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成绩更重要的这5件事,大多数父母都忽略了!

曲先生

<p class="ql-block">作者:云淡风轻</p><p class="ql-block"> 首发:皓然读书 </p><p class="ql-block">闺蜜的女儿抑郁了。 </p><p class="ql-block">她女儿的好成绩曾让我们羡慕不已:从小一直名列前茅,高考时以全学年第一名考上心仪的大学。 </p><p class="ql-block">可是,进入大学后的她显得不再突出,又因为不太擅长处理同学间的关系,就没交到什么朋友,大二时又谈了一场失败的恋爱。 </p><p class="ql-block">从优越到普通的心理落差,无法排解的孤独感、男朋友的背叛,加在一起让她失去了内心的平衡。 </p><p class="ql-block">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我们往往会更容易忽视他们其他方面的不足。而成长过程中缺失的部分,成年后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去弥补。 </p><p class="ql-block">要想让孩子将来能够适应环境,生活得更顺遂,父母从小就要从这五个方面着重培养,才足以让他们应对人生路上的各种困难。 </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明确底线,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边界 </p><p class="ql-block">儿子5岁那年,第一次拿别人的东西。 </p><p class="ql-block">那天幼儿园放假,恰巧我有事要独自出门,爱人就把他带到工厂,交给老板娘照顾。 </p><p class="ql-block">等我去接他回家时,他抓起桌子上的糖和零食就往自己的小背包里装。 </p><p class="ql-block">我当时很气愤,甚至有想打人的冲动。但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要跟他好好说。 </p><p class="ql-block">“这些东西是谁的?”</p><p class="ql-block">“大娘家的,大娘让我吃。”</p><p class="ql-block">“那你可以在这儿吃,不能装进背包带走,因为那不是我们家的东西。” </p><p class="ql-block">于是他又一点点把所有东西都掏了出来。 </p><p class="ql-block">在这个过程中,老板娘一直静静看着我们,没有介入。 </p><p class="ql-block">等儿子把东西拿出来后,老板娘说:“你妈妈说得对,现在是大娘要把吃的送给你,我帮你装好,我给你的,你才可以带回家。” </p><p class="ql-block">儿子看着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让他跟老板娘道谢,并且收下东西。 </p><p class="ql-block">事情虽小,但我希望能在儿子心里划一道线:什么是属于自己的,什么是属于别人的,什么是赠与的。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能随意据为己有。 </p><p class="ql-block">《心流》中有这样一句话:“孩子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不必老是为规制和控制权而争吵。” </p><p class="ql-block">从小就立好规矩,孩子才能不越线。 </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积极参与,让孩子体会到被重视 </p><p class="ql-block">看到过一个小故事,至今印象深刻。 </p><p class="ql-block">作者是一位妈妈,她带着女儿出去玩儿,女儿捉到一只色彩艳丽的毛毛虫,并且欣喜地让她看。 </p><p class="ql-block">她偏偏从小就害怕毛毛虫,当时看到毛毛虫在女儿手心里蠕动,她已经紧张到心跳加速,浑身不舒服。 </p><p class="ql-block">但她没有呵斥孩子扔掉,更没有躲开,而是强迫自己尽量不动声色地跟孩子一起讨论起毛毛虫来。 </p><p class="ql-block">在孩子眼里,毛毛虫既漂亮又可爱,没什么可怕的,如果妈妈当时命令她扔掉或者惊叫着逃跑,很可能孩子也会产生莫名的恐惧,从此变得胆怯。 </p><p class="ql-block">孩子说的话、做的事,在成年人眼里或许有些幼稚可笑,但如果没有得到父母及时的反馈,他们难免会失望。 </p><p class="ql-block">试想,孩子兴致勃勃,父母却不以为然甚至置之不理,这对孩子是多么大的伤害,他们有可能关闭交流的大门,不再与父母沟通,长大后变得孤僻或者叛逆。 </p><p class="ql-block">人人都喜欢被重视的感觉,孩子的心灵更需要父母精心呵护。 </p><p class="ql-block">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说:“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目前所做的事、他们具体的感受与体验都有浓厚的兴趣,有助于产生最优体验。” </p><p class="ql-block">而最优体验,恰恰是最高级别的幸福。 </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学会拒绝,让孩子懂得如何取舍 </p><p class="ql-block">选择,是我们需要一生面对的课题,小到穿衣吃饭,大到择业择偶,谁都无法逃避。 </p><p class="ql-block">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大多数选择权都由父母掌握,但随着孩子成长,他们想要自己做决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p><p class="ql-block">儿子升初中那年,跟爸爸去逛街,买回来两套运动品牌的衣服。有一条裤子是那种一摩擦就有些沙沙响的面料,他只穿过几次就搁置了。 </p><p class="ql-block">我问他,既然不喜欢,买的时候为啥不选择其他的,他说害怕爸爸生气。 </p><p class="ql-block">我告诉他,大人的意见不见得都要言听计从,衣服是买给他穿的,重要的是他要喜欢,不然就没有意义。 </p><p class="ql-block">从那时起,他需要添置什么都是自己去买,虽然难免会出现花冤枉钱的现象,但有过几次经验后就好多了。 </p><p class="ql-block">面对选择,如果不能听从自己的内心,只在意别人的想法,会在矛盾和纠结中造成很多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p><p class="ql-block">《心流》里这样写道:“让孩子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包括不听父母的话——只是他们得准备好自己承担后果。” </p><p class="ql-block">学会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是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 </p><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给予安全感,让孩子能够全心投入 </p><p class="ql-block">我是个路盲。 </p><p class="ql-block">儿子读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在文登生活。他特别想去海边玩儿,但爸爸工作很忙没时间,我想带他去,他却总担心我们会走丢。 </p><p class="ql-block">我提前准备足够的饮水、食物、太阳伞和很多日常用品,并且还在地图上指给他看:我们坐公交车到达威海后,会走哪几条街去海边。 </p><p class="ql-block">我们背包里什么都有,所以不需要再去买东西,等他玩儿够之后原路返回,我保证绝对不会走错路,一定会安全把他带回来。 </p><p class="ql-block">打消了他的顾虑,我们就在那个周末去了海边。 </p><p class="ql-block">他玩儿得特别开心,那是一次把自己完全交给自然的体验,没有任何其他事务的打扰,他只要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玩儿沙子、做城堡、捡拾贝壳上面就好。 </p><p class="ql-block">只有完全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中,孩子才能心无旁骛地享受整个过程,感受无穷的乐趣。</p><p class="ql-block">《心流》中描述最优体验时有这样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注意力非常集中,完全没有空闲去思索任何不想干的事,或烦恼其他问题。” </p><p class="ql-block">全心投入,是实现目标不可或缺的能力。 </p><p class="ql-block">5 </p><p class="ql-block">设置合适目标,让孩子不畏挑战</p><p class="ql-block">畏难心理是与生俱来的,在遇到挑战的时候,谁都难免想要退缩,孩子们更是如此。 </p><p class="ql-block">在医院里,遇到过一个“狠心”的妈妈。 </p><p class="ql-block">当时她女儿腿骨折刚刚拆掉石膏,她每天在走廊里陪女儿练习走路,甚至精确规定好每天练习的步数。 </p><p class="ql-block">孩子虽然也想快点好起来,但疼痛的感觉让她总想退缩。 </p><p class="ql-block">孩子有时会哭,有时会乞求,但她只安慰或鼓励,从来没妥协过。孩子闹情绪不配合时,她就陪孩子站在原地,直到孩子再次鼓起勇气迈开腿。</p><p class="ql-block">跟其他病号相比,这个孩子是最先丢掉拐杖的。</p><p class="ql-block">这世上没有人比妈妈更心疼孩子,但必要的时刻,又只有妈妈能“狠”得下心,因为她知道怎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p><p class="ql-block">娇惯和纵容只能博孩子一时的欢心,却对他们的成长不利,只有锻炼出坚强的品格,才能应对世事无常。</p><p class="ql-block">《心流》告诉我们:'挑战,也就是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渐进的行动机会。'</p><p class="ql-block">从小就不畏困难的孩子,长大后也有足够的底气去战胜挫折。 </p><p class="ql-block">李玫瑾说:“早年经历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人的未来走向。人都是被养出来的,所以抚养方式很重要。”</p><p class="ql-block">一朵花开,有人着迷于它此刻的美丽与芬芳,而有人却只想到它衰败后的凄惨景象。</p><p class="ql-block">课堂外的那些本领,父母可以在生活的点滴中根植在孩子的心上,犹如“润物细无声”般自然,这样,他们将来远离父母的庇护,也有足够的力量在现实中立足。 </p><p class="ql-block">即使面对艰难困苦,也能够对自己充满信心,努力寻找出路,不至于经受一点打击就一蹶不振。</p><p class="ql-block">人生犹如一列火车,挨过幽暗的隧道,一定会迎来明媚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今天核酸检测人很多,排很长队伍,在我前面发现奶奶领三岁小孙子排队,不一会小孩爸爸来插队,小孩说啥也不让他爸爸插队,让他爸爸到后边排队去!真感动人!三岁小孩就有道德底线,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将来一定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span></p>