养了9名中国孤儿为子女。中国儿女一律姓罗,外国儿女统姓哈同。哈同1931病逝时,已在上海滩拥有土地449.1亩,市房812幢,住房544幢,办公大楼24幢,旅馆饭店4家,仓库3座。其中在上海滩“寸金之地”的南京路就有土地16块,面积达111.6亩,占南京路地产总面积的44.2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哈同夫妇及他们领养的孤儿</i></h5> 【3】杭州哈同花园<br> 民国六年(1917)哈同夫妇游览西湖,看中了平湖秋月旁的公共地块。次年,哈同用数百两银子贿赂了北洋政府当地官产清理处的官员,要购买平湖秋月旁的公共地块,不想杭州民众抓住当时“外国人不许在中国境内有不动产的所有权”的法律规定向政府提出抗议,于是,哈同立即变换手法,地契名字变成了中国人罗友良,土地还是到了哈同手里。原先购得的土地只有长不足200尺,宽仅20尺。这样的土地面积,是无法满足这位大亨的要求的。这位犹太商人故伎重演,继续贿赂地方政府,先后侵占左边的莲花庵、右边的西湖春茶馆,扩大苑址,又借助当时浙江督军杨善德的势力,填湖打桩三千根,临湖的水榭伸出湖面三米多,在建园造屋同时,沿马路筑起了二丈余高的围墙。经过一年多设计施工,别墅建成,哈同以妻罗迦陵之名,取名罗苑。公共绿地变成了私家花园,人称“哈同花园”。哈同花园远看青山、近观绿水,雕栏玉砌、水榭歌台,周围碧波荡漾、浮光掠影,可谓美轮美奂。<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杭州哈同花园旧照</i></h5> 就在哈同花园建成之时,这座美丽的庄园的麻烦也接踵而来了。首先就是它高大的围墙,挡住了徐锡麟烈士坟墓到西湖边的原有道路(当时徐墓在后孤山草坪上),同时又在距离花园几米外的湖面上打下暗桩数十根,禁止游人船只靠近。而当时杭州风景区有不成文的规定:西湖周边不论是公共场所还是私人花园、别墅,游人都可以游览。唯有这里高挂“敬辞游览”的牌子。如此行径,激起杭州市各阶层人士的抗议。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杭州哈同花园旧照</i></h5> 学界的著名人士为此也写诗作文斥责哈同,有些学生在围墙上写标语,徐锡麟烈士的儿子提出质问,几十名社会人士也联名向官府提出抗议,但更大的反抗队伍是市民和游客,纷纷要求政府收回“罗苑”。当时的《浙江日报》、《全浙公报》、上海的《时报》等都曾登载此消息,可是政府却拖延不理,被激怒了的群众就坚决斗争到底。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杭州哈同花园旧照</i></h5> 民国十六年(1927),杭州地方乡绅以当时政府有明文规定“外国人不得在西湖置产”为由,屡经交涉,迫使国民党浙江省省务委员会做出“接受民意,收回罗苑”的决议,将哈同花园收归国有,将它交由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前浙江大学)管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杭州哈同花园旧照</i></h5> (未完待续。照片拍于2022年4月7日,旧照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